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语文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策略

2021-12-02 19:12殷爱红
江苏教育 2021年52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爬山虎角度

吴 强 殷爱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笔者在研读四上、四下的阅读策略单元时,发现其文本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编者的语文智慧和培养学生终身读书、热爱语文的理念。本文以四上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为例,探寻相关教学策略,以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上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导读主题明确,以陆九州的名言“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导入。从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到“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中的四句名言,笔者不仅体会到了提问的重要性,更明确了教学必须紧扣培养学生敢问、善问这一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提问的角度、方法以及提问的目的,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在导语部分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课后训练点也都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如提出问题可以从部分着手,也可以从全文着手;可以从内容的角度提问,也可以从写法或者启示的角度提问。学生提出问题后,便要解决问题。本单元四篇课文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有童话、说明文、散文不同文体类型,这有助于引导学生针对不同文体类型进行提问。四篇课文的提问要求不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要求学生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大胆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要求学生从内容、写法、启示等多个角度提问,《呼风唤雨的世纪》要求学生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蝴蝶的家》则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提问。接下来,笔者以《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关键词语进行提问,进而深入理解课文。

1.读,发现提问的角度,提炼方法。

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读课文和空白处的三个问题,并思考三个问题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抓住什么来提问的。学生在自己阅读、主动发现的过程中,认为提问并不难,再通过和同学进行交流,便能够抓住重点词语、相近词语、特殊词语进行提问。

2.读,交流问题的答案,理解内容。

提出问题,目的是解决问题,理解内容。笔者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内容,读批注问题,分小组讨论问题的答案,并选择一个问题,把答案写在问题下面的空白处。学生在阅读交流中解疑,在实践中明白提出问题的目的是理解文章内容。同时,笔者还引导学生尝试对“千里眼”“顺风耳”这类特殊词进行提问:这两个词语为什么加双引号?它们原来是指什么?现在指什么?如此,学生初步掌握了阅读提问时关注特殊词语的方法,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对学习语文更有兴趣和信心。

3.读,迁移运用提问方法,预习新课。

经过《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的深入学习,学生掌握了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来理解课文的方法。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渗透这种阅读方法——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预习新课时,笔者坚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三个问题,学生也一直有意识地阅读思考并提问。如预习《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提出“爬山虎是什么?它的脚是怎样的?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等问题;预习《西门豹治邺》一课时,学生提出“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治邺?怎样治邺?结果怎样?”等问题。这些问题能有效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此外,学生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各种学习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阅读兴趣不断增强、阅读主动性不断提高,这有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爬山虎角度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爬山虎
爬山虎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角度不同
人啊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爬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