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

2021-12-05 05:41韩兵吕超刘馥男王利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1年24期
关键词:旁路植入术成形术

韩兵,吕超,刘馥男,王利(通信作者)

天津港口医院血管外科 (天津 30045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一种由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发的下肢缺血性病症[1]。该病的主要特点为下肢疼痛、肢体坏死及间歇性跛行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质量均有严重的影响,多需采取手术疗法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ASO的治疗方案也得到优化。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ASO的外科治疗方案及研究进展。

1 ASO概述

1.1 解剖分型

ASO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种局部表现,其病变位置主要在大中动脉[2]。结合ASO的病变范围,一般将其分为三种类型:Ⅰ型,主-髂动脉型,占比约为10%,病变部位主要累及腹主动脉分叉段及髂总动脉,以Lerich征(呈间歇性跛行及性功能障碍)为典型表现;Ⅱ型,主-髂-股动脉型,占比约为25%,病变部位一般涉及主动脉分叉段、股动脉近侧及髂总髂外动脉,主要症状为下肢间歇性跛行,但动脉及其远侧动脉通常保持通畅;Ⅲ型,多节段阻塞型,占比约为65%,病变多从主动脉分叉至胫-腓动脉的广泛范围内,并以平面阻塞或狭窄为主要表现[3-5]。此外,ASO患者多有进行性缺血、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出现,需通过血管重建挽救其肢体功能。

1.2 手术时机

大部分ASO患者处于病情稳定期(如FontaineⅠ期、Ⅱa期),可通过药物疗法控制及缓解病情,一般无需接受手术治疗[6-7]。但对于Fontaine Ⅱb期的ASO患者,不仅需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还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病情发展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外科治疗方案。对于Fontaine Ⅲ期ASO患者,单一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甚微,多需进行手术或血管腔内治疗。因此,需结合患者的病变情况、全身状态、手术风险及预期,谨慎选择外科治疗方案。在此过程中,一般需在明确患者出现如下1项或1项以上症状后方可进行手术干预:(1)严重间歇性跛行,影响正常工作生活;(2)静息痛,且夜间疼痛剧烈;(3)主髂动脉出现粥样斑块溃疡,且出现远端动脉栓塞。

2 ASO外科治疗方案

2.1 动脉旁路转流术

动脉旁路转流术主要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人工血管旁路术两种术式。如今,尽管血管外科技术已迈入微创时代,但是在治疗严重ASO患者时,仍需以动脉重建为主。例如,已有40余年应用历史的动脉旁路转流术(搭桥术)仍是现阶段公认治疗ASO患者最典型的手术方案[8]。而在选择动脉移植材料时,多以自体大隐静脉为主,其原因主要为,该材料具有排异性较小、造价较低的优势。另外,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通常包含原位大隐静脉旁路术、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两种术式。相关研究数据显示,采用原位大隐静脉股腘动脉旁路术治疗ASO患者后,经半年临床随访可见,患者的闭塞性腘动脉损伤可顺利重建血供,且经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后,其肌力可恢复至Ⅳ~Ⅴ级,且相关肢体功能均恢复良好[9]。但因ASO患者多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故难以承受创伤大、耗时长的外科手术,术后其发生伤口感染及延迟愈合的风险也较大。相比之下,人工血管旁路术具有取材便捷、操作简单、致血栓形成风险低、创伤小等优势,应用更为广泛。该术式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膝上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临床实践显示,对ASO患者实施血管重建手术后,若其流出道良好,且术后患者的踝肱指数>1,则其血管的5年通畅率可高达41%[10]。

有研究证明,影响患者血管移植通畅率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血管流入道/流出道情况、手术医师操作技术水平、术后抗凝祛聚治疗时间、吻合口内膜增生情况、动脉硬化病变进展等[5,11]。近年来,随着血管材料的持续更新,肝素涂层涤纶血管得到应用,并显著提升了血管的远期通畅率,该材料有望被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2.2 腔内介入术

腔内介入术主要包含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术两种术式。由于腔内介入术具有微创、患者恢复快、可重复操作等优势,在血管外科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目前,一般认为,膝上病变处于泛大西洋协作组(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级中的A、B级阶段,故应用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甚至超过动脉旁路手术。但用该疗法治疗TASC分级中C、D级阶段的患者存在一定的不足。现阶段,国内外关于应用球囊扩张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治疗ASO患者的效果仍存在一定的争议。相关随机试验显示,分别采用支架植入术与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两组股腘动脉病变患者,1年后,两组再次出现血管狭窄的概率无显著差异[12]。但对于糖尿病、高血脂、狭窄病变、闭塞病变、长段病变、短段病变患者,应用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优势不明显。

此外,有研究人员采用经皮腔内斑块旋切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患者,治疗后1年内,患者血管的初次、再次通畅率分别为67%、91%;治疗后2年内,患者血管的初次、再次通畅率达到60%、80%[13]。与其他介入疗法治疗膝下病变相比,该手术的近期通畅率相对较好,但远期通畅率仍需进一步随访跟踪。

2.3 联合手术

节段性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在临床上相对少见,若采取常规方案治疗往往需数次手术,或同步重建流入道、流出道,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其手术耐受性也相对较差[14-15]。因此,在治疗这类患者时,一般可采取分期近端动脉血管腔内治疗,或同期结合远端肢体动脉重建治疗,通过联合手术的形式来简化手术步骤,减少手术创伤,提升治疗效果。

胡才学等[16]探讨腔内支架植入术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ASO患者的效果,经跟踪随访可见,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3.33%,远高于单一治疗的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联合治疗的优势,可为ASO的下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4 其他外科治疗方案及进展

除上述治疗ASO患者的外科措施以外,股深动脉成形术也是治疗ASO患者较为传统的外科技术之一,主要适用于腹主髂股浅动脉或髂股浅动脉闭塞的患者。有研究显示,经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后,患者血管的3年通畅率约为49%~50%,但单一应用该手术的情况较少[17]。也有学者提出通过将ASO患者的静脉血动脉化,从而达到缓解静息痛、延长肢体存活时间的治疗方案[18]。韩永峰[19]应用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ASO患者,有效避免了大部分患者的缺血肢体被截肢,并在2~3年内保证了患者肢体的生理及社会功能。

3 小结

随着ASO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该病逐渐受到临床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在治疗ASO患者时,需谨慎选择外科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其身体机能的恢复[20]。在为ASO患者选择外科手术方案时,不仅需要血管外科医师具有专业的诊疗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过硬的手术操作技术,还需配合相关的药物干预及临床随访。现阶段,在ASO的外科治疗方案中,腔内介入治疗成为未来治疗该病的重点,需进一步扩大其研究范围,深入研究与腔内介入治疗相关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以改善ASO患者的病情。

猜你喜欢
旁路植入术成形术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旁路放风效果理论计算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急诊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介入失败后的应用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体外膜肺氧合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研究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