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问题及应对

2021-12-02 15:19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理想信念

包 雅 玮

(盐城工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般集中体现在理想信念上,崇高的理想信念不仅能在逆境中充分激发人的潜能,还能帮助人们披荆斩棘克服各种困难,是一种不竭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1]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和国家未来的骨干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够不够坚定,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探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现存问题及成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是为大学生党员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坚强的思想保证、丰润的道德滋养的首要之举。

一、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作为党的队伍中最为年轻、极具潜力的群体,高校大学生党员群体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他们的正确引导和悉心培育更为迫切。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 191.4万名,比上年净增132.0万名;党的基层组织468.1万个,比上年净增7.1万个,增幅为1.5%,其中基层党委24.9万个、总支部30.5万个、支部412.7万个;2019年共发展党员234.4万名,比上年增加28.9万名,其中新发展学生党员84.4万名。[2]大学生党员是高校青年群体中的优秀代表,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秉持着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和主流价值观,但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出现的理想信念偏差,也体现出高校党员教育体制中的弊病及现实培养方案中的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深度。面对新时期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国内外形势,一些高校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解缺乏深度。一是对教育理论理解不够通透、研究不够深刻。在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研究中,通常认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就是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者用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党员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的助力来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些基本的内涵,在学界已经形成广泛的共识,但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理论基础的探讨和研究并不多见,更多的是研究者根据工作实际及调查结果的个人认识体会。二是教育活动的影响力不高,教育效果不理想。有些高校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只关注填鸭式的理论灌输教育,没有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脱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思想理论教育大多枯燥乏味,容易使大学生党员产生厌倦抵触心理,这些往往不利于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使其成效低微,少有助益。三是对教育对象针对性不强,教育分类型分层次不鲜明。由于大学生党员群体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盲目以偏概全,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教育层次的分类不鲜明,难以做到面向不同学段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统筹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有效提升教育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难以激发大学生党员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性不显著。近几年高校愈加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对大学生党员开展持续性、规模性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进程中最重要的举措之一。然而从实际看,大学生入党后的理想信念持续教育还有待加强。一是高校大学生入党后缺乏健全的考核奖惩机制。大学生党员从事理论学习和党务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激发,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党员忽视用最新的理论知识持续武装自己的头脑,难以做到保持学习的先进性、自觉性与主动性。二是高校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缺乏系统性的理想信念教育。随着自身专业学习难度的增加以及日常参与社会工作压力的加大,高校很难集中安排专门的时间对党员进行系统化教育,党员个人在学习上也缺乏主动性。三是高校专职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性不够。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大部分落在高校辅导员或者基层团委书记身上,高年级学生党员一旦外出实践或实习,参加党支部的相关学习和活动就很难保证全勤,这些都会导致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短期化、片段化的现象。

3.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不强。当前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虽然已经卓有成效,绝大多数大学生党员信仰马克思主义,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并愿意为之贡献青春力量。但不可否认,一些高校中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教育实效性不强,甚至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缺乏系统性研究和整体性建构,在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和行之有效的规划,导致对教育过程的把控不够,教育效果不佳。如2018年春厦门某大学原在读学生田某在微博公开发表辱国言论,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虽然这是个案,但也反映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入党后党员意识不强、党性不纯、党员形象不正,反映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在优化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上还有很大的持续探索空间。

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偏重入党前教育、入党后后续教育力度不够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存问题之一;忽视入党后持续系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则是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不再自我严格要求的重要因素。部分大学生党员由于入党后缺乏持续的后续教育和自我教育,模糊了入党前对自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衡量标准,使得自身的思想水平非但没有进步甚至不如入党之前,落后于其他党员,逐渐跟不上组织发展前进的步伐,甚至出现偏离组织的思想危机。除此之外,一些党支部对正式党员的考核评估工作比较懈怠,缺乏系统性、持续性的监督与考核机制,更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成果的机制。

