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内涵及理念

2021-12-02 15:19朱晓民黄雪莉
关键词:硕士学位学位硕士

朱晓民,黄雪莉,谢 丹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保证研究生的教育质量,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学位〔2014〕5 号),明确规定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抽检办法,狠抓学位论文质量。然而2019年2月的“翟天临事件”以及后来不断爆出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抄袭造假、学术不端现象,再次引起了国家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高度重视。这些现象从表面看是学术造假问题,深层次却反映了学位论文中存在的失德问题。为此,2019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强调“各学校要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把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教育部办公厅、教研厅〔2019〕1号)。这一文件的颁布再次强调了学术道德在学位论文中的重要性。

从逻辑上讲,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是什么及评什么是开展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所必须明确的基本前提。经过对国家政策文本与研究文献梳理后我们发现,这两个问题并不明确,甚至是模糊的。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在过去的整个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中要么只偏重对学位论文本身的评价,忽视对论文背后的“人”的评价;要么只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而忽视对学生道德的评价。这种见“文”不见“人”、重“才”不重“德”的不完善、不全面的评价从本质上说是缺少灵魂与根基的。因为人是教育的根本,德是教育的灵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缺人、失德”的教育评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术不端、抄袭造假的不良风气,更与我国新时代下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和育人理念背道而驰。

因此,本文以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根本指导思想,通过学理探讨,明确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及质量评价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三个指导理念,期望能够为构建具有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一个相对科学的概念前提。

一、立德树人对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时代价值

1.立德树人是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根本指导思想

立德树人,教育之本。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根本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人的问题,进一步说是如何帮助人成人与成才的问题。要成才,须先成人;要成人,必先立德。没有德,就没有魂;没有魂,就无法成人。人是教育的根本,德是教育的灵魂。只有坚持德育为先,才能守得住教育的本色与灵魂;只有坚持育人为本,才能留得住教育的本真与初衷。由此可见,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还是引领教育发展的根本思想,它不仅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而且还指明了方向。新时代背景下,坚持立德树人,不仅仅是对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一理念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教育本质的追寻和坚守。教育硕士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基础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的根本指导思想,回归教育的本质,通过学位论文评价促进教育硕士以德为魂、立德成人,新时代的教育硕士才能德才兼备,才能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支撑作用。因此,要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价,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指导思想。唯有如此,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进一步聚焦于学生德与智发展的质量,真正彰显出立德树人在研究生教育与研究生成长中的价值,培养出新时代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德智兼备的“四有”好教师。

2.立德树人引领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方向

评价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育中承担着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然而,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我国的人才评价中一直存在着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给人才培养带来了一些严重的后果。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明确指出了当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我们在教育评价中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扭转当前不科学、不全面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明了方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作为综合体现教育硕士学习与发展水平的总结性成果,不单单只是一份简单的学术研究报告,还是一份体现着学校立德树人成效的工作质量报告,更是一份凝聚着学生的知识水平、学术能力、学术态度与学术品德的人生成长报告。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要想紧跟时代步伐、满足时代需要、体现育人价值,就必须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引导,形成“德育为先、德术结合”的科学、全面且完善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引导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德”与“人”是教育硕士论文评价的重要内容

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离不开一个人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求真务实的学术道德以及诚实守信的个人品德的支撑和保障。因此,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从表面上来看是对“论文质量”的评价,而实际上要评价的却是论文背后的“人”,是论文背后所凝聚着的“人”的态度、能力与品德。端正的态度与优秀的品德不仅是营造优良学风的重要基础,更是作为一个研究者必须具备的品质。然而,近年来学术界与高校学位论文抄袭造假、学术不端等问题的频频出现不仅反映出学生学术道德失范,更影响着整个学术界优良学术风气的创建。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要坚持立德为先、诚信为本,坚守诚信底线,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这一文件明确强调了“立德”对于建设风清气正的学风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说明了评价不能忽视对学生品德的关注。因此,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要想全面衡量并真实反映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就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做到“德才兼备”,即将评价的重点由过去的“重术重能”转变为“以德为本、德才并重、德术并重”,重视论文中所隐含的人的存在与价值、重视人的学术道德和个人品德的评价。

二、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内涵

要明确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内涵,我们首先必须理清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指的是什么。

1.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学位论文质量内涵的界定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借助质量引申义——“程度”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界定,如杨同毅认为学位论文质量表现为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充分程度,表现为创新程度的大小,还表现为满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程度[1];第二类指向质量的本义——内在规定性或固有特性,如王道红认为,学位论文质量是指学位论文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性的总和[2]。

