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治理探索

2021-12-02 09:08李欣悦潘思羽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危机主体村民

李欣悦 潘思羽 陈 婷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0)

我国政府在2020年1月25日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将疫情防控视为“人民战争、总体战、狙击战”,逐步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带动社区各主体展开联防联控工作,有效遏制了疫情大规模扩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如何创新社会治理的问题,将“社会治理”作为完善“社会管理”的一种模式,如今农村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已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在重新审视农村社区多元主体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治理[1]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现也存在着一些困境,如社区工作被行政化“捆绑”、社区工作人员被“过度使用”、信息传递单一等。

1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困境成因分析

1.1 社区基层工作定位不明确

社区基层工作定位的不明确,导致行政事务逐渐限制社区自治功能。网格化治理以属地治理为原则,虽然方便了农村社区对于村民的治理,但也使得社区村委会以及社区工作者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来服务村民和运行社区事务。农村社区本身并没有权力,在社区村民和政府部门之间只能充当个中间角色,许多事务还要听从街道办以及社区党委的指示才能解决。社区作为最基层的单元,对上级下派的工作任务无法拒绝,只能“照单全收”,一些工作由“协调配合”逐渐发展成为“责任落实”。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种各样排查核对填表、环境整治、宣传等具体工作促使社区工作人员分身乏术。

1.2 多元主体地位不等

受传统的农村治理——政府为中心的单中心治理模式影响,村党组织和村委会逐渐成为农村治理的两大基层组织,对于社区事务有很大话语权,村民对社区党支部、村委会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加深。这导致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工作人员成了防控工作中心,协调安排一切工作,其他主体的力量减弱。尤其是社会组织的参与力量较为薄弱,除了号召志愿者其他特性被“忽略”。组织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相对来说之时发挥了社会组织的号召性功能,其在其服务上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而往往这一功能是打通社区“最后一公里”基础上触及家庭的“最后一米”的最重要的手段。在疫情的笼罩下,村民的恐慌、焦虑等普遍的负面情绪和渴望安全的心理诉求以及工作人员忙碌下的疲惫和恐惧心态都迫切需要社会组织开展一定的服务,提高安全阈值。

1.3 信息平台共享机制搭建不完善

一方面是社区工作人员对于信息传递重要性认知不够。忽视了信息传递作用机制的本质是关系赋能与关系赋权社区在村民心中是可靠的关系认同和情感共振的力量中心,大部分的农村社区目前还只是信息的单一传递,还没有做到双向互动。另一方面,在人口往来关系比较复杂的农村社区,在平时难以搭建起完善的社区居民个人化的信息档案。传统的农村社区还是通过网格员一家一户上门进行信息填写,再转交录入人员将信息录入系统,难以保障隐私信息的保密性,也难以保证期间经手信息登记录入的人员录入的信息的准确性,造成后期排查结果的准确性。

2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的建议

2.1 推动社区减负增效

2.1.1 提升工作人员能力

要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增加外出交流参观、参加讲座、交流学习等机会,把简单劳动力转化为复杂劳动力,社区工作者服务能力的高低决定者工作效率的高低,也决定整个社区的工作服务整体水平高低,影响社区的居民对社区工作服务的“体验感”。所以要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业务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

2.1.2 优化社区工作内容

当前社区承担的行政性事务过多地占用了社区有限的资源,挤压社区的自治空间,不利于社区多元主体有序协调参与治理机制健康发展。首先社区应该拟定社区事务清单,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明确社区自治组织与政府职责的边界与范围。其次,社区要建立统一的电子台账。将各类社区纸质台账加以整合归并,取消一些不必要的台账,合并名目不同而内容重复的台账。最后,规范社区考核评比活动。建立统一规范的社区工作综合考评、考核、评比指标体系,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指标一并纳入,各职能部门不再单独组织考核评比活动。

