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从基于事实到基于实践

2021-12-02 14:41江苏省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计数大树中学

江苏省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 黄 敏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数学课程改革逐渐显露出新的发展态势。比如,在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综合素养;教师应不仅关注学生是否“学会”,更关注是否“会学”“慧学”;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理论智慧,更重视发展实践智能等。作为教师,要以发展学生学力为导向,主动应对时代挑战。“项目教学”就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法。

一、对“项目教学”的定义理解

“项目教学”(Project Based Teaching),一套系统教学法,它是在布鲁纳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师生共同实施完成某一项目的实践教学活动。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将“项目教学”界定为“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法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乔治·夏帕克先生于1992年给项目教学起名为“LA MAIN A LA PATE”。2000年该项目被引入国内,定名为“做中学”,江苏省南京市被确定为该项目的实验点之一。

“项目教学”是一个从预设项目任务、规划和实施项目到形成成果的完整过程,其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它具有如下特质。

一是目标导向,项目教学往往有明确目标,学生围绕目标展开系列活动,通过目标,提高学生规划学习力;

二是设置驱动,师生根据项目教学目标设置驱动问题或任务,也就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架”或“脚手架”;

三是规划过程,学生围绕目标、任务展开探索,教师适时介入,为学生研究提供外援支撑;四是完善评价,对学生项目学习内容进行评价,包括诊断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等。

可以说,“项目教学”真正将学生推至学研前台,有利于发展学生学力,培育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在“项目教学”中,学生主体精神、创造精神得以充分开掘。由于“项目教学”与学生经验联系较强,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上,“项目教学”效果十分突出。

二、对“项目教学”的实践探究

“项目教学”最大优势在于: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完整、有意义和有实效的学习范式。“项目学习”方式是多样化的,比如,“做中学”“研中学”“读中学”“思中学”“写中学”“讨论中学”“展示中学”“访谈中学”“实验中学”等。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感受项目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立足教材,找准“关联点”,实施“项目教学”

实施“项目教学”,可将数学相关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项目”。传统数学教学,往往是以“点”“课”为形态进行教学。而“项目教学”则以“主题”为载体,将教材中相关知识点进行统合、扩展或类化,形成指向鲜明的项目。

比如,当学生学完分布在不同学段不同年级教材中的“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后,教师可自行开发学习项目——“走进‘计数单位’”,要求学生对所学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进行回顾、反思和拓展;学生自行设计,形成两个研究板块:“什么是‘计数单位’?”“怎样合并‘计数单位’?”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主动研读教材,从中梳理出“技术单位”在整个教材中的“出镜率”,如“整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分数的计数单位”等,有学生用思维导图表征整数、小数、分数等计数单位,从中感悟出“单位”内涵;有学生主动从计数单位视角诠释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不再停留于原来教材中借助生活事理诠释。

(二)立足学科,找准“交汇点”,实施“项目教学”

当下学校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分科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助于发展学生学科素养。但与此同时也带来弊病,比如,学科间关联很少、学生跨界问题解决能力薄弱、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受制约等。如何弥补分科课程所带来的不足?我认为,找准学科“交汇点”实施“项目教学”,能发展学生学力。

如当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二)”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后,教材安排了“球的反弹高度”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充分发挥活动功能,我将其与科学实验对接,对科学和数学课统筹安排,用两节课时间,让学生充分实验。学生对问题做出假设,并用“对比实验”展开验证。有学生为使结论精准,反复实验。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得出一个个令人信服的结论。

(三)立足生活,找准“切入点”,实施“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中的项目,除了可以来自教材、相关学科,还可来自学生经验、生活。课程专家麦克·扬在《未来的课程》中提出,我们应该“从基于事实的课程,走向基于实践的课程”。基于实践,教师就不仅需要关注学科知识,更需要关注学生经验、生活,立足生活实际,找准“切入点”。

以“大树有多高”为例,活动前,学生先制订研究计划,提出各种活动猜想。如有学生认为,可以让一位学生爬到树顶上去,用直尺测量树的高度,这种方案立即遭到了其他学生的反对;有学生认为,可以在树顶上放置一个“定滑轮”,也遭到了其他学生的强烈反对;有学生认为,可以在大树旁边放置一根木杆,在太阳的底下,根据大树的影子和木杆的影子的关系,根据“正反比例”知识可以计算出大树有多高。这一方法得到了很多学生的支持,但也有学生认为,如果不是晴天,是雨天或者阴天怎么办?这样的质疑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于是,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等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比如,有学生认为,可以在大树旁边放置一根木杆,让大树和木杆平行,然后用手机给大树和木棒拍照,尽量从大树和木杆的正面拍照,然后根据照片中大树和木杆的比例关系以及木棒的实际高度,推算出大树的高度。这样的富有创新气息的方案,让其他学生的眼睛一亮,因此这个方案几乎得到了全体学生的认同。

当学生经历生活化数学项目学习后,就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能增强应用意识。从生活中发掘资源,实施项目教学,能创生学生学力发展空间。充分运用学生生活资源,能让学生从中觅得生活味。对学生来说,实施生活化项目教学,要让他们“处处留心”,即“多一只眼观察生活,多一份心感受生活”。

三、对“项目教学”的思考研究

“项目教学”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数学的发现者、研究者、实践者;“项目教学”打破了学生只有进入学校教室、依靠教师讲授才能学习的固化格局;它更重视学生团队合作、主体协同;它不仅培育学生认知力,更培育学生实践力。

(一)确定“项目教学”的主题

“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课程开发意识。通常情况下,“项目教学”课题不局限于教材,更多依赖于师生跨界、生活课程开发。由于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项目教学”则要求内容具有应用性、实效性,因此,将数学学习内容转化成学生研究项目,对教师来说就是一种挑战。借助“项目教学”,能发展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是纸笔数学教学的一个“短板”。

(二)组建“项目教学”的团队

“项目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它不依赖于教师“孤军作战”,要求教师彼此之间要展开通力协作,比如,学科跨界研究、不同学科教师跨界对话、备课等;在项目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组建“学研共同体”。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力培育,而且要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项目教学”要求学生彼此之间能异质互补、抱团发展。

(三)完善“项目教学”的管理

“项目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项目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为中心。这就要求“项目教学”要完善管理,从传统管控、规约转向发现、激励、弘扬。教师要真正站到学生身后,在跟进学生研究过程中适度介入,对学生学习予以指导、启发,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中学会策划、组织、管理、协调、发现、欣赏和分享等,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

实践证明,“项目教学”对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是有效的。尽管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某些教师不善于开发课程,某些学生学习被动、盲目。但我相信,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将“项目教学”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学生综合素养一定能获得发展、提升。

猜你喜欢
计数大树中学
古代的计数方法
大树的日常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大树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大树的梦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