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果树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2-02 09:08许国华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生物防治技术推广果树

许国华

(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人民政府,山东 青岛 266419)

在现代化背景下,果树种植产业趋向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缓解了种植人员劳动压力,同时为进一步促进基层果树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应以绿色环保为核心,将无公害果树种植技术推广至基层果树种植工作中,通过无公害种植技术带动基层果树种植产业发展,以此构建良性种植生态,降低化学药品对环境的侵害,缓解果树产业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

1 基层果树技术推广现状

1.1 技术推广活动单一

果树技术推广活动存在一定技术性,但技术研究人员将精力与时间集中在课题研究中,并未参与到技术推广活动中,不利于高质量技术推广活动的开展。在当前基层果树技术推广中,推广形式多以条幅、标语为主,缺乏针对性推广活动,导致基层果树种植户缺乏正确技术指导,严重阻碍了果树技术的普及。除此之外,基层果树推广人员技术专业能力不足,使基层果树技术推广活动缺乏实际效果,在长期发展中,基层果树种植户想要更新技术理念时,却缺乏技术学习途径,技术推广活动单一的弊端逐渐显露。除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外,果树技术讲座为常用方式,但此类推广活动存在单一方向特征,推广人员通过讲授等方式传递果树技术,推广人员与果树种植户间缺乏双向交流,不利于基层果树技术的落实。

1.2 推广与实施缺乏联系

基层果树种植产业涉及种植业与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同样涉及多个机构,协调与沟通复杂,使技术推广受到流程限制,需多级传递。除此之外,在技术宣传推广工作各环节间缺乏联系,例如:技术推广内容与当地果树种植不适宜,使所推广的果树种植技术无法在当地实施,此外,推广内容应与当地现阶段果树种植问题相协调,有针对性地为果树种植户提供解决措施,但当前推广工作存在盲目性,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推广调查与推广活动间存在衔接问题;此外,推广活动与技术落实间亦缺乏联系,当前技术推广人员多人为完成推广活动即可,并未跟踪调查果树技术落实情况,导致果树技术推广效果不佳。

1.3 化学防治危害较大

由于基层果树技术推广活动单一且技术落实不到位,导致在当前基层果树种植产业中,化学农药防治手段仍为主要病虫害防止手段,结合现有研究来看,采用化学农药弊大于利,由化学农药使用不当引发的土壤修复、果树保健费用,造成极大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易导致果树常见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逐渐降低,此时果树种植户为保障病虫害防治效果而加大农药使用剂量,对土壤、大气等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果树种植生态产生不利影响。基层果树种植户之所以采用危害较大的化学防治,是因为其对无公害生物防治手段不了解,且缺乏生物防治技术实践指导,导致其无法借助生物防治手段开展果树种植活动。

1.4 绿色栽培宣传不足

结合现阶段果树种植情况来看,种植户绿色环保意识仍不强烈,在长期种植生活中,种植户形成了自身经验准则,对于无公害果树技术持有怀疑态度,在传统果树种植思想中,对水源、温湿度等参数指标并不敏感,且对化学肥料、化学农药较为依赖,在此情形下,果树技术推广人员并未加大绿色栽培技术的宣传工作,继而导致基层果树种植户对无公害技术认知存在缺陷。除此之外,现阶段果树技术推广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且缺乏沟通交流渠道,不利于果树绿色栽培技术的扩散及普及。

2 提高基层果树技术推广效果的有效性策略

2.1 多元推广形式

为增强基层果树技术推广效果,提高技术推广有效性,应拓展推广活动形式,采用多元化活动吸引果树种植户注意力。例如:在现有单一方向技术讲座基础上开展技术讨论会、病虫害商讨会等交流性较强的活动,设定果树技术主体,引导果树种植户与推广人员展开沟通,在深入交流中提高技术推广效果;此外果树技术推广人员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基层果园区域内设置“先进果树技术示范田”,将无公害等先进技术融入到示范田日常运营中,使果树种植户可直观性观察到无公害果树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差异,运用真实成果激发基层果树种植户积极性,提高其对无公害果树技术的认知;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实现基本普及,果树技术推广人员可蓝莓、苹果、桃、樱桃果树常见病虫害预防、症状、防治等技术内容制作为图片、文件或视频,将其投放至微信公众号或推广网站中,果树种植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及时间安排查看技术内容,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桎梏,具有较强便捷性,可极大提高无公害果树技术推广效果。

