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问题串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21-12-03 05:48江苏省海门中学姜璐璐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动点轨迹函数

江苏省海门中学 姜璐璐

在高中时期,数学是一门基础科目,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单一问题无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只有设计问题串,才可以开展连续性思维活动。

一、巧用问题串,深化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体现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以及特征,为灵活利用概念有效处理数学问题,首先必须正确认知概念。当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时,一些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难以准确认知,不能有效掌握,那么教师可巧用问题串,在引入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概念的内在涵义等巧妙设计问题串,由此刺激学生思维,在探讨与处理问题串中的问题之后,提高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深度,使其更好地掌握概念。

以“双曲线”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具体定义,即“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作双曲线”,也就是||MF1|-|MF2||=2a(2a<|F1F2|),合理设计问题串:第一,如果将2a<|F1F2|变为2a=|F1F2|,其他条件相同,那么动点轨迹如何表现?第二,如果将2a<|F1F2|变为2a>|F1F2|,其他条件相同,那么动点轨迹如何表现?第三,如果2a=0,那么动点轨迹如何表现?第四,如果去掉“2a<|F1F2|”这一条件,其他条件相同,那么动点轨迹如何表现?第五,如果去掉绝对值,其他条件相同,那么动点轨迹如何表现?通过合理设计问题串,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应用,与学生共同思考与探讨,可以提高学生对双曲线概念的认知深度,使其准确掌握这一概念的内在涵义,并且明确其本质属性,从而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

二、巧用问题串,突破教学难点

在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许多难点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同时,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少,而且缺乏迁移能力。在这一情况下,如果数学教师一味采取说教的方式,强行给学生灌输各项难点知识,势必无法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串,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发散他们的思维,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提高其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当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以教学难点为对象合理设计问题串,对这些问题进行细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解答疑难问题的同时,培养他们分析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图像平移”的过程中,当讲解“由函数y=sinx的图像怎样得到函数y=Asin(ωx+θ)(θ>0)的图像”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突破两项重点:一项是“先平移后伸缩”,另一项是“先伸缩后平移”,明确两者的区别,而且灵活应用。数学教师应该采取问题串这一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第一,怎样变换函数y=sinx的图像,才可以得到函数y=sinωx的图像?第二,怎样变换函数y=sinωx的图像,才可以得到函数y=sin(ωx+θ)的图像?第三,由函数y=sinωx的图像变换得到的函数y=sin(ωx+θ)的图像和由函数y=sin(x+θ)的图像变换得到的函数y=sin(ωx+θ)的图像的差异是什么?利用此类问题串,一方面,能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之下,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学会问题解决方法。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在问题串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围绕课题,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还要以学生个体差异为依据,只有如此,才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有效解决问题,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动点轨迹函数
解析几何中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
轨迹
轨迹
一类动点路径模型及其应用
突破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动中求静
关于函数的一些补充知识
高中数学中二次函数应用举隅オ
解析几何中两动点间的距离的最值类型
无独有偶 曲径通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