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技术探讨

2021-12-02 09:08吕晓佼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污水处理污水农村

吕晓佼

(辽宁省丹东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 丹东 118002)

在历史因素以及农村自身经济因素影响下,相比于城区的发展,农村统一性规划效果较差,布局不佳,排污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落后性,居住环境较差,因此环境安全隐患等相应问题逐渐凸显。农村地区以及城镇建设中缺少污水处理措施,生活污水产生之后不能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中,处理率十分低下,因此河流以及水塘造成了严重污染,不利于农村居住环境水平提高,对村民的身体健康也具有严重威胁作用。农村地区地形以及地势情况、交通条件以及村民住宅建设布局等,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解决污水排放问题,保护水环境。

1 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特点分析

在农村生活建设中,主要产生的污水是厨房用水、厕所用水等,这些生活用水中经常涵盖较多的有机物质,例如糖和脂肪等,也存在一定数量的无机盐。在生活污水中,具有较多的微生物以及病原体,这部分因素会对有机物自行分解,造成生活污水中物化性质的不稳定性。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整体浓度相对来说不够高,但是其中的物化性质变化程度较大,大部分的农村生活污水中并不会含有重金属物质以及毒害物质。

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排量分布特点分析,农村居民的分布比较分散,污水排放量相对来说并不大,并且基本上农村居民的生活规律较为相似,生活污水排放的时间比较集中,主要是在早晨或者是傍晚,在晚上时间段内污水排放量相对来说较低,主要呈现状态为不连续性状态,存在较大的变化幅度。在夜间阶段内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较低,有时会出现断流的情况[1]。

2 农村污水处理原则分析

在农村污水治理过程中,主要实施目的是降低污染现象,最大限度的利用农村土地以及地形等条件,降低工艺流程难度,施工管理方面也存在简易性,运行成本费用较低,可以实现水资源的综合性利用,保证技术以及经济上同时实现合理性与先进性。生活污水治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其一是结合实际原则。在不同村落的雨水以及污水分流现状以及排污口布局情况分析,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治理污水工艺,依据我国排水设计的规范以及生活污水处理达标要求,使用成熟的工艺技术,促进生活污水有效处理。其二是技术以及经济合理性原则。在实际处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符合实际情况、保证技术使用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安全性的原则,污水处理过程中,确保高效性,重视经济与安全,提高管理简便性。其三是资源利用原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做到生态综合性利用,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减量化以及资源化,在生活污水处理之后,需要达到排放标准,满足种植业浇灌需求,与种植业有效结合,实现水资源的多层次有效应用,提高农村水环境质量[2]。其四是保留余地原则,针对城镇化进程逐渐加速的农村建设,污水净化处理工作需要与农村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工作积极结合,综合性分析农村长期发展规划,为未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预留相应的位置。其五是集中治理原则。现阶段,农村基本已经纳入到城乡一体化规划中,农村实用土地情况比较紧张,具有较高的农户聚集度,农户住宅的实际用地并不多,分散式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较多,其占地面积较大,运行上也难以实现统一化管理。通过镇作为的单位,管理网络投资成本较高,具体化的实施进度会被资金瓶颈卡住,经常会出现拖沓时间较长情况。农村生活污水是将村落作为单位,实现集中治理为主要方式,分散治理为辅助方式的模式。

3 农村地区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3.1 稳定塘处理系统使用分析

这一处理技术的使用,其污水净化过程以及天然水体自净过程较为类似,稳定塘中生长的水生植物以及微生物对生活污水会产生相应的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水生植物的生长可以参与到水产养殖中,逐渐形成人工的生态系统。稳定塘中会具有多种食物链,这一情况也表明进入到稳定塘系统中的有机物以及营养物可以被有效降解。污水在经过净化之后,可以作为再生水资源实现多次利用,以此实现污水的资源化。针对稳定塘系统的处理效果分析,可以实现多个稳定塘的有效组合,逐渐构成组合塘。组合塘的流态以及推流反应器较为类似,可以防止断流情况出现,积极提升单位容积处理效率。在其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同水质会处于递变状态,产生适应性较强的优势菌种,不断提升净化效果。在稳定塘中不断培养高等水生植物,借助水生维管束的辅助作用,保证处理效率,控制水藻类繁殖,保证污水中的重金属元素,有效清除毒物[3]。