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结合2019年5月教育硕士教指委最新公布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内涵作出如下界定: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既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在独创性、科学性、规范性、目的性、实践性等方面的固有特性,也指这些特性符合国家与学位授权单位规定要求和社会需要及教育硕士发展需要的程度。符合国家与学位授权单位规定要求是指符合国家、培养学校、选送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客观规定要求及这些客观规定要求中所隐含的对论文撰写者品德与能力的要求;符合社会需要既指符合社会对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人员的需要,又指符合基础教育领域对品学兼优、德才兼备、严谨笃学的优秀教师的需要;符合教育硕士发展需要既指符合教育硕士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并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的需要,又指满足教育硕士提升自身作为研究者的学术道德素养和未来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需要,这是教育硕士这一特殊群体所必备的道德品质,更是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灵魂所在。

2.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内涵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属于教育评价范畴。教育评价从本质上来说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和标准,采用科学方法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评价活动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进而促进教育的发展。[3]依据上述教育评价的含义并结合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定义,我们对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内涵作出如下界定: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是指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引领下和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不同的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教育硕士论文在独创性、科学性、规范性、目的性、实践性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采用科学方法,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显性质量(论文的文本)与隐含质量(学生的德与才)进行价值判断,以促进高校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与论文质量整体提升,培养出兼具高尚品德和优秀能力的教育硕士的过程。这一定义具体可以从主体层面、标准层面和内容层面三个角度来理解。

就评价主体而言,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的是国家、社会、高校及个人对论文作出的评价。教育硕士是由国家设置的专业性学位,其培养的是面向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因此,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最有发言权,他们是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中重要的主体。[4]其次,高校作为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体,通常通过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论文外审、论文答辩等途径直接控制着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全过程,因此,高校最有资格成为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主体。另外,教育硕士自身作为论文的直接撰写者,自我评价也非常重要。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教育硕士需要对自己的论文进行评价,明确“写什么、怎么写、哪些地方需要指导、哪些地方需要加强与改进”等基本问题,这是教育硕士自我反思与成长的必经之路。

就评价标准而言,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合格与否、优劣与否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衡量,失去了标准,在讨论或判断论文质量时便失去了依据,也失去了意义。[5]但是评价标准的制定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它需要关注到国家、社会、高校与学生等多方主体的需求,同时还要在统一的评价标准的统领与指导下,根据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和学位论文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学位论文制定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评价标准。2019年5月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但评价标准依然缺位。

就评价内容而言,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内容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论文的显性质量(论文文本)的评价,即论文中所体现的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研究能力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论文的隐含质量(学生品德)的评价,即论文背后所隐含的学生的学术态度与学术道德的评价。对论文显性质量评价主要体现在对论文的独创性、科学性、规范性、目的性、实践性等方面的价值判断,而上述特性又具体体现在论文结构、内容、观点及表述方式等方面,因此,对论文显性质量的评价一般体现为对论文的选题、文献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结果及写作规范等具体、可操作的内容进行的价值判断。学生的学术态度与学术道德隐含在体现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论文的固有特性之中,虽不能量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指标来进行量化评价,但它们却是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关键所在,因为学术道德与态度中所包含的如实事求是、诚信正直、严谨认真等品质不仅是一个学术研究者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更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必备条件。因此,在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中,“才”的评价是基础,“德”的评价是灵魂,二者缺一不可。

三、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指导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必须树立正确的评价指导理念。而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导理念的确立离不开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引领和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内在需要。首先,从国家教育政策方面来看,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根本任务,评价首先要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其次,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内在需要来看,评价是由不同主体进行的,是指向满足不同主体需要的,要坚持以多元评价为指导,注重多元化发展。最后,通过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及质量评价内涵的解读,我们得知,教育实践性是最能凸显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本质的特性,因此评价还需要坚持以实践取向为指导,注重理论的实际运用。

1.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注重道德的培育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再一次强调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可见,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指导理念,既是对国家文件精神的贯彻与落实,又是对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要求与提高。因此,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要想满足时代需要、体现育人价值,就必须坚持将立德树人贯彻落实到评价中去。立德树人在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立良好的学术道德,树实事求是的研究风气。学位论文质量评价虽以学位论文为评价对象,但究其实质是对人的能力与品德的一种评价。学位论文作为一项科学研究,需要研究者既具备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也具有较高的学术道德素养,但近年来学术界出现的论文抄袭造假、学术不端等道德失范行为,不仅暴露了一部分学术研究者学术道德素质的缺失,更揭示了我国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在实践中存在着重“量”轻“质”、重“能”轻“德”等问题。因此,从弘扬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风气的角度来讲,以立德树人作为论文质量评价的指导理念,就是要关注论文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学术道德素质,注重对学生学术诚信、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学术责任与学术精神等方面的评价,着力推动评价从只注重学术研究能力向既注重学术研究能力又注重学术道德素养转变,同时借助评价的改进功能改善学风不正、抄袭造假的不良风气,营造一种弘扬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守诚信、重责任、懂规范的求真务实的学术研究者。

