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通知》解读

2021-12-02 09:08葛哲敏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种养农业发展

葛哲敏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和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住宅环境,实现农民农民从脱贫到富裕。中央一直关心农村农业的方方面面。《通知》就是党中央对农村工作的关心的体现。依照农业农村部有关工作的部署,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的产业机构,能有效提升农产业的产量,提高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对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发布背景

农业发展一直是党中央关心的问题,从历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就可以看出,中央对增产增收、以及农村生产、生活、收入、就业等问题的重视。而且一系列中央文件的发布,就已说明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通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发布的。我国在稻渔综合种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规范、产量低、品质不高的问题,但是人们对高品质绿色产品的需求却进一步提升,为了更好的提升稻渔综合种养的效率、提升产品的品质,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规范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通知》,此通知就是为了指导全国各地合理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产业化发展,进一步优化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提升产品品质,打造优秀品牌,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2 重要意义

稻渔综合种养是综合运用了稻田的空间,把水稻种植和渔业养殖统一起来,形成了更加合理、更加生态化的种养产业。

(一)有利于促进稻渔产业发展。研究表明,进行稻渔综合种养,能减少农药用量,减少稻田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以渔养田,使得稻米的化肥用量减少,对稻田的污染减轻,稻米的品质大为提升,稻渔综合种养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农田的经济效率,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地方政府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作为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决策文件,就是要发挥其覆盖指导作用。地方政府要以乡村发展为目标,把稻渔综合种养贯彻落实好,从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并且通过政策引领,带动农民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实现稻渔双赢。

(三)有利于发展农村绿色产业。稻渔综合种养本身就是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农村经济的典范。通过其种养的稻米和水产品都是无公害产品,绿色卫生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

(四)有利于提升农业品质和农产品的竞争力。原有的水田种植都是单一的耕种模式,这种种植模式效率低、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也不利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而推进《通知》的落实,有利于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有利于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稻米和水产品的升值,提高竞争力。

3 主要内容

《通知》进一步完成党中央有关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立足当前新的发展阶段,运用新的发展观念来构建新的农业生产发展格局,倡导高质量发展,把农业农产品供给方面改革作为重要内容,同时坚持推进绿色发展、政策引领,科学种养,打造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同时积极筹建一批稻渔综合种养的示范基地,供其它地方的农民参观学习,最终把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起来,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一)合理编制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划。根据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我国多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独特资源优势,科学的编制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发展原则、产业定位、产业布局以及保障措施等,促使稻渔综合种养顺利开展,尽可能的在有条件的区域开展这种新的种养模式,并促使其能高质量的在各地进行产业发展。同时各级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的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力求发挥区域特色,实现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同时贫困地区,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要对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给与扶贫支持。

(二)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补助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同时,把稻渔综合种养同其他农业生产放在同等地位看待。并纳入粮食安全、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环境保护、扶贫等范畴内进行支持。调用可利用的资金来支持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同时积极开展资金筹措服务,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并鼓励商业银行给与稻渔综合种养提供贷款扶持等等。

(三)积极创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各级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地形、环境、气候、水资源的特点建设不同模式不同品种和类型的稻渔综合种养实验基地。在水稻的主要产区,要遵循高要求、高标准、高环保、高效率的种养规范。根据区域特点创建稻螺综合种养示范区,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以及其他的综合种养模式示范区,示范区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来建设,通过示范区的建设进一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进一步规范,构建我国稻渔综合种养新格局。

(四)以扶贫为抓手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作为农业农村部大力支持的产业,把稻渔综合种养纳入扶贫中更有利于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同时,在部分地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要突出区域特点、打造典范、积极推广效果优秀的经验做法。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要根据地区特点开展特色鲜明、稳扎稳打实现增产增收,把稻渔综合种养培育成区域扶贫的典型,把稻渔综合种养打造成地区名片,以此来拓展销售渠道。同时,加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指导,利用互联网帮助农民销售优质稻米、水产品,同时积极利用地方的农交会、渔博会等展销平台推广自己的产品。一方面拓展了产品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提升了自己品牌的价值。多措并举为贫困农户增产增收提供便利。

(五)以创新促产业快速发展。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开展产业创新,主要内容是围绕品种开发、良种繁育、环境保护、绿色养殖、虫病虫害的防治等一系列技术进行创新攻关。同时充分利用科研专家、示范区的资源优势,来培育自己的专业技术队伍,以培训班、培训手册、现场指导、网络会议等等方式来培育专业技术人才,为稻渔综合种养提供专业人性化的技术服务。

(六)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优质品牌。开展优秀品质的选育留种、种养模式的创新、稻米的深加工、养殖品牌的宣传推广。例如,广西自治区就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开发出了火爆全国的螺蛳粉,有力的打造了自身品牌。而当地政府也利用资源优势,帮助种养农户解决螺蛳苗短缺的问题,运用技术手段解决了螺蛳成活率低,病虫害防控等多项技术难题,最终做大做强了产业,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其他地区也可以借鉴广西的经验,依据地区特点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种养产业。同时,积极筹办丰收节、稻渔种养大赛等等,进行产品推广和经验交流。

(七)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各级政府要以稻渔综合种养为依托,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饲养,同时鼓励家庭农户、零散户积极成立合作社,依托合作社来扩大规模、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推动种植、养殖、加工、冷链物流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鼓励各地发展产业时积极开展多样化加工,深加工技术,提升产品价值。积极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与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相融合的发展模式,例如,将稻渔综合种养与餐饮美食、垂钓娱乐、旅游民宿、科普教育基地等等多种生态模式相融合协调发展,提升稻渔综合种养的效益。

4 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领。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通知》的重要意义,要积极筹措建立多方协助、共同完成的工作局面。同时各级部门要积极召开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推进会,并建立稻渔综合种养工作指导小组,把《通知》每条内容进行细化,进一步落实各项任务。对符合现行试点的区域可以进行试点,为后续全面落实积累经验。

(二)加快《通知》内容的落实。《通知》发出后,要积极依照《通知》要求规划,细化每一项内容,并且把每项内容落实到具体的单位个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推广。积极引导农户、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等积极参与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依托科技创新,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培育优良的稻米和水产品种,进一步选育有竞争力的品种,加快推广,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技术团队,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

(四)加大地方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鼓励发展绿色无公害稻米产品和水产品。财政政策可以进一步向稻渔综合种养倾斜。强化金融扶持政策。

(五)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各地区要根据地区情况制定稻渔综合种养的监督考核方案,将其纳入重点工作来开展。各级相关部门要严格检查,对于操作不规范,不符合要求的要限期整改,对不按照《通知》要求执行的,将严肃处理。

(六)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时,有些地方会出现不认可,不接受的现象,要充分发挥电视、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借助技术服务、示范区观摩等等方式,宣传稻渔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一水两用,环保绿色的发展理念,为广泛推广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种养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稻-鳖-鱼生态种养技术要点总结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