1.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面临的外部压力。现今我国社会风气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纷繁复杂的西方社会思潮涌入境内,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无形中侵蚀着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成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进程中的拦路虎。不良的社会风气会间接影响到大学生党员的校内组织生活,直接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产生消极影响。在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功利色彩。在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环境下,大学生党员群体中会不自觉存在享乐观念、金钱观念、利己观念的强化。同时,在市场经济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暂时性现象,如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贫富差距的增大、就业难度增加等,也会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产生冲击,加入党组织可以考公务员、选调生或者为自己谋取一份好的工作加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以人为本的理论是相悖的。少数大学生党员受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理解不够,政治定力涵养不够,政治规矩恪守不严,更有甚者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怀疑,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始丧失、择业的标准也开始裂变。

2.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形式主义是当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形式主义指的是一种只看事物的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它违背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科学原理。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批判革命内容发展的形式主义的方法,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3]。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主义也有主要表现与典型样态,部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重形式、轻内容,过分矫饰教学形式,却忽视了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内涵;重理论、轻实践,将理论与实践剥离以致无法让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执着传统、缺乏创新,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墨守成规缺乏新意,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有学者指出,针对大学生党员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理应涵盖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也应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包括党性和党的宗旨教育、纪律教育,而这些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往往是最容易在教学中被格式化、简单化的,常常被忽视其重要性和实践性,导致大学生党员无法将正确的理论贯彻于生活实际中。加之,某些大学生党员缺乏带头意识和责任担当,一味空喊口号、空谈理想信念,没有起到先进分子的榜样作用,党员意识薄弱,对党的认识程度较低,缺乏实践历练,缺乏责任担当,具体表现在:一是少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入党问题上存在投机和功利思想,党性不够强,由此,学生入党后同样不能以正确的心态接受教育实践活动,导致教育实践形式主义化。二是实践教育的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一直以来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缺乏新意,活动内容单一,活动形式传统,缺乏理论研究的实际教育价值。三是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缺乏实践历练教育。当前一些高校虽然都有一套较为完备的入党培养计划,但是在发展后对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缺少真正的实践历练,导致学生入党后持续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自我党性要求也是参差不齐。

3.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存在急于求成现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完整系统的工作,它贯穿于大学生党员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理应持续、有序地贯穿于大学整个阶段。但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由于高校基层专职党务工作者的比例较少,在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缺乏工作经验,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感召力,随着大学生党员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短期化和片面化现象日益加重。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多通过学习党的政策、路线和方针等方式,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需要物化的成果,教育难以做到结合大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只有重视在学习阶段、生活经历、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区分教育对象,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后最注重的往往是对学生党员现实表现的考察,忽视了对学生党员政治信仰和理论水平的考察与考核,没有完备而明确的考核评价体系,再加上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简单粗略、工作方法相对单一、学生党员之间的交流互动频率低,导致学生党员缺乏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自主与持续,这是造成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在学生党员群体中趋于短期化和片面化的重要成因。

三、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策略探索

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知识与科技的竞争,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领航者、开拓者,掌握着现代最尖端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肩负着未来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在国际竞争中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4]在理想信念教育现实环境愈加复杂、教学内容愈加抽象、教育途径愈加程式化的背景下,从全面的角度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策略进行探索,以创新的眼光切实完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以审慎的态度严格遵循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原则,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思想及行为上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及旺盛的活力尤为重要和迫切。

