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式立场表达:“要是我”的语用推理特征

2021-12-05 07:58张淯虹
关键词:陈述客体立场

张淯虹

(上海师范大学 语言研究所,上海 200234)

现代汉语“要是我”是一个假设前句,如(本文例句均摘自CCL及BCC语料库):

(1)人家一个姑娘,无亲无故地为你说好话,你才上的车,容易吗?要是我,我是绝不拉你的!现在你就这样地恩将仇报啊!你这个该杀的贼娃子!

(2)月明,你个死脑壳,土里土气!总指挥看上了你,你就允了吧。我们可晓得哩,总指挥是个知冷知热的郎君,要是我,嫁着这么一个,心肝哥哥,还不知是哪辈子修下的福分呢。

“要是我”是由连词“要是”与人称代词“我”组合而成的一个假设前句[1],其后所接小句常表示言者的评价、认识或建议,有“这要是我”“要是我的话”等变体形式。在话语交际中,言者通过“要是我”将主客体联系起来,标志言者立场,形成一个对话性互动立场表达。而究其根本,“要是我”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立场标记,因不能删除而保持命题意义不变。

前人没有关于“要是我”的专门研究,本文将从“要是我”的语义类比模式入手,分析这种类比式“要是我”的立场表达类型与模式,探究以语用推理为特征的立场意义推导及规约化立场表达的演变动因、演化机制。

一 “要是我”的语义类比模式

在话语交际中,说话人通过“要是我”切换立场,以“我”标志言者身份,将其自身置于前文情境之中,在形式上构成言者主体与第二主体或立场客体之间的类比关系。根据这种类比关系,“要是我”在语义上可分为四类:不及型、类同型、高出型和存异型,分别表达“换成我做不到”“换成我也是如此”“换成我能做得更好”“换成我不会如此”之意。

(一)不及型“要是我”

不及型“要是我”在语境中表示“换成我做不到”,言者在话语中作出同等情境置换的假设,在这个假设中,说话人将自身与评价客体相类比,凸显在相同情境下换成言者做不到如此之好,形成一个言者低、客体高的类比反差性评价反馈。而这种类比高低确定的语义基础在于主观大量,说话人是在否定自身比所指量小的基础上,肯定所指量,从而形成言者低、客体高的类比模式,表达评价为大的主观大量。

(3)人生宛若一首诗,我只能展示其历史性的深刻蕴含于一斑。朋友来探望,折服之余不胜感慨:“要是我,在这里三个月恐怕都待不住,你一侍就是30年!”

(4)下班后,金舜石找郑用龙谈话,才知道这位小工友昨天趁着休假,回去看望妈妈,因为没赶上汽车,一口气跑了八十里,到家已经是半夜。他和妈妈谈了一会,第二天起晚了,又误了车,只好再徒步赶回工厂……金舜石说:“要是我,当天就不一定能赶回来;工人同志的纪律性就是强。工厂里有许多这样感人的事情,不断地教育了我,鼓舞我的干劲和坚持劳动锻炼的决心”。

以上两例皆为言者不及型“要是我”,例(3)时间量大小显而易见,言者自身时间量3个月小于所指量30年,言者否定自身时间量小反衬对听话人的肯定。语义上,朋友通过这种自身低、听者高判断,发表换成是他做不到待这么久的评价,表达言者赞美。而例(4)由语境可知小工友连夜赶回可见纪律性强,金舜石用“当天不一定能赶回来”标志自身纪律性低于小工友,因而利用“要是我”在否定自身低纪律性的基础上,肯定所指量的高纪律性,二者形成对比反差,表现言者对受话人的肯定。

(二)类同型“要是我”

“要是我”还可以标志言者与话语对象的一致性,构成类同型“要是我”。言者借角色置换的假设,以自身角度作出相同行为或选择,从而对客体话语前行为进行肯定和认同,意为“换成我也是如此”,形成一个言者与客体平比类同的认识态度。

(5)要是我,我也会写的。

(6)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会这样。

例(5)、例(6)为类同型“要是我”,例(5)中,言者切换角度阐发自身也会写的认识,借以表示对于去写这件事的支持和认同;例(6)“要是我”后衔接小句直接表达言者也会这样。以上两例可见,“要是我”在表达“换成我也是如此”时,其后常接“我也会……”结构的小句,小句主语“我”与“要是我”一致,指代言者,“也”展示言者与话语对象观点的一致类同。

(三)高出型“要是我”

