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视角下现代化农业发展前景研究

2021-12-02 09:08王佳龙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现代化生产农业

王佳龙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4)

1 农业发展现状

中国用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看起来发达的中国农业相比于世界其余国家的农业却是落后的。中国农业在绝大部分地区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滞后的偏远地区。信息滞后、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发展经营模式死板等这些都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1.1 农业经营模式

中国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在中国发展了很多年。不可质否,这种模式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当下的农业经营模式却因为过于死板不够灵活而无法适应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

市场经济重视供需关系,物品价格会因为需求波动。大多经营者会根据市场行情就决定生产产品品种,产品种类单一,结构不合理,注重短期收益,但是由于大量盲目的生产会导致市场饱和,然后会引起产品积压、售价降低等影响农户收入的事件的发生,农户损失巨大。就像今年安徽省的冬笋一样,由于冬笋售价一直居高不下,农户盲目跟入,导致冬笋产量大增但是农户收入却没有提高。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样的情况所导致的。

1.2 农业生产过程

就现在来看,大部分农业生产都是看天吃饭,一年风调雨顺产量增加收入提高,反之亦然。农产品产量十分不稳定,受到外界影响波动太大,以现在的生产模式和科技含量无法做到趋利避害从而使农业生产者收入稳定。

其次,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大。农业生产基本依靠生产经验来把控生产的关键环节和步骤,科技含量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因为生产模式的原因普及率低下,无法像欧美大农场一样做到生产过程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并且有完善的品质管控。由于规模化生产程度低引出的这些行业特点导致我国的农业生产质量和便利程度没办法和农业生产国家相提并论,这样也就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也阻碍了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

1.3 农产品营销策略

传统模式下农业生产由个体生产者来决定生产种类,盲目的根据市场需求来做出改变,不考虑生产后的销售问题。这就会导致产销脱节、供求失衡,影响市场了的稳定性。

根据市场的细微变化改变自己的生产策略和营销策略,树立自己的专业品牌形象,这样才可以在市场经济中盈利,但是这样的专业分析不是普通的农户可以完成。近些年出现的的网红直播销售农产品,但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高低不一,无法做到让消费者完全信任。在现代的个体经营的模式下,做一个可以令消费者信任的并且熟知的品牌形象所付出的资源不是个体农户可以承担的。农业营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升农业营销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这就需要改变农业的经营策略。

2 当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当下农业发展趋势,以优质高效的生产模式为目标,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互联网发展,引导农业生产由量变变为质变,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2.1 现代经营形式推动农业

老旧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已经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现代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农业经营模式,使农业出现了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的降低、资源的优质化分配等有利改变。这些改变使得农业生产得到质的提升,逐渐打破了小农经济的枷锁。得到改变的地区已经开始了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发展,使得农民生产成本降低、收入提高、生产难度降低。

2.2 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具有现代化思想的农业生产者是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夯实基础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生产者现代化思想的教育,引进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思想理念和技术,让农业生产者学会利用现代思想及科学技术解决生产难题和简化农业生产步骤。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改变着农民的思想,拥有新思想的农民也不断地改变着生产方式,高效快捷便利的生产方式已经被慢慢优化着农业生产过程。

2.3 现代发展理念服务农业

现代化农业需要现代发展理念的指导,现代思想可以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已经建立的便利化、实时化、现代化、智能化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便利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如病虫害防治、生产机械需求、人力资源需求、政府惠民政策发布、新品种和新型产业推广,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极大的优化了农业生产环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就需要利用现代技术去改变并服务农业生产。

2.4 现代科学技术升级农业

传感技术、智能化专家管理系统、远程监测系统、遥感系统、食品溯源系统等技术已经在农村农业信息化的领域应用,依托物联网技术建立的智慧农业也成为了农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创新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优化了政府对农业企业的监察审查方式。健全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推广体系,不但要“造出来”,更要升级科技技术来提升农业生产质量。

3 完善农业发展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技术促进农业创业创新,发展农村农业新经济,加快中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打造一个高效、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体系。

3.1 制定标准,规范行业

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必定会催生很多的新兴行业,如:朋友圈销售、电商平台销售、网红直播带货等,这也是对传统行业和传统观念的一种革新。新行业的产生就要制定行业规范来服务行业发展,有了规范的标准和严厉的监察机制才能保障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以确保该产业长期有效地运行。

例如近几年直播带货行业火速发展,但是没有一个健全的行业规范来规范此行业发展,致使行业发展参差不齐,虚假宣传、高价出售、产品造假等问题层出不群,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消费者对于销售方没有信任。建立健全监察机制是农产品线上销售的关键点,严格规范此行业中出现的安全、虚假、价格等问题,保证农户便利快速且以有利的价格销售农产品,并且保证消费者能买到安全放心的产品。

3.2 加强培训,人才先行

人才是农村电商的第一资源,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实现人才本土化。互联网人才引导行业发展会极大程度减少人力和物力成本投入,他们结合当地的实情制定符合当地的发展规划,这是对互联网+农业发展非常有利的。

人才作为乡村发展、拉动生产力的源泉,政府需要重视培养符合现代农村发展需要的人才。当下我国就需要一批懂农业生产、技术、市场、管理等的专业人才来到农村,搭建起当地农业现代化的框架,培养当地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农村人才。各级政府也要采取措施留住人才,更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共同努力使得人才在乡村扎根,服务基层,承担起农业现代化的重任。

3.3 整理资源,合力推进

农村互联网涉及政策、交通、通信、人才等方面问题,有必要成立以政府统一领导的协调机制和办事机构。统一化的管理会使现代化的农业高效快速的发展。互联网化建设也和我国基础建设相关联,不是单一的部门可以统筹兼顾的,需要政府重视,理清发展目标、整理现有资源、合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将是政府主要的责任。

现有的农村电子商务、农业众筹模式、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农村金融模式、农产品品牌创建模式、农村电商物流服务等都因为农村现有基础建设等方面的不足,需要将资源整合发展。政府主导对土地资源、劳动资源、农业资金、农业文化、农业组织、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等资源整合。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理配置资源大于资源叠加,这是一种追求共赢互利的新模式。

3.4 打破壁垒,共享信息

21世纪最有价值的就是信息,而信息具有时效性,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高度共享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现有互联网平台都是各个地区建立的只针对本地区适用的服务平台,各个地区的农田空间差异性、区域差异性大,只有建立大范围的信息共享平台才会最大的利用这些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区域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大数据共享将会增大数据量,提高信息数据价值。信息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肌肉,只有大力发展,才可以使科技更好的服务农业。

农业信息化是互联网经济下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潮流。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数据领域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势必会极大的改善农业发展,对农业信息资源的统一梳理,对非涉密资源数据共享开放,供其他地区政府、组织的查询和使用,这样才是真正的做到了信息资源共享,避免了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效率,推动了农业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信息化、互联网化、物联网化是现代农业发展最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技术将会促使中国农业发生巨大改变,而这种改变将把我国农业推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阶段。当代农业发展也离不开各个阶层的支持,需要政府和人民齐心协力,统一步调,共同发展,人才、技术、政策、教育等方面的支持缺一不可。现代信息化建设就是农业发展的时代机遇,紧跟时代潮流,才会给农业经济带来质的变化。

猜你喜欢
现代化生产农业
国内农业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阿宽的生产小组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