2.2 落实推广内容

基层果树技术推广活动主要可包括科研环节、调查环节、推广环节、实施环节、反馈环节。科研环节主要指果树技术科研人员,研发先进果树技术;调查环节中主要为技术科研及推广活动提供依据;推广环节则是通过各类活动将先进果树技术传递给果树种植户;实施环节则是果树种植户根据推广内容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种植活动中;反馈环节则是果树种植户将技术应用效果反馈给推广人员,便于后续技术研究及改进。由于各环节衔接并不紧密,导致推广效果不佳,在优化调整过程中,应加强各环节间的联系[1]。例如:推广人员应主动与果树种植户交流,了解其在果树种植中遇见的难题,将调研结果反馈给科研人员,有针对性的结合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制定合理技术方案,完成制定后推广人员应将合理技术方案传递给合理技术方案,帮助合理技术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为落实先进技术,推广人员可参与到基层果树种植活动中,给予一定指导,确保无公害果树技术切实应用到实践种植中,并进一步了解技术应用效果,以此得到技术反馈,同时还可基于微信公众号、推广网站等构建反馈窗口,便于果树种植户将技术应用情况及种植困难进行反馈,以此构成技术推广活动的良性循环。

2.3 普及生物防治

在基层果树技术普及工作中,应加大生物防治技术普及工作,引导果树种植户运用生物防治手段替代化学防止,提高防止效果的同时,增强果树产业生态效益。例如:首先,有效利用害虫天敌,蚜虫在蓝莓、苹果、桃子、樱桃果树栽培中较为常见,可应用七星瓢虫、食蚜蝇抑制蚜虫,还可选用梨小蛾姬蜂寄生梨小食心虫,保护樱桃等果树,运用松毛虫赤眼蜂控制苹小卷叶蛾,运用天敌防治苹小卷叶蛾,保护苹果果树,除针对性病虫害抑制外,还可适当引入啄木鸟等益鸟,用以捕食天牛等,补充果园生态;其次,还可采用性诱捕方式进行捕杀,在苹果金纹细蛾防治中,采用金纹细蛾性诱剂捕杀成虫,降低交配几率,减少后代虫口密度,在樱桃、桃子果树种植中,运用糖醋液捕杀食心虫等;再次,可运用植物激活蛋白提高果树免疫力,将蚯蚓蛋白(蚯蚓溶解蛋白)与腐殖酸混合,并冲施在果树叶面,以此提高果树病虫害免疫力;最后,可采用病原微生物展开病虫害防治,运用苏云金杆菌防治刺蛾类低龄幼虫、甜樱桃卷叶蛾等,运用杀螟杆菌防治刺蛾类病虫害,运用青虫菌防治潜叶蛾、卷叶蛾、叶螨类,补充无公害果园微生物群落,构建完整果园生态,将各类果树常见生物防治传授给果树种植户,取代污染性极强的化学农药,提高果树产业生态效益[2]。

2.4 宣传绿色栽培

为实现无公害绿色果树栽培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应加大绿色栽培宣传工作。例如:可从幼苗选育及栽培选址两个方面入手。在果树幼苗选育过程中,为保障果树整体质量,降低化学肥料使用量,应精心挑选果树幼苗,在选育过程中剔除生命力较弱、质量较差的果树幼苗,逐一检测与筛选,应保障每株果树幼苗均符合无公害栽培技术要求,通过严格筛选杜绝幼苗质量问题,并在幼苗检测过程中注意病害检查,最大程度降低化学药品使用量,同时在果树幼苗培育时关注其气候及温湿度因素,尽可能为果树幼苗提供适宜生长环境,防止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病虫害。为提升无公害果树种植效果,应结合各方因素合理选择果树栽培环境,从环境因素、生长因素两方面展开选址。绿色果树栽培应尽可能选择人烟稀少区域,规避人为污染,并远离工厂等产业,杜绝各类污染性因素,此外应根据所种植果树品类合理控制温湿度,将影响果树生长发育的各类因素考虑在内,为果树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应尽可能选择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区域,远离旱地、盐碱地,防止土壤处理过程中产生污染,对果树生长造成阻碍[3]。在果树技术宣传中,应使果树种植户意识到,只有为果树营造出适宜的生长环境才可实现无公害种植,提高果树生产质量及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当前基层果树种植技术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无公害果树技术推广形式单一,效果不足,推广内容并未落实到实际种植活动中,化学防治手段存在较大危害,绿色培育宣传不足,为提高推广效果,应采用多元推广形式,落实推广内容,从天敌防治、性诱捕、病原微生物等方面普及生物防治手段,宣传绿色栽培,构建完整果园生态,促进基层果树产业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生物防治技术推广果树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秋季施肥三要点
果树夏剪有诀窍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分析与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