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巧用策略分析

2021-12-02 22:28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佛山希望小学黄大运
青年心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家风法治道德

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佛山希望小学 黄大运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已成为学校教学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边远山区农村小学由于专业师资配备不足、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完善和实践应用不到位之缘故,课堂效果并不理想。根据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尝试和探究,我总结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一些有效做法。

一、敢用信息化教学思想,创新课堂教法

教师的教育思想直接指导和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正是当前山区农村教师面临的极大压力和技术挑战。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德育教育核心教材,也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道德观和法治观的重要课程。作为教师首先要敢于转变观念,更新思想,主动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在教法上大胆运用信息技术,推陈出新,改革创新。正确掌握信息技术所依托的各种设备的操作,如课件制作、网站登录、媒体运用、音视频录制、资源搜索和资源分享等。以课件使用为起点,网络资源查找和应用为途径,从实践中尝试,从运用中积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参与信息技术的交流研讨、信息技术业务学习、信息技术培训。积极参加校内外公开课、展示课和研讨课活动。当遇到不懂的信息技术问题时,要虚心向年轻教师请教学习,接受青年教师的指导,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捷径,早日掌握信息教学技术,熟练操作学校各种媒体设备,还能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的需求去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敢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二、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夯实课堂导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前导入不仅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还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山区农村小学存在许多客观不足的原因如教学研讨氛围淡薄、教学装备落后、道德与法治专业教师缺乏、信息化教学指导不到位等。作为山区学校教师面对客观存在的困难,要善于不断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大胆利用和整合应用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一切网络信息资源如图片选用校本化、情境创设生活化、音频视频本地化、活动展示家校化。特别是通过网络技术把学生身边真实的事例作为教学情境使用,能激发学生学习思维,增强学习自信,为构建乐学课堂打下基础。

三、善用新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活力

新媒体技术,拉近了课堂与外界的距离,把课外有效、适用、有用的资源引到课堂上来,作为推动教学活动开展的动力,这就是新媒体技术的魅力。新媒体技术的渗透还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和清晰化,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对教师来说,新媒体技术可帮助教师完善教学手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以事例分析、行为判断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为主,教材每个章节的内容知识都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明显的连贯性。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能转化课堂知识的枯燥性和单调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利用新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如、插入音乐优化教学氛围、播放视频拓宽学习视野、展示图片活跃学习思维、设计竞赛活动点燃学生求知欲望、通过事例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组织评价提升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分析能力等,既能搞活教学氛围,又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效率。

四、活用网络平台,拓宽教学视野

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十分丰富,能为学科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专业的技术指导。山区农村小学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必须正确、科学运用网络平台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拓宽渠道,开阔视野,提高效果。例如,在教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时,根据学生山区生活环境和知识基础实际情况,有效选用了平台网站上的PPT 课件、故事影片、动画课件、图片画册等资源。通过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平台储存历史记载的资料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全面学习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英勇奋斗的伟大革命精神。由此可见,从教材的知识点出发,以生为本,以历史事件为事实,挖掘网络平台资源,活用课堂阵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去拓宽课堂空间,丰富学习知识,实施有效教学,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有极大的帮助。

五、巧用游戏激趣,培养合作精神

爱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课堂上如果能把学习训练与游戏有机结合起来,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去愉快学习、轻松学习,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时,利用媒体动画和白板的强大功能设计教学竞赛游戏情境。游戏分为单人组和双人组两种模式。单人组是个人能力考核练习,也帮助查找知识面完整情况。双人组模式是在同等条件和同样环境下,看看谁的反应快,是知识掌握扎实准确程度的大拼比。如对现象表现对错判断、个人行为对错判断分析、公共场所正确和不正确的行为比较等。游戏分为训练型和竞赛型。每种类型的游戏都是定时定量的,主要检查学生掌握教材知识情况,也是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加深掌握和巩固训练。各组游戏都允许场上与场下互动互助,在团结合作的氛围中进行。为激活高课堂氛围,发挥优秀生智力,游戏还设计有闯关模式,从闯关中挑战个人,考核团队,挖掘思维,激趣多多,竞争热烈,学情高涨。由此可见,课堂知识与游戏有机融合,不仅符合儿童年龄段学习规律的要求,还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六、智用网络平台功能,拓展课后延伸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光表现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也要充分体现出课堂知识在课后拓展实践和应用程度。

在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课堂教学课后延伸是教学的新模式,也是课堂教学开发的新领域、新阵地,能有效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加深理解,加强实践应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追求的就是让学生深刻掌握知识要点,学习文化精神,应用生活实践,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和自觉守法学法观念。

作为山区农村学校,在教学上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后实践应用和巩固训练,虽然存在客观困难的原因,但在信息技术的帮助和推动下,有的困难和不足因素是完全可以改变的,例如,在教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弘扬优秀家风”内容时,可通过家校互动的网站平台和交流群的共享空间,把课堂延伸到家庭教育领域,把课堂录播视频创建链接共享,让家长通过网络空间随时随地听课、评课和议课,为教师课堂教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也可以根据知识实践的要求,邀请家长参加学生课后活动指导和评价。还可以在网络共享空间上设置家长互动区、分享区和家长信箱,其内容分别有:教育针对性强的课后实践训练项目、良好家风的分享、孩子传承家风表现的评价、在家风的教育影响下孩子表现优秀道德的行为等。也可以设计家庭家风传承过程的调查问卷、家长对家风的理解、家长和学生对自己家庭的家风进行自我评价等。这种综合性强、学习面广的课后拓展训练,拉近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距离,有效利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发挥家庭教育的协助作用。也帮助学生在课后拓展训练过程中,及时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力、生活习惯养成和崇高道德品质。有效的课后延伸,只有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才能通过网络共享空间,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开拓性地延伸课堂教学新平台。

总之,在山区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实施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准确结合山区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严格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巧用信息技术的魅力来活跃课堂、构建课堂和激趣课堂,教学就能收获良好的效果,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具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家风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