1. 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考核。在不断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确实取得了一些直观的成绩。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些学生党员在经过培养教育后,能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保持过硬的政治素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但是,依照党章对党员的要求严格规范,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切实可行的理想信念教育实效考核机制作为保障。因此,为了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建立科学完善的实效考核机制,从而保证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量化细化评优项目,坚持统一考核标准,坚持公正公平的评优原则,是理想信念教育实效考核评优机制切实可行的关键。根据细化的实效考核评优准则,定期开展大学生党员评优活动,并且把评优结果与表彰推荐、奖学金评定、助学金等奖励相结合,这样就能激励更多的学生党员向优秀看齐对标找差,充分发挥先进的榜样示范作用,争当先锋模范。此外,在实行考核评优机制时,高校要在二级学院层面加强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考核、监督的体系,不断推进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2. 建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机制。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长期动态的教育过程。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程序遵循“有计划发展、质量第一、入党自愿、个别吸收”的原则,将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程序分为:“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确定、集中培训发展对象——确定、审查接收预备党员——审批、继续培养正式党员”四个基本阶段。第四阶段继续培养正式党员的过程也是加强理想信念再教育的监督管理的过程。

从思想建党角度,坚定理想信念不能仅仅停留在说教层面,需要纪律规矩的硬约束,需要体制机制的支撑与保障。建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机制,一要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党务工作队伍。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和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教师群体,他们担负在优秀青年团员中选拔党员的责任,协同高校二级学院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学生党支部各项工作中,基层党支部书记是组织建设的带头人、党员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对高校党支部书记和辅导员的培养尤为关键。首先要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高校应结合新时期学校党建工作的时代要求,明确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并对其开展系统性的理论培训,严把党支部书记和辅导员两个群体党务工作的质量关,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二要完善基层学生党建服务中心的建设。作为二级学院独立的学生党建工作机构,基层党建服务中心由校党委领导,由院系配备的专职教师统一指导,可以邀请高校中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作为顾问,协助二级学院在宏观上协调和运作各基层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一方面基层学生党建中心能够将二级学院的党建资源进行整合,从而科学地策划安排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再教育;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利用基层学生党建中心这一平台,策划组织群体乐于参与的活动,将党建工作与学习生活协调统一。三要集中培训与分层分类培训相结合。一方面要求大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活动,活动中邀请党建专家、党建工作者和优秀党员通过讲座报告分享经验心得体会;另一方面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继续教育和自我教育也应该分层分类开展,预备党员应主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系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以此提高对理论和政策的深入理解,加强人生理想教育,加强对国内外局势的认识,开拓政治视野,教育大学生党员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和党性观等,正式党员则要在此基础上注重实践环节教育,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地在组织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认同感并强化践行意识,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提高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灌输水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5]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该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断与时俱进,高校党建工作应该根据学生理想信念变化的特点突破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纳更多有利于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开展的经验技术,去除不符合当前实际的落后理念和方法,构建具有前瞻性与时代性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及时、有效地解答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中质疑的问题。做好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一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牢牢把握历史规律。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6]二要引导学生党员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融入高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当中,是引领大学生培养高尚理想道德信念的必经渠道,要重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基、党性自觉为铺垫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灌输水平。

提高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灌输水平,一方面要积极关注与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而非任何其他社会制度的属性与要求的性质和定位,要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和规范到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方向和轨道上,从价值引领高度高屋建瓴地增强克思主义信仰在大学生党员群体中的认同, 使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与奋斗目标成为大学生党员人生奋斗的指针。另一方面要构建契合时代要求与人民期待的话语体系,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接受的教育话语体系。大学生党员已经成为引领当代青年学生思想建设的主体,相较于普通大学生他们与外界的接触更为频繁,也更容易受到网络事件、社会舆论、不良信息等新媒体因素的影响,进而形成极具时代特征的青年言行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构建“理论中的中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在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引领中关注特定群体的话语体系体现了教育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此外要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进行引导。通过与大学生党员进行互动交流,真正了解和理解他们在思想行为、话题热点、话语表达等方面的变化,以轻松对话交流的形式将思想引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体党员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等29条新要求。目前,广大青年大学生已经成为党员发展对象的新兴主力,他们是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一个人若找到正确信仰并坚守,就有了精神动力和人生方向。大学生党员群体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必然支撑,对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然会使该群体成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力量,可以有效促进他们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榜样力量,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起模范先锋的带头作用。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理想信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重温入党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