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比较思想 促进小学数学教学

2021-12-03 05:48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双溪小学许世杰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四边形春联长方形

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双溪小学 许世杰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对一些差异不大的知识点容易分辨不清。为了防止学生混淆知识,梳理清楚知识之间的异同点,对数学知识产生正确的认知,教师将比较思想引入数学课堂,并通过引导学生对数学中存在的个别属性加以分析、综合判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比较,进行知识迁移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知识点之间存在部分相同或者相似,但是仔细挖掘这些知识点就会发现它们不可能是绝对相同的。由于学生年纪尚小,对于这种相似知识点的把握存在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新旧知识时,要抓住这些知识的不同点以及新知识的本质,通过运用比较思想,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新知识。

比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正方形、长方形、四边形、梯形”的特征,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忆:“四种图形分别有什么特征?”当学生回忆起四种图形的性质时,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些图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能得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就是正方形”的结论。对于四边形和梯形的转换,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教师加以引导,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形式的四边形,让学生在这些四边形中寻找规律,再进行二次讨论,最后学生基本上能得出“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四边形,若长、宽一样,则为正方形,若长、宽不一致,则为长方形;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即可判断为梯形”的结论。

由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会让学生对这一节的知识点的印象变得更加深刻,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而且学生能进一步感受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

二、善用比较,揭示数学规律

数学学习如果只停留在单纯的模仿和机械式的训练上,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将很难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内容,通过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规律出发把握数学本质,对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进行有效分析。

比如,在学习“平均数”时,首先设置三道应用题:(1)为庆祝新年,搜集春联,第一小组13个人,共搜集了80副,第二小组17个人,共搜集了123副,全班平均每人搜集了多少副春联?(2)第一小组14人,平均每人搜集8副,第二小组16人,平均每人搜集了6副,全班平均每人搜集了多少副春联?(3)第一小组12人,每人每天搜集2副,搜集两天;第二小组18人,每人每天搜集1副,搜集3天,平均每人搜集多少副春联?(均保留整数)先让几名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根据学生的答题结果,可以得出这三道题的相同点是都是用总数÷总份数=平均数,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三道题又各不相同,第一题较简单,后面两题则先需要求出部分总数,再相加才能得出。

由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比较法理解数量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多角度掌握相关知识,而且将这些特征联系起来进行有效分析和总结,能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三、妙用比较,突出知识特征

特征即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有属性,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所涉知识点的固有特征,教师要注重运用比较的数学思想,将这些突出的特征牢牢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时,首先,教师拿来一个三角板和一个五角星,让学生摸一摸,并让学生分别裁剪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学生在裁剪的过程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理解会更深一步。教师再让学生思考:“有4条边、4个角的四边形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吗?”最后,出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对这几个图形进行比较后发现“4个角是直角且对边相等时,才是正方形或长方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有效掌握了重点知识。

以上案例不难看出,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从系统的知识体系中获取自己所需知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总而言之,将比较思想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让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易学,也让学生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摸索到一定的数学学习规律,掌握数学本质。

猜你喜欢
四边形春联长方形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怎样数出图形的个数
小长方形找朋友
新春联
有多少个长方形
新春联
四边形逆袭记
铺瓷砖
巧替换,妙解答
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