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结构中的影响

2021-12-02 09:08翟青林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农作物肥料

翟青林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果园镇政府,甘肃 酒泉 735000)

由于时代的进步,我国经济建设工作在近些年取得了突出成果,导致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农业种植中所需要的人力成本越来越少,使得越来越多的国民脱离了农业种植生活,对于农业种植的辛苦不够了解,对于农业种植的复杂性也缺乏认知,片面地认为农业种植是一种十分简单的活计。但实际上,在一颗农作物生长的过程当中,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土壤、水分、种植技术等等缺一不可,农作物在实际生长过程中十分脆弱,必须得到精心细致的照料,才能够达到更高的农作物产量,才能够做到农业种植可持续发展。

1 农业种植过程中各因素对于农业结构的重大影响

1.1 土壤是农业种植的决定性因素

土壤是农业种植最为基础、也是最为根本的决定性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种植活动都是建立在土壤基础上的,将农作物埋入土地当中,利用土地的肥力来为农作物提供生长养料。故而,土壤对于农业种植有着极大的影响,不同的土地特点将会直接影响种植何种农作物。我国由于国土面积广大,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地差异性较大,这也就决定我国不同地理位置种植不同的农作物,造成“南方种水稻,北方种麦子”的农业种植格局。例如,在土质比较松散的土壤当中,就比较适宜种植植物根系较为牢固的农作物,否则农作物的根部不牢固,再加上土壤缺乏束缚力,就很容易造成农作物脱离,最终由于农作物吸取不到足够的生长营养而死亡[1]。

1.2 水分是农业种植的关键性因素

水,是地球万物的生命之源,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对于农业种植活动有着十分强烈的影响。不同的农作物对于水分有着不同的需求,有的农作物就十分喜水,必须要保障充足的水资源才可以健康成长;而有的农作物就比较抗旱,即便是水资源不能够及时供应,也只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而不是颗粒无收。故而,在种植农作物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并以此为基础选择最合适的农作物,否则在极端缺水的地方种植水稻,或者是在水资源极端丰富的地区种植麦子,其结局势必会比较惨淡。除此之外,种植和当地水资源情况不匹配的农作物,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从而使得生态环境稳定性受到破坏[2]。

1.3 肥料是农业种植的辅助性因素

在进行农业种植活动的时候,土壤的肥力都贡献给农作物进行生长了,久而久之,势必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甚至会导致土地荒漠化现象的出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古代先人就想出了有效的方法,既然土地缺少肥力,就给土地施肥。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所施的肥料大多是人类和牲畜的排泄物,属于自然造物,虽然对土地肥力的补充作用有限,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而在步入工业化社会之后,为了使得农作物可以更好的成长,人们研发出了效果更强的工业肥料,如氮肥、磷肥等,一方面会出土地当中攫取更多的肥力供农作物生长,使得土地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本身特性和土壤环境格格不入,不仅会造成土地失衡,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损害[3]。

1.4 阳光是农业种植的必要性因素

我国的农作物基本都是绿色植物,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以此来反应生成足够的养料。故而,阳光对于农作物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没有阳光,农作物就会缺乏最基本的成长要素,从而导致农作物死亡。并且,不同的农作物,对于阳光有着不同的需求,有的农作物喜阳,有的农作物喜阴,只有合理利用阳光,才能够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最大程度上的积极影响[4]。

1.5 科学技术是农业种植的第一指导

纵观农业种植历史,科学技术在其中发挥出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正是通过对科学技术的运用,才有了诸多品种化肥的使用,才能够使得农作物在现代实现大规模增长;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运用,才有了大棚种植模式的产生,使得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够享受到新鲜的瓜果蔬菜;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运用,才促使了“杂交水稻”的诞生,使得我国国民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除此之外,从曲辕犁到收割机,从野蛮化种植到精细化种植,都是科学技术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通过科学技术来改良种植器具,使得人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进行农业种植;第二个方面是通过科学技术来优化农作物品种,使得农作物性状更忧、产量更高;第三个方面是通过科学技术来改良种植方式,构建农业种植知识体系,指导农民更加高效地进行农业种植活动。

2 借助农业种植各因素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

2.1 充分考虑土壤特点整合农业结构

土壤是进行农业种植活动的基础,在进行农业种植活动的时候,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土壤特点进行细致化的考察,并通过系统化的分析找到最为适宜的农作物。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农作物拥有最有利的生长环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助力。同时,也要注意到部分农作物对于土壤的破坏性较大,在种植一段时间之后,就要进行休耕,或者是种植另一种农作物来帮助土壤恢复肥力[5]。

2.2 对水资源的使用进行优化配置,避免水资源浪费

尽管我国水资源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同样有着世界前列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在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上处于劣势地位,这就导致我国水资源其实是十分紧张的。我国农业种植活动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必须要有水分的参与,但是不同农作物对于水分的需求量不同,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要保障每一份水资源都能够用到农作物生长上去,而不要给予农作物太多的水分,不仅会导致农作物被淹死,还会使得大量水资源被白白浪费。可以加强大数据技术建设,利用大数据准确预测出农作物所需水量,从而做到精准控制[6]。

2.3 适当使用肥料,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绝大多数肥料都不会直接给农作物提供营养,而是通过和土壤中的元素产生化学反应,然后一起为农作物提供影响。可以说,肥料的使用,虽然可以使得农作物实现大幅度增产,但却也要遵循物质守恒定律,农作物增产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对于土壤肥力的一种透支。同时,由于肥料在被农作物吸收之后会有吸收不完善和吸收残留现象,导致大量的肥料在土壤当中堆积,造成土壤生态失衡,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消极影响。故而,要合理使用肥料,不能够只看见表面的农作物增产,而看不到肥料使用背后对土壤环境的破坏。除此之外,我国肥料的发展也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各种类型的肥料层出不穷,能够针对各种农作物的生长问题,要想让肥料的效力最大化地发挥,还必须要根据农作物的不同而选择合适的肥料。

2.4 促使科学知识下沉,让更多的农民群体能够科学化种植

由于大多数农民群体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对于科学的认知程度也不够,在进行农业种植活动的时候大多依赖于故老相传的经验教训,不能够运用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来辅助农业活动,导致农民的种植活动还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不仅使得农民不能够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还会由于错误的种植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故而,要注意科学技术的阶级下沉,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学进步的成果,农民群体对于前沿种植机器的应用程度较高,但是对于种植理论的了解较为匮乏,不能够在种植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化种植,这就需要相关的政府机构加强宣讲,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到种植理论的优越性和重要性[7]。

除此之外,还要意识到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要加强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给予农业种植科学技术研发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促使农业种植科技能够取得新的突破,更好的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种植活动。

3 结语

概括地说,农业种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要想达到较高的收成,切实保障农民群体的经济效益,要做到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种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达到农业种植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必然要全面推进精细化农业种植,让农民了解到农业种植相关知识,引导农民群体采取最为科学化的方式进行农业种植,以此来建立一个健全且正确的农业结构,让农业种植当中的各元素都能够充分发挥其有利的一面,而避免不利结果的发生。只有将科学技术和农业种植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做到对农业结构的优化和改进,促使农业种植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农作物肥料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菠菜用肥料要谨慎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