3.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使用分析

这一处理技术是指在无氧环境下,使用厌氧微生物将污水中的不同有机物逐渐转化为二氧化碳或者是甲烷物质。实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厌氧微生物针对营养物的需求量较小,处理设施也较为简单,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并且产生的污泥产量较小。其中水质波动较大的农村生活污水适应性较强。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处理技术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代表性较为典型,厌氧这一过程中发酵之后,生活污水中的大多数有机物会有效去除,可以产生沼气。这一过程中获得的沼气可以用作家庭生活中的燃烧能源,之后转化为沼肥。在沼液收集官网之后,会进行集中的净化处理,确保排出的水质会达到相应标准和要求。同时厌氧微生物处理技术也具有相应的局限性[4]。

3.3 湿地技术使用分析

人工湿地技术是在上世纪60年代发展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试验研究过程中,使用芦苇这一植物能够对污水中的无机或者是有机污染物产生作用,有效去除,在长时间发展后,实验室通过多种实验,主要研究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等具体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的出现以及使用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处理效果上乘,因此,通常情况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普通污水处理系统比较,工程投资成本可以有效降低,操作存在简易性,在日后的维护以及运行中使用费用成本较低,相比于传统性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来说,可以降低20%左右。利用这一污水处理技术,实际使用中,依据水流实际方向,可以划分为三种,也就是表流湿地、垂直流湿地以及水平潜流湿地[5]。

其一是表流湿地,这一技术的应用类型与自然湿地比较类似,在这一技术应用下,污水流速会逐渐放缓,主要形态为漫流,污水中含有有机物,这种物质的去除需要结合床体表面生物膜以及水下植物茎等完成,氧的形成主要是水体表面作用,形成扩散,并且通过植物根系支持进行有效传输,借助植物生长中的光合作用。这种技术使用优势明显,具体使用中成本优势凸显,运行费用成本不高,但是这一湿地的占比面积较大,不能有效利用植物的辅助作用,相比于其他技术来说,水力负荷率并不突出,去污能力也比较低,在实际系统中,难以避免气候因素的干预,因此在冬季阶段,表面经常会由于寒冷结冰,夏季会滋生蚊虫,散发异味[6]。

其次是水平潜流湿地,这一湿地技术的应用主要特征也比较明显,是通过污水流向,从这一端逐渐流到另外一段,污水主要流动方式是水平方向,路过填料床表面,并且床体本身不会出现积水的情况,同时床底部分也不会产生防渗层。针对第一种湿地技术来说,这一技术的水力负荷以及污染负荷程度比较大,这一过程中氧的来源主要是植物根部的传输作用,其中的重金属污染指标等去除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保温性,控制上存在一定复杂性[7]。

还有一种是垂直潜流湿地,污水这一过程中主要流动方式是纵向流速,最后流入填料床的底部位置,床体部分会出现不饱和的状态,氧的主要流动方向是通过大气扩散之后,会在植物传输辅助作用之下最终进入到湿地中,其本身存在的硝化能力也会较高,这一技术经常应用于重金属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但其也存在一定弊端,有机物能力的处理会水平潜流技术,并且存在较长的淹水时间,控制上也具有一定复杂性。这一技术使用的主要进水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连续流以及间歇流方式,后者也可以叫做潮汐流湿地,有关研究人员会使用这一技术处理生活污水问题,最终结果显示,后者进水方式可以借助大气复氧的作用,有效提升含氧量,有利于微生物这一过程中代谢和相应的硝化反应。间歇垂直流湿地处理效率会高于连续垂直流湿地,因此大多数研究人员会逐渐投入到技术研究中[8]。

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村居较为分散,污水也不能实现单独性收集,不同污水的处理主要依靠村庄雨水管,实现外排,单独化收集方式资本投入较高,难度较大,有效进度不高,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具有制约作用。基于这一情况可以使用新型化的雨水以及污水分流情况,不改造原来雨水管情况下收集大部分污水,降低污水管网投入,积极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污水处理污水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MBR工艺应用
污水厂设计与工艺选择研究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污水罐坍塌
污水零直排,宁波已经动起来
黑皮游戏大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