(2)立优秀的职业道德,树严谨笃学的教育者。教育硕士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为最终目标,他们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后备军,更是未来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教书育人是他们未来的重要使命。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其首要任务就是教书,即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做学生知识的引路人与专业的引领者。然而,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与使命,不仅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学生,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求教师能够言传身教,以自身的优良品行和人格魅力指引学生去塑造他们的德与行。因此,教书育人实质是指“教书以育人”,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以丰厚学识完成教书的任务,做学生专业发展的引领者,更要以自身的优秀品德与魅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完成育人的任务,做学生品德的引领者。师者,德之范也,教师只有先立起自己的“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与典范,从而立起学生的“德”,真正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师要严谨笃学,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价的首要内容。这不仅是对中小学教师在教书育人这一基本职责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未来高层次中小学教师——教育硕士在师德养成方面提出的新期待。因此,从未来教育者的角度来讲,教育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中的立德树人,指的就是以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为中介,通过评价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信正直的做人态度以及严谨笃学的治学态度,为教育硕士成为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奠定基础。

2.坚持以多元评价为指导,注重多元化发展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作为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关注他们多方面的能力与需要,通过评价促进多方面的发展。多元评价以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为特征,不仅注重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全面发展,还注重评价对象的个性发展与多元发展。这正是我们进行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不可或缺的一种指导理念。以多元评价为指导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立足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坚持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不仅国家、社会与高校应该成为论文质量的评价主体,教育硕士研究生自身也应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分子,参与到论文质量的评价中去。因为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真实体验,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才能了解自己与既定目标之间的差距,明确论文改进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取长补短、发挥强项、改进不足。

(2)着眼于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坚持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是教育硕士专业知识水平、学术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与学术道德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因此在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对论文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等显性的、易于观测的方面进行评价,还应该对论文反映的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学术道德素养等隐性的、不易观测的方面进行评价。这就要求在论文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评价学生知识、方法与技能等显性方面的现实表现,注重学生论文达到规定要求如独创性、规范性与科学性的程度,更要注重挖掘学生论文创作背后所隐含的、能够对学生未来专业成长与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帮助的相关能力与素养,如问题的发现与提出能力、文献的收集与整理能力、概念的生成与厘定能力、研究过程的设计能力、对学术前沿的敏感性、学术规范的严谨性、学术态度的端正性等,要能够以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全面的眼光来看学生的研究成果,并以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全面发展为评价目的。

(3)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发展性评价与反思性评价相结合。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不是一气呵成的,它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思考、撰写和修改,是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因此在高校内部的论文质量评价中,首先应注重对论文的形成性评价,把握好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如选题、定题、研究设计、中期检查等,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检测与预防,从而提高论文质量评价的效率与效益。其次,评价不仅是为了鉴别优劣或得到一个最终的结果,更重要的目的是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因此还要重视反思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反思、改进与发展功能。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与讨论,使其作为下次学习和改进的开始,成为帮助教育硕士修改和完善论文的有效参考,进而促进学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

3.坚持以实践取向为指导,注重理论应用于实际

教育硕士是国家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而设置的专业性学位,主要以培养具有职业背景的应用型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为目的,实践性是其最本质的特性。从近几年国家公布的教育政策文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实践性是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一直关注的焦点和重点,如前文中提到的2017年、2019年和2011年等公布的国家文件。此外,教育领域的许多研究者也提出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应重视实践性,如杨启亮提出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是一项实践性、专业性的研究,论文选题应选择直接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6],其他研究者如苏景春[7]、张乐平[8]、温小军[9]等持相同观点。因此,在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中坚持以实践取向为指导,既是对国家政策文件的响应与落实,也是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本质属性的强调。具体来说,实践取向下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论文的研究问题是否基于实践、源于实践的选题价值的评价;二是注重对论文的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价值的评价;三是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以及通过实践探索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的评价。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以实践取向为指导的论文质量评价,并不是“实践主义”或“唯实践”的评价,而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在这种评价理念下,评价并非不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学术能力与理论素养,而是强调突破学术取向中的“唯学术”评价,根据国家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和教育硕士自身的发展特点,在注重学生学术能力评价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对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评价。

猜你喜欢
硕士学位学位硕士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介绍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在美国对于就业来说最好和最差的硕士学位
趣谈“学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