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

2021-12-02 09:08李建斌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污染源环境影响数据库

李建斌

(甘肃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1 引言

环境影响评价是为了分析、预测和评估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有可能产生的各类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值。在环评工作中,需要精确到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从内到外全方面对源头、过程以及布局等进行深入分析,以此全面掌握工程建设影响到环境的原因和后果,进而对项目建设的环节进行严格监管。GIS技术是利用精确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辅助环评工作,有利于生态现状调查更加精确,提高环评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

2 GIS的优点

2.1 提高工作质量

GI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顾名思义就是依据地理信息从而系统性地展开各种工作,一般主要用于收集、分析、储存地理信息,再为其他工作提供便利。GIS技术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失误率较低,为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2.2 数据资源共享

GIS是一个拥有庞大数据的地理信息资料库,它所容纳的数据资料和图像资料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许多的便利。在工作人员无法准确定位地理位置时,GIS能够为其提供详细地图,在地理信息繁多复杂时,GIS可以围绕一个坐标形成参考系,以此来搜集工作人员需要的信息。不仅如此,GIS自身的数据资源共享功能可以将坐标系分享到各个部门,以便各部门及时了解相关内容并提供不同的建议,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若有意外情况发生,也能通过GIS迅速地重新规划路线,避免耽误了工作进程。

2.3 提高工作效率

GIS技术的原身是传统环境测量,相关研究人员对传统环境测量进行优化发展,进而开发出GIS技术,GIS不仅弥补了传统环境测量工作任务繁重的缺陷,还有能够显示出图像的优点,这有利于工作人员能够轻易的查找出目标位置的地图,也有利于更生动地展示出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GIS可以直接模拟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后果,有助于工作人员提前做出相应措施减少损害。GIS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工作效率的提高,更是对工作质量的保障。

3 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为了提前预测项目的建设及规划的实施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各种影响,提出相应的预防、减缓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在人们眼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准入关,直接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败和高质量发展,GIS技术的出现推进了环评尤其是生态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推动了环评的优化发展。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环评工作应该应用更多的科学技术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全方位优化工作细节。GIS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其帮助下,环评工作能够将环境质量融入到准确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对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生态影响及污染分析更加准确,保证了工作质量。

4 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4.1 GIS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GIS收集的区域地理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地理属性、影响环境的因素等,环境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也能及时在系统中更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GIS对这些数据整理归类,再采集有用信息进行分析。规划环评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该区域的环境质量,GIS系统能够对区域内的环境水平进行评价,并能够找出各种影响环境的污染因子对其关系进行分析,再从源头控制影响环境的因素。GIS系统通过三维叠加的方式将区域内的多个地理图像组成在一个图层里,在不同时间段里,各个地理对象的环境特征出现明显的差异,工作人员可以直观地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得出准确的数据,保证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这些数据不仅能够带来最终的环评结果,还能通过这些数据对未来的变化进行预测,能够大致测算出该区域的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的强弱以及是否会受到更严重的影响。GIS系统在收集地理信息时,可以将不同的污染程度分层次体现出来,让工作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污染情况,并且对污染区域进行标记,以污染因素进行分类,以便于工作人员更清楚的掌握污染原因并找出污染源头。

4.2 GIS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区域建设从规划到实施,总会因为各种影响因素导致决策的变动和更改,例如政府对工程建设的宏观调控,或是整体战略部署需要调整,这一系列的改变最终会导致该区域内的环境影响产生变化,这也是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分析预测评价的内容。而GIS系统可以对各种环境影响做出预测,这是该技术具备的叠加环境影响功能,工作人员可以通过GIS系统及时做出应对措施预防影响,该功能有利于防止因决策改变造成的环境影响带来更严重的后果。除此之外,GIS的分析能力和数据编辑能力也十分强大,避免了因忽略细节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出现,这些都有利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进行。

4.3 GIS在累计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环境的影响不是固定的,我们应该用动态的目光去看待环境影响问题,例如工程建设初期对环境的影响很小,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工程建设的推进,各个阶段都会对环境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从而慢慢堆积,最终可能会造成我们无法承受的后果,这个问题就是环境影响的趋势,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就需要用到累计环境影响评价。但对这类问题的处理并不简单,这不仅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还要对未来的变化进行合理的推测,其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而GIS系统能够在应用时提供巨大的帮助,因为GIS作为全面性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够通过数据对时间累计的环境影响进行合理化分析和推算,从而降低了人工推算的误差,得出的结论更加准确,并能提出一系列应对方案。除此之外,在面对不同区域的同类情况时,GIS技术的同类型数据比对功能有利于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4 GIS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4.4.1 建立标准、法规数据库

GIS系统可以通过环境标准和环境法规中的指标建立数据库,项目建设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指标都能在数据库中进行匹配,将实际数据和标准指标相对比能够很轻易地发现相关问题,由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建立出一个理想项目模型,从而能够全面的分析其性质、规模以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GIS系统还能将导入到数据库中的项目与实际环境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列出有关的环境标准和环境法规,为之后的编写评价工作提供了便利。

4.4.2 建立自然与社会信息数据库

GIS的本质,是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因此其具备强大的数据收集能力和分析能力。GIS系统能够提取自然环境中有用的信息,与社会基本信息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包含自然与社会的整体数据库,不仅覆盖了地形、地理位置、水文等自然环境,还容纳了人口、GDP、卫生医疗等人文信息。通过这个大型数据库,能够测算出该项目所在地能否承受该项目建设的影响,从而做出相应调整,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编写也有很大的帮助。

4.4.3 建立污染源数据库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一般对污染状况的分析都要从源头进行,因此污染源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GIS系统能够收集污染源的位置信息,并对污染源进行分类,再通过其多条件叠加功能对污染源图像进行标注,从而工作人员可以更直观地观察污染源数据和地理位置。对污染源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解和分析,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的可信程度。

4.4.4 建立项目信息数据库

GIS系统还能通过收集工程项目中的各种建设信息建立起项目的数据库,其中不乏许多有关于环境影响的数据。GIS系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建立起环境影响评价的模型,运用其模拟功能,对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其影响,再科学地转化到实际建设上来。GIS系统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数据资料和图像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通常会让其以模型的表现形式出现,这有利于信息的直观呈现。

4.4.5 形成环境影响评价

自然环境变化也躲不开GIS系统的检测,例如地震、沙尘暴、泥石流等,GIS系统都能够迅速形成图像建模呈现到工作人员面前。数据的及时更新有助于工作人员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其强大的数据跟踪能力能够作为依据,有助于环境影响评价的编写工作和后续的验证工作。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人为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能够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控制,主要在于环评能够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便于人们可以提前采取措施或者改变方案降低影响。另外,GIS系统的科学性为环评工作的进行保驾护航,提高了环评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避免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猜你喜欢
污染源环境影响数据库
智慧化工园区刺激性气体污染源定位技术
固定污染源精准治理系统中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效果研究
城市老年人科学锻炼知信行及环境影响研究
基于环境影响评价浅谈热镀锌生产工艺及其污染控制
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静压法沉桩对周边环境影响及质量控制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