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型髌骨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12-05 05:41杨煌
医疗装备 2021年24期
关键词:环抱髌骨克氏

杨煌

1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3);2 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 350003)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包埋于股四头肌肌腱内,一旦发生骨折,患者的行动能力将会受到严重制约[1]。髌骨骨折常见症状为膝盖出现淤血、肿胀及活动受限。由于骨折位置较为特殊,解剖结构十分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为运用外科手术清除淤血、修复断裂韧带、完成骨折复位,以期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但常规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的治疗周期较长,术后恢复速度较慢,为提高恢复速度,可使用聚合型髌骨环抱器等新型固定工具[2]。为确定此器械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106例髌骨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106例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19~59岁,平均(41.9±1.2)岁;试验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20~60岁,平均(42.1±1.1)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行硬膜外麻醉后,绑扎气囊止血带,于膝关节沿纵向做一约8 cm弧形切口,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常规复位髌骨骨折,以巾钳临时固定髌骨病灶,沿纵向(与髌骨关节面呈平行状态)经骨折处钻入2组克氏针进行固定,检查髌骨关节面是否平整,如欠平整,则加用1组横行克氏针,沿克氏针周围环绕一圈软钢丝,使其呈“8”字形,利用克氏针张力带给予髌骨辅助固定,固定完成后,活动膝关节,适度抽紧钢丝,再次检查固定效果,无异常后,常规清洁切口,处理髌前腱膜、关节囊等,关闭切口。

试验组采用聚合型髌骨环抱器骨折固定:麻醉方法、切口位置及形状、止血处理方法等均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复位髌骨骨折后,以巾钳针对骨折处进行临时固定,根据骨折严重程度进行环行缝扎,关闭髌前腱膜后,视骨折处形态选择适宜的聚合型髌骨环抱器,参照环抱器髌底功能爪枝分布特征(宽度参数),沿纵向于髌韧带两侧呈对称状做适宜数量的小切口(1 cm左右),将经0~5 ℃ 0.9%氯化钠注射液浸润的环抱器插入髌韧带内,确保环抱器与髌骨间隔0.3~0.5 cm,适度用力使爪枝经小切口嵌入髌底骨质中,以40~45 ℃ 0.9%氯化钠注射液浸润纱布覆盖环抱器,确认环抱器爪枝充分固定骨折端后,逐层缝合切口,并处理膝关节其他组织。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状况及手术满意度。(1)统计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2)统计两组治疗期间感染、髌骨周围软组织刺激征等并发症发生率。(3)术后一个月,评估两组的术后恢复状况:包括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量表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膝关节屈曲度。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量表:量表包括疼痛(0~6分),运动范围(0~6分),工作(0~4分),肌萎缩(0~4分),积液(0~2分),打软腿(0~2分),爬楼梯(0~2分),辅助物(0~4分)8个条目,总分30分,分数越高表示髌骨功能越好;VAS评分: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评分越高,患者术后疼痛越严重;膝关节屈曲度采用可穿戴关节活动度测量仪(北京上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QD-Ⅰ)测量,将测量仪固定于患者患肢,指导患者尽力屈曲膝关节,记录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4)评价两组手术满意度,自制调查量表,包括特别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4个选项,满分100分,>90分为特别满意,>75~90分为比较满意,60~75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手术总满意度=(特别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1.11±9.62)min、(10.62±1.07)d,均长于试验组的(58.95±7.33)min、(8.29±0.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7、2.44,P均<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87%(术后出现感染4例,髌骨周围软组织刺激征6例),高于试验组的1.89%(术后出现感染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P<0.05)。

2.3 两组术后恢复状况比较

术后1个月,试验组Bostman评分为(24.59±1.74)分,高于对照组的(20.61±2.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02,P<0.05);试验组VAS评分为(2.41±0.62)分,低于对照组的(6.55±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96,P<0.05);试验组膝关节屈曲度(124.82±2.37)°,大于对照组(115.42±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07,P<0.05)。

2.4 两组手术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手术满意度为79.25%(特别满意17例,比较满意25例,一般满意10例,不满意1例),低于试验组的96.23%(特别满意20例,比较满意31例,一般满意2例,不满意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2,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髌骨骨折发生率的升高,其临床治疗效果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依据既往临床经验,髌骨骨折手术的特殊性在于:(1)解剖位置特殊,手术操作难度高,导致实施手术治疗期间医师不仅需做好患者骨折的复位及固定,还需避免对骨折周围组织造成损伤;(2)髌骨骨折以粉碎性骨折为主,复杂的骨折病灶为骨折部位的固定带来了一定困难,同时髌骨与周围软组织关系密切,术中实施骨折固定时保护软组织的要求也可能影响髌骨骨折患者的固定效果。

聚合型髌骨环抱器以髌骨解剖结构为设计基础,其结构特征高度契合髌骨关节的解剖学特征及生物力学特征,在髌骨骨折手术中使用该工具实施固定治疗,可充分保障髌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髌骨骨折治疗中,聚合型髌骨环抱器内固定术的应用优势有以下几点。(1)操作便捷,可缩短手术时间:常规手术切口较大,骨折固定较为复杂[3],为保障患者髌骨骨折部位的复位效果及固定效果,术中需消耗较长时间,相比之下,聚合型髌骨环抱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复位髌骨后,通过浸泡低温0.9%氯化钠注射液及撑开钳辅助即可充分展开环抱器,将其固定于患者的髌骨表面,随后以温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处理,即可促进聚合型环抱器的自动闭合,这一工具不仅可获得良好的髌骨固定效果,且整个过程操作便捷,耗时较短,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髌骨骨折手术患者是发生骨科并发症的高风险群体,以常规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切口较大,且术中固定操作对患者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大[4],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出现感染、软组织刺激征等风险较高,相比之下,聚合型髌骨环抱器内固定术中,环抱器所需切口较小,且固定过程对患者髌骨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小,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3)可促进恢复:结合既往髌骨骨折治疗经验可知,髌骨骨折手术患者的恢复速度主要与术中内固定效果、手术安全性等因素有关,常规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中,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加之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失败风险较高(与克氏针翻转、张力带过紧或过松等有关),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较慢[5],而实施聚合型髌骨环抱器内固定术后,环抱器在组织相容性、手术微创性、操作便捷性等方面的优势均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安全性;此外,聚合型髌骨环抱器的低温扩展、高温收缩原理,还可保障髌骨骨折处的固定效果,为髌骨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Bostman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屈曲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可提高手术满意度:骨折发生后,患者容易因活动功能受限、担忧恢复状况等出现负面情绪[6-7],以常规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后,可能出现内固定失败、并发症等现象,患者需继续接受治疗,加大了患者经济负担,加重了患者负面情绪,使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服务产生不满,相对而言,聚合型髌骨环抱器内固定术则可充分满足髌骨骨折患者在减少手术创伤、保障骨折固定效果及手术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加速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消除患者对活动功能受限、术后恢复的担忧,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聚合型髌骨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的特点,可保障愈合效果,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手术满意度。

猜你喜欢
环抱髌骨克氏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一例犬髌骨内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醉 春
夜谒林和靖
髌骨钢板治疗髌骨骨折
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
经击的环抱战士,用创业向未来致敬
——2015环抱创新创业大赛激活年轻创业群体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