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新模式3+X策略

2021-12-03 03:15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东街小学孔敏君
家长 2021年20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植树劳动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东街小学 孔敏君

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总体要求引领下,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也更加强调劳动精神、劳动品质、劳动能力等多方面的教育引导。在人类文化进步与历史发展进程中,劳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劳动创造了今天的生活,也推动了文明的进步。劳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非常磨炼意志、锻炼智慧的课程,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光靠课堂上的理论讲述和叮嘱教导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会等主要元素共同发挥作用,将劳动教育的各项重要职能使命落地。这也正是3+X教育理念诞生的基石,是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趋势。

一、学校主导,多方联合,共同打造3+X教育平台

校园教育是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3+X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中,学校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根据劳动教育的现实要求,学校应当发挥表率作用,积极地跟学生家长、社会资源做好对接,谋求建立更加紧密可靠的劳动教育阵容。

一是做好学生家长的教育沟通互动。小学生的成长中,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同样重要。尤其对于劳动品德、劳动意识、劳动素养、劳动技能的教育,理应是在学生的生活成长环境中均衡渗透,而不是单纯地在课堂上听教师讲座评说。学校首先要跟学生家长讲解关于3+X模式的构想和原理,解读当前劳动教育的新政策、新趋势。考虑到一些学生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了解不足,学校在这方面可能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给家长发放劳动教育宣传文件,通过家长会等方式进行3+X模式的解读宣教,让学生家长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3+X模式的实现需要家庭环境中给予充分的配合,需要家长给孩子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条件去进行劳动实践,锻炼学生劳动品格。这意味着学生家长并不是光了解这种模式、赞成这种模式就够了,更需要家长跟上学校劳动教育的节奏,配合3+X模式的相关工作,为引导学生持续进行劳动锻炼、发扬劳动品格提供家庭环境上的辅助。

二是做好社会资源的教育合作。社会资源,是3+X劳动教育模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但同时也是最不好把控的元素。因为社会劳动资源、劳动场所、劳动技术、劳动器材等的参与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支持,需要综合考虑校园教育教学实践需求,需要考虑学生群体的认知行为能力特征,需要考虑劳动教育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等各方面因素。所以,学校可能需要从一定的高度去和社会资源对接。比如学校分管领导或者教职工队伍的引荐,或者上级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的牵头配合和推介引导,让学校与一些有正规资质、愿意支持配合开展劳动教育的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辅助等。其实,在社会性的劳动教育资源介入中,学校发挥着选择、把关、组织安排等一系列的作用。社会力量如何向学生开放,如何配合学生的劳动教育需求,要提供哪些场地、器材、资源、人力,要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劳动教育等,这都是需要学校方面提供比较详细的方案计划才能落实到位的。

二、确立主题,开展实践,3+X模式导向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之所以要在3+X模式下建立,就是因为单纯在课堂上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劳动教育的需要。在3+X模式下,学校作为教育主导阵地需要负起责任,结合教材内容和教育目标,妥善安排劳动实践活动的主题,制定劳动活动的方案,统筹家庭、社会及其他教育资源、教育力量参与进来,给学生提供完整有效的劳动教育环境。比如,在以“植树劳动”为主题的生态环保意识教育中,植树是劳动技能教育的目标,生态环保意识是劳动精神品质的渗透。基于这个主题开展的3+X劳动教育,学校会根据教学规模提供一到两名劳动教育老师带队,并由学生家长陪同,前往社会劳动教育场地进行劳动实践。在劳动场地上,由社会力量方面提供必要的植树场地和所需的植树树苗、基本道具器材;然后按照学校统筹的小组分配劳动任务,并由学校劳动教师和社会劳动教育场地的劳动技术指导员协同,让学生家长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劳动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围绕植树劳动的主题内容和生态意识教育的主要目标,教师主要把握以下重点。

一是做好劳动技能的教导传授。植树是一种技术性的劳动,挖掘树坑、栽种树苗、培土、灌溉、清理场地等整个植树劳动流程都是技术、经验的磨砺。在社会劳动教育场地的植树老师分享技术经验、提供技术指导的基础上,家长带领孩子进行实际操作,学校教师负责现场的协调和管控,维护劳动现场秩序。整个过程中,采取学生与家长两两组队的方式,每个小组可以负责2-4个坑位的栽种;也可以不同小组之间自由协助。比如三名学生搭配三名家长合成一组,按照现场劳动技术指导员的介绍熟悉工具的使用,搬抬树苗、栽种树苗、确定树苗下坑的深度、把握好培土的踩实程度、做好现场劳动的分工。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摸索借鉴,学生可以在植树技术技能上获得很大的进步。

二是进行生态环保意识的解读。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植树造林、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学校劳动课老师、现场劳动技术指导员以及家长可以共同为学生讲解植树造林的深层意义。劳动技术指导员可以在劳动现场悬挂横幅、摆放展板,介绍树木植被对水土资源净化、空气质量净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劳动课教师也可以发放宣传资料给家长和学生作为辅助阅读资料;家长在陪伴孩子劳动的过程中也要做好环保意识宣讲,引导孩子树立生态保护的观念。在整场活动中,教师、社会力量、家长都扮演者生态环保意识解读者的角色,大家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感受植树造林的社会价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劳动将会对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做出巨大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启迪学生产生劳动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要让学生通过劳动感受环境绿化的美好和舒适,对劳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端正的态度。

三是做好劳动安全管理。在关于劳动实践教学中,安全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小学生,其行为能力、安全意识都比较低,在使用劳动工具进行劳动作业的过程中可能会伴随风险。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在进行劳动教育中做好安全管理,包括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指导、劳动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学生劳动安全意识的培养等。在充分预防劳动安全风险的基础上,3+X才能顺利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三、采集素材,跟踪成果,深化劳动教育功能

在3+X模式下,每一次劳动实践活动的组织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它不可能像课堂上的理论说教那么轻而易举地开展。正因如此,学校要充分做好劳动教育过程的跟踪和结果的升华。首先,要充分做好3+X教育实践活动的资料整理、素材采集工作。比如,现场学生参与劳动的场面录像、现场劳动技术指导员的技术讲解和实操示范,还有每次劳动活动的成果汇报总结,这都是为我们继续推动劳动教育深化积累的优质素材资料,可以作为后续相关工作的参考和借鉴。教师要对学生在整个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做好评价,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敢想办法、团结劳动、相互帮助等良好道德品行、劳动素养进行认可、鼓励;对一些学生不认真听讲、不遵照劳动技能做事等的情况也要做好纠正,要让学生有严肃的、科学的劳动意识,不蛮干、不捣乱。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充分引导下,3+X模式能达到更好的劳动教育成果。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植树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植树
植树真快乐
植树鸟的来信
热爱劳动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