2.1.3 设立参与主体奖惩机制

完善社区的激励机制,采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相结合的奖惩手段。首先,要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根据工作绩效考核,完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可以对高效完成工作任务的人员进行精神表扬、物质奖励,有懒工怠作行为的员工严厉批评、扣发奖金。其次,要激发村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培养村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意识,鼓励村民参与目标治理,贯彻“人本”理念。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目标制定,结合自身需求,努力向“社区问题、村民需求、解决方法村民自己提、自己定、自己守”转变。最后,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建立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奖惩机制。根据绩效考核方法,再通过反馈程序,达到积极参与,树立责任意识等目的。适当的奖惩机制,利于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危机时刻工作也井然有序。

2.2 凝聚社区治理合力

2.2.1 激活农村内生力量

重新定位党委会和村委会在农村社会中的角色,充分考虑乡土社会的人情礼俗,建立政策目标与村民利益的联结点,借助利益联结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激活农村社会内生力量,真正做到从农村本位出发,增强村民和社区党委、村委会对话、协商的能力,以利益联结为抓手满足村民个体化的目标追求,以乡土社会的人情礼俗配合社区组织力量形成“亚控制”力量。同时利用农村“熟人社会”“脸面更重要”的观点发挥社区舆论的道德性约束作用,通过农村精英再组织化等方式培育村民自组织力量,提高村民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农村社会内生性力量在提供村庄公共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降低农村治理的成本。

2.2.2 活跃农村社会组织

突如其来的危机会使所有社区处于一种紧急状态,紧张、焦虑、茫然等消极感受弥漫在每个人的身边,处于这种高压模式下,人们易于受到他者思想、观点和行为影响,产生一种从众行为。社会组织要在适当的时间内应发挥村社组织的引领能力和协调作用,动员农村居民等有关主体参与危机治理,疫情防控中‘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1]的实务模式”便是依靠内在价值和群体规范共同塑造。而村社组织是最贴近农村居民的社会组织,通过常态时期的服务已经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和价值规范,更由于传统社会邻里相望的淳朴情感,群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更为直接、坦诚。同时开展更精细化、个性化的温暖服务,提升机械单一的危机治理措施后的人文温度。

2.3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2.3.1 完善信息反馈机制

首先,构建官方信息发布平台,针对不同社区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科学的的信息传递工具,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精准推送。考虑到农村地区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要充分利用其家人和邻里的传递性功能,将服务落到实处,精准定位村民需求知识盲点。其次,应建立反应迅速的社区治理公共事件研究机制和反馈机制。在应对突发危机中,通过借助各种信息手段和调查研究,了解群体在危机发生后不同阶段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变化,尤其是社区参与能力较弱的特殊群体。及时追踪他们对社区服务的多种需要,为社区服务、行政决策、社会支持提供相对精准的信息。

2.3.2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

农村社区涉及到专业的信息化手段并不多,主要集中在人员信息录入和过往排查系统的过程中。建立村民个人“电子档案袋”,录入个人基本信息、建立一体化的信息录入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采用云服务+大数据+网格化方式,构建社区防控数据平台,生成社区防控小程序和二维码。社区村民完成基础信息和健康信息登记,可以生成社区居民二维码,实现一次登记、多端共享。支持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扫描社区居民二维码方式核验或补录社区居民基础信息和健康信息,不必再一家一户上门摸排,提升服务效率。

3 小结

随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基层社区下沉取得了良好效应,社区治理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突发公共卫生危机防控将得到广泛运用。农村社区突发公共卫生危机治理不是一方面强调某一主体的力量而忽略了其他主体共同参与的力量;也不是一面强调社区卫生危机治理向现代化看齐,而忽略了农村社区特有的、传统的社会属性。归根结底,多元主体参与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应该是在“以人为本”[4]的基础上利用多方力量为社区村民创建一个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避风港。

猜你喜欢
危机主体村民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论碳审计主体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何谓“主体间性”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声”化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