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021-12-02 09:08李月姣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鲜食田间大豆

李月姣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七套中心社区农业农村局,江苏 响水 224623)

鲜食大豆,也被称为毛豆,是备受社会大众喜爱的美食,发展和推广鲜食大豆高产栽培种植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一方面,鲜食大豆的栽培技术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备大量的知识底蕴,另一方面,发展高产栽培技术,是当前鲜食大豆产业发展的方向,需要不断提升对于鲜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认识。

1 鲜食大豆领域的创新品种

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大豆栽培种植领域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一方面,新品种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出,为传统大豆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新品种的应用和发展,能够针对不同的栽培需求,成为当前产业重要的推动因素。

例如,鲜食大豆新品种中的苏新5号、苏新6号、苏早2号、苏奎3号、苏豆13、16、17、18号等,都是近年来的创新品种,都具备与众不同的栽培优势,能够结合种植区域,实现鲜食大豆的高产栽培。

鲜食大豆苏新5号,是当前大豆栽培领域中,春季栽培的重要品种,其栽培采收期大约99天,单科植株高达45.6 cm,并且每柱植株能够收获大豆鲜重75克,出仁率高达62.44%。该品种一经入市,便成为市场备受欢迎的核心产品,其口感香甜、软糯适中,符合社会大众的需求和口味。不仅如此,苏新5号还具备超强的抗病能力,对于传统大豆领域的病虫害,具有一定的天然防控能力,能够实现防控效果的提升和改善。根据近年来对鲜食大豆苏新5号的研究,发现该品种的亩产鲜荚682kg以上,普遍增产15%左右,亩产鲜大豆348kg左右,普遍增产21%左右,具有极为良好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

2 鲜食大豆春季栽培的种植技术

2.1 栽培种植环境的选择

鲜食大豆的产地,需要选择条件适合的种植环境,同时需要重视种植区域周边的生态情况。一方面,基于鲜食大豆的种植需求,需要选择符合无公害、无污染等相关种植需求,另一方面,栽培种植环境中的水源、空气、土壤环境指标等一系列栽培影响因子,都会引发相关种植问题的潜在因素,需要引发相关种植人员的重视和关注。因此,针对选择的鲜食大豆栽培品种,需要对栽培需求进行深入分析,选择地势干燥、排灌方便的区域,确保土地足够肥沃,具备土层疏松等栽培条件,为大豆的科学种植提供重要的前提条。

2.2 土地整理

基于鲜食大豆的栽培要求,在早春时节开展大豆栽培工作时,需要考虑春季雨水较多对大豆的影响,尤其是在土地地势较低的区域,极容易出现大豆根瘤菌活动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出现,进一步影响大豆根部固氮作用的开展和实施。最终还可能引发大豆在结荚期造成局部积水或者烂荚等问题的出现。因此,为了降低春季雨水对于大豆的影响,需要对土地进行整理,实施开沟整畦。通常,畦宽的设置要求设定在1.2米到1.3米之间,沟宽设定为0.2米到0.3米之间,沟深0.15米到0.2米左右。整体畦面需要呈现为缓弓背形,做到沟沟相连,为后续的栽培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2.3 适时播种

基于当前选择的鲜食大豆栽培品种,以露地地膜覆盖栽培的种植方式开展相关工作。播种时间需要结合所在区域的气候环境,主要以三月下旬左右开展相关工作,当处于四月时,可以直接进行露地播种,同时可以选择穴播或者机器播种。播种时间的选择,务必要恰如其分,能够体现播种时间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常每穴播种数量控制在3颗即可,保持每亩地重量控制在7kg以上。

2.4 合理密植

栽培方式采用平作或者垄作都能够进行栽培,但是根据当前相关数据的研究和分析,采用垄作栽培模式,能够确保鲜食大豆植株烂荚等问题的出现几率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栽培过程中,需要控制垄宽设定为50cm,并且采取一垄两行的栽培方式,以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控制穴间距为15cm以上。

