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策略分析

2021-12-02 09:08郭晓霞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水利工程生态

郭晓霞

(甘肃省武威市西营河专用输水渠管理站,甘肃 武威 733000)

我国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为社会各个领域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但是分布非常不均匀,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保障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农业水利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农业水利工程的实际用途较为广泛,不仅可以满足农村地区农业用水、生活用水需求,而且还可以用于储水、避害。但是结合当前农村地区实际情况来看,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时,往往会忽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造成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与环境保护相悖,虽然可以借助农业水利工程提升经济效益,但是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阻碍。本文将针对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策略进行详细分析,以便于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水土资源经济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与生态环境。

1 农业水利工程施工现状

截止如今,我国仍然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在我国农村经济改革转型的大环境之下,各个农村地区都积极开展了农村地区改革与水利工程建设。截至2017年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达到85%。截至2018年底,已建成投产扶贫电站60座,装机容量31.8万千瓦,累计上缴扶贫收益7000多万元。《农村小水电扶贫建设方案(2018-2020年)》,三年计划新增扶贫装机38万千瓦,合计“十三五”农村水电扶贫工程计划新增扶贫装机57.9万千瓦[1]。在我国农村地区民生改善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要求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数量日渐增多,为农村地区产业化、多样化、商品化发展提供了基础物质保障。在我国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当下,环境问题更加复杂,大量环境污染、环境破坏问题出现,为人们健康、可持续用水带来了一定威胁。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农业水利工程应该充分展现出自身价值。但是虽然我国当前农业水利工程数量持续增多,并且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也初步呈现出体系化,但是很多情况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是在破坏生态环境基础上开展的,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导致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抗衡。如何在做好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基础上,保障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成为了当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难点。

2 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水文环境影响

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时,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便是水文环境。一般情况下,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很容易对周围水质带来污染,因为工程建设所用的材料一般都是水灰、水泥、混凝土[2]。农业水利工程一般都是建设在湖泊、河流附近,施工材料和水资源接触必然会造成水质污染,导致水资源在循环自流的过程中出现水质恶化问题。此外,农业水利工程还会对河流自净能力带来不良影响。大多数农业水利工程会建设在河流上游,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河流湖泊的流量,导致河流湖泊的自净能力降低。此外,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还会造成水文环境问题,因为自然水系统当中会涵盖诸多生物、微生物,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时,多对河流带来了污染,那么河流当中的微生物和生物会遭受到影响,直接对水文生态体系带来破坏。

2.2 土壤环境影响

在开展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会对相邻区域的土壤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土壤常常会被混凝土和水灰石料淹没,很容易产生盐碱化和沼泽化现象,对土壤当中微量元素带来了破坏,很容易影响土壤的利用水平。此外,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还容易产生土壤资源浪费[3]。因为土壤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若破坏之后就很难进行治理再生,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时,会占用一些耕地,直接造成优质耕地浪费问题。

2.3 生态平衡影响

生态平衡是生态环境最为重要的核心,不同地域具备不同的自然环境,构建出独特的生态平衡状态,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很容易对周围生态平衡带来影响[4]。在进行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时,很容易出现河流富氧化问题,对周围生态平衡带来直接影响,施工建设当中还会导致土壤当中可溶性盐分量增加,导致库区氮磷总量增多,很容易对生态平衡带来威胁。此外,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还会造成生物资源的影响,因为在进行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时,会导致周围水质出现变化,造成水中的生物灭绝,甚至会对生物多样性带来威胁,直接对生态平衡带来威胁。

2.4 气候环境影响

虽然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会促进当地经济稳定发展,但是也会对区域水土资源、气候环境带来影响。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之后,为了实现储水作用,势必会导致当地自然水资源流量、面积减少。在阳光作用之下水资源蒸发量减少,导致区域总降水减少[5]。若降水区域发生改变,迎风面总降水量也会出现增多、背风面会出现降水量变少等问题,邻近地区的降水量也会降低,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生态气候环境。

3 优化农业水利工程施工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策略

3.1 提升环境承载能力

提升环境承载能力属于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将其作为长期落实、持之以恒的任务,应该从生态平衡、生态保护的层次出发,将呈现出恶化的生态环境有针对性的保护起来,实现改善环境目标。此外,还应该增强环境承载力,杜绝因为农业水利工程施工造成环境恶化,应该确保河流湖泊具备充足的水量进行自我循环、自我清洁、自我净化[6]。此外,在进行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时,应该选择合适的河流段位置,有效缓解水质造成的污染情况。与此同时,需要做到因地制宜,针对环境承载力较高的位置进行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切实将对生态环境影响降至最小,有效强化农业水利工程生态平衡。

3.2 注重农业水利工程环节生态保护

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阶段,需要严格按照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严格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全面、有效的管理措施。在进行农业水利工程施工时,应该结合区域水土资源特点进行科学管控,进行施工建设时应该对生态环境不进行保护,将绿色施工建筑材料、环保施工技术引入到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当中[7]。将生态环保观念引入到工程建设当中,对出现的废物与污水第一时间进行清理,杜绝因为污水和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此外,还需要配备专业的环境监测团队,第一时间对农业水利工程周围的土壤、水质进行检测,并且结合检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切实强化环境保护水平。此外,在开展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之前,需要全面分析当地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展农业水利工程设计规划,切实将对周围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3.3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制度,是确保环境生态保护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为此,必须要对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当中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分析,结合区域环境保护战略要求,制定出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构建专门的农业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保护部门,杜绝施工环节出现破坏环境、污染水土资源问题。若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应该第一时间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进行责任追究与罚款[8]。提升监督管控力度,切实保障环境污染问题得以改善。此外,还需要健全管理制度,优化生态治理技术手段,对防止措施进行调整,在发现问题之后进行科学合理管控。此外,还需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科学合理开展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不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营造出良好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氛围,确保农业水利工程各个环节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实施。

4 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必须要注重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工作。必须要构建出合理的措施,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影响生态环境的各项因素进行把控,确保农业水利工程高质量建设的同时,强化生态保护意识与水平,真正实现经济层次与生态层次的双重共赢。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水利工程生态
环境保护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节能技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小型无人机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水利工程监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长抓政治生态
住进呆萌生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