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自我触发式”场景教学探索

2021-12-02 22:28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星港路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师生美术课堂教学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星港路小学 张 蒙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改的全面推进,我市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由于我国小学阶段美术学科的特殊性,更加需要注重学生体悟性和教师创造性。笔者结合自身教育实践经验,发现我国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课堂教学仍然过于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充分发挥“学讲计划”的实质性教学效果,也不有利于师生美术互动和教师个体美术创意的充分发挥。这就会导致美术课堂教学的“自我驱动性”意识不强,学生美术兴趣极度受抑、优秀作品少。为改变这种现状,结合“学讲计划”的要求,笔者在“自主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实践过程进行了改进,尝试探索“自我触发式”教学方法来促使“学讲计划”在小学美术课堂真正落地。

一、“自我触发式”场景教学模式

“学讲计划”旨在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 来实现学生“学进去”并“讲出来”的教学目标。这实际上也是在遵循教育学家陶行知的“自主学习”理念。本文以知识构建理论和激励强化理论为基础,强调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需要从学生心理出发来构建一种角色转换的教学场景,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从而构建一种以“场景构建、激励强化、师生互动”为核心特征的“自我触发式”场景教学模式,来提升“学讲计划”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具体来讲:

一是场景构建。依据戈夫曼提出的现场拟剧表演理论,要像站在舞台上的演员,不断展示自己,以不同方式在观众心目中展现自己的完美形象。应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围绕小学美术教学课程的核心要求,构建一种有助于“学讲计划”的场景,其构建的核心在于角色分配与转换。例如,在“我设计的服装”一课中,可创设生活场景:老师将要参加学术研讨会,会后要进行参观、晚宴、比赛等活动,学生要分别在西装、晚礼服、休闲装、运动服中为老师选择在不同场合穿戴的服饰。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意,展示其个人生活经验,结合所学知识,把对美的认识充分运用到生活中,学以致用。

二是激励强化。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个体行为的一种学说。所谓强化,就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教师在场景构建的基础上,不断肯定与强化学生的“学讲”行为。关键在于驱动学生内在的表达欲望和满足他人认可性需求,并形成不断强化和反馈的闭环形式。比如,学生在讲解其作品时,多称赞并将其与著名作品比较。在手工绘制对折剪纸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来贴窗花,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让学生剪自己最喜欢的窗花,教师需要发现每一种窗花与众不同之处,从而赞美和肯定学生的创新,满足其内在的需求。通过这种富有浓厚环境氛围的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三是自我驱动。这是反馈和强化的结果,也是“自我触发式”场景教学的根本目的。师生互相交流和互动,从而激发学生自我驱动与表达的意愿,实现学生自己“能够讲出来”和“主动讲出来”的目标。在课堂上采用这种师生共同互动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学就不再是教师一人独自唱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进行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积极采用富有互动性的形式学习赏析美术作品,关注学生的审美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全面促进美术教学活动效率的稳步提升。例如,在“可爱的动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远古时期大象、猴子的绘画作品以及多种形式的动物形象,进而让学生看到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更多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教师通过引导每位学生动手进行集中探索,将不同表现形式的绘画艺术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感受。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创作感受,学生会更具自我获得感和自我认同感,为接下来指导学生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有目的地欣赏和探索。

二、强化心理认同,触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愿和培养学生品质

“自我触发式”场景教学模式的建设核心要求从心理上改变对美术教学的传统主观认识,激发学生内在的强烈的“讲出来”学习意愿,有效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精神,形成良好的美术德育教学品质。

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合作共赢意识比较淡薄,教师要准确把握好教材,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他们心中迅速点燃“我要合作”的合作意愿。例如,在教授“会摇的玩具”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玩具小丑》,在他们充分了解到玩具的具体制作方法,感受到了自主创造的乐趣时,趁热打铁,给各小组分发一套制作玩具的材料,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制作会摇的玩具。由于组员的能力有强弱,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一起获得成功。小组式的合作学习紧密地把学生的关注力联系到一起,学生的身上形成一种无形的内在驱动力,培养了学生坚定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索创新的意识。

三、注重技术赋能,多样化创新提升“自我触发式”场景教学效果

美术课堂的“自我触发式”场景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孩子是灵动的生命个体,美术课堂是灵动的艺术舞台。比如,在我们教授“会动的小纸人”一课时,教师们在课堂上就是运用了VR 技术,将形象立体呈现。在“团包纸工”课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自己制作折纸玩具,教师们利用计算机软件三维造型和动画制作软件,并对其进行储存。课上,学生携带VR 设备欣赏3D 版折纸画作品时兴趣高昂,演示折纸的步骤时能获得更加逼真的学习体验,自由创作的优秀作品数量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与周围的环境、同伴、教师进行多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对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与学习的自觉性。使得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去发现、探索新知,学会了合作,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VR 技术的最大优势不仅在于它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打造一个虚拟的课程教学情境,更重要的是它还能极大地增进课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沟通。在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仅仅是注重了师生的互动,缺乏对学生作品的有效融入,容易导致互动过程中学生对作品价值认识理解存在缺失。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们就可以在现代化的课堂上有效地利用艺术的元素来为学生量身定制一个虚拟化的课程,并在这个空间中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交互的平台和机会。

四、结语

伴随着我市学讲计划的全面推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方式、重点等也将随着发生改变。这一趋势将促使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更加注重素质培育、创新意识展示以及内在动机的触发。其中,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至关重要。因此,要求小学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把握“自我触发式”场景教学的关键要素和技巧与“学讲”理念融合。相信只要用心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断激发与强化学生内在的表达和展现意愿,借助信息化教学展示的优势,设计与构建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我们的小学美术课堂定会异彩纷呈。

猜你喜欢
师生美术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美术篇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麻辣师生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