2.5 科学施肥

基于鲜食大豆需求的养分相对复杂,需要满足不同的种植需求,尤其是在大豆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控制相关微量元素的施加和使用。一方面,磷、氮、钾等元素,是大豆栽培过程中的重要营养元素,另一方面,大豆施肥作业,能够有效提升大豆的种植质量和综合产量,需要科学进行选择和调整。例如,鲜食大豆的根瘤菌能够有效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也是大豆植株能源供给的重要来源,而由于鲜食大豆种植品种对应的根瘤菌数量有限,无法实现大量氮肥的固定,从而导致后续产量不足,需要在栽种过程中提升对于氮肥的使用。另外,通常大豆的营养生产和生殖生长属于同步进行,需要在对应的时间内提升大豆对于氮肥的吸收能力,从而为后续大豆节荚后的产量提供重要的帮助和支持。科学施肥是在确保大豆种植成效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影响豆荚生长质量的重要因素。通常,根据鲜食大豆种植需求,在大豆开花前无需进行大量氮肥的投入,当开花后直至鼓粒期,都需要大量的氮肥,因此开花后的大豆植株,是开展施肥工作的重心和要点。通常每亩种植区域需要尿素等肥料20kg,分别在大豆开花后以及结果前进行施肥。通过对大豆密集生长时期进行化肥使用,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对应的产量和质量。

2.6 田间整理

当大豆处于生长期时,需要对大豆植株开展田间整理工作,一方面,确保大豆根系得到全方位的营养物质,能够满足基本的生长需求,另一方面,在大豆分枝后,需要对沟内杂草进行清除。田间整理工作,主要是为了防止大豆植株出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既包含其他植株的干扰和影响,分散了大豆植株的养分,又需要提防其他动物对大豆造成不可预测的破坏。因此,针对田间整理工作,需要提升田间的科学管理成效,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尤其是种植区域中老鼠等。通过在田间开展多种整理举措,能够有效防止大豆出现烂荚等问题,还能够降低田间积水等问题发生,能够最大化降低豆荚发霉等问题的出现,确保栽培种植的高产目标。

2.7 病虫害防治

基于鲜食大豆病虫害防治需求,需要确保大豆患病期间,能够实现病情的有效控制,降低损失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关联问题的出现。鲜食大豆中病毒病,是当期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核心中心,需要相关种植人员选对合适的防治举措,能够将病毒病进行限制和控制。首先,科学选种能够实现病虫害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尤其是苏早2号等品种,具有一定的防控能力。另外,关于田间蚜虫的防治,需要提升对于虫害的观测力度,尤其是虫害的发展和蔓延,要提前进行布控,并对受病植株进行物理隔离。例如,当发现大豆豆片出现皱缩、豆荚弯曲变小等情况时,务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目前蚜虫问题的影响,蚜虫泛滥时会引发大面积的减产,甚至会触发绝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防止蚜虫的进一步泛滥,需要采用10%吡虫啉50克,充分融入水中进行细喷雾操作,水量控制在40kg即可。针对霜霉病的治理,需要采用80%代森锰锌600倍液进行喷洒[1]。

3 鲜食大豆夏季栽培种植技术

鲜食大豆夏季栽培技术,与春季栽培技术相似,需要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种植,还需要将种子进行提前晾晒,有效提升种子的发芽几率。夏季开展鲜食大豆种植,对应的土壤选择、种植密度、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等参照春季栽培技术即可。另外,由于夏季大豆栽培时,对应的环境温度相对较高,需要科学调控对应的环境温度,确保种植温度与大豆实际需求相同。另外,针对病虫害的管理,需要进一步提高警惕意识。夏季属于病虫害多发季节,尤其是虫害对于大豆植株的影响,极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规模,从而导致后续问题的发生。大豆夏季栽培种植技术的应用,还要考虑市场因素的需求。一方面,作为鲜食大豆,尤其是夏季栽培的鲜食大豆,需要考虑大豆上市后的市场情况,不少大豆在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防控病虫害的药物,从而导致一系列因素的发生。例如,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备受社会大众的议论。因此,在夏季开展鲜食大豆的栽培作业,务必要控制农药使用的数量以及使用频率,从而提升鲜食大豆的品质和价值[2]。

4 鲜食大豆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鲜食大豆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和欢迎,鲜食大豆栽培技术逐步朝向规模化、高效化、科学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大量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为传统栽培模式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有效实现种植效益的提升和改善,另一方面,鲜食大豆种植技术中,无公害种植技术受到高端市场的认可和支持。例如,有机鲜食大豆产品,无论是产品价值还是市场需求,都进一步说明相关大豆产品的核心价值,同时也说明相关内容的强大需求力,未来必将成为大豆产业的发展方向[3]。

5 结论

综上所述,鲜食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能够解决当前大豆种植的痛点和问题,能够有效提升传统大豆种植领域的弊端和问题,从而实现种植产量与种植质量的双重提升,为传统鲜食大豆产业的发展给予重要的帮助和支持,为新品种的创新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当地经济水平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鲜食田间大豆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红塔区鲜食玉米品种展示试验
田间地头“惠”果农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杨凌高叶酸鲜食玉米成健康餐桌『新贵』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