高出型“要是我”可以表示“换成我能做得更好”,同样,言者提出角色置换的假设,将自身与评价客体或受话人相类比,凸显在相同情境下换成言者会做得更好,借以形成一个言者高、客体(或听者)低的评价结构。这种类比高低确定的语义基础在于主观小量,说话人肯定自身比所指量大的基础上,否定所指量,从而形成言者高、客体(或听者)低的类比模式,表达评价为小的主观小量。

(7)还有内心阴暗的老妓女,时而暴躁、时而压抑的薛嵩———这两个人我一点都不喜欢,尤其是后者。要是我,就绝不把他们写成这样。

(8)一个贫农麦主,从口袋里摸索半天,抽出几支香烟给战士们抽,战士们都说:“不抽,我们有。”这时恰恰一位衣冠整洁的地主走过来,用一种挑拨的口气插嘴说:“兄弟们帮助你割麦子,你给本地土造烟,要是我,我一定买大条烟。”郭益荣同志连忙解释:“我们割麦子不是为的抽烟,是为的帮助群众;有大条烟,我们也不吸”沉默了一会,地主扭过身子走了。

此二例中,例(7)利用“要是我”作出切换身份的假设,将自身与对方笔下人物形象塑造的完美程度进行类比,言者用“绝不会写成这样”标志自身任务塑造的完美程度会高于对方,以大量之大否定小量,借以表达对人物形象有缺陷的批评。例(8)地主利用“要是我”作出“买大条烟”的假设,说话人就是用烟的大小相类比,以肯定自身买的烟大于对方来表达对程度小量的否定,形成言者高、客体低的类比模式,表达对听话人观点的否定。

(四)存异型“要是我”

存异型“要是我”与前三种不同,表示“换成我不会如此”,说话人借角色置换的假设,以自身角度作出截然相反的行为或选择,言者与客体相较并无高低之分、无相通之处,形成言者、客体两相对立的存异型语义模式。

(9)习炼天觉得脸上挂不住,大喝道:“姓王的,你给我站住!”王小石便站住,心平气和地道:“还有什么指教?”唐宝牛忿然道:“你这人,他叫你站住你就站住,你是狗不成?要是我,别人要我停,我硬是走;别人要我走,我就站住”。

(10)张金龙盘算来,盘算去,半晌没言语。后来他说:“说也能成,烟土我可不拿出来!”小梅说:“你瞧着办吧。要是我,穷死饿死,也不拿汉奸的东西。一个中国人,还没这点儿骨气!”

例(9)中唐宝牛用“要是我”将自身与王小石进行类比,王小石是“叫站住就站住”,唐宝牛是“叫我停我就走”,两相类比,二者截然相反,两两相对。例(10)中说话人切换相同立场会作出截然相反的选择“不拿汉奸东西”,形成与听话人“只拿烟土”相对立的话语形式。

二 “要是我”的立场表达

上文所述,“要是我”的语义类型可分为:不及型、类同型、高出型、存异型,不同的语义可以对应不同的立场表达类型,就会话序列而言,不同立场类型所对应的立场表达模式可分为单次立场表达和二次立场表达。

(一)“要是我”的立场分类

根据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及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BCC)显示,我们可以将“要是我”的立场分为评价立场、认识立场和道义立场。不及型和高出型“要是我”表达评价立场,类同型“要是我”表达认识立场,存异型“要是我”表达道义立场。

综上,“要是我”的立场可分为评价立场、认识立场、道义立场三类,分类讨论如下。

1.评价立场

“要是我”可以表达评价立场,评价作为话语立场表达的内容之一,是立场表达者指向立场客体并为其赋予特定的性质和价值,这种性质和价值则体现立场表达者的立场认同程度。根据立场认同度的不同,“要是我”的评价立场可分为正、负两极。正极评价对应不及型“要是我”,负极评价对应高出型“要是我”。

(1)正极评价

说话人以“要是我”发表正极评价立场,其立场设置的受话人角色是外显的,所表达认同度是显性的。此类立场表达是言者弱化自我地位,提高他人地位,借类比关系设置立场评价,听话人需要在外显话语所呈现的双方类比中直接获得立场义。

“要是我”可以放在话轮开端,亦可放在话轮中间。根据话轮位置的不同,其立场设置形式可分为两类:当“要是我”作为话轮开端时,形式为“‘要是我’+降低自身+夸赞他人”,“要是我”其后所连接的两个小句为让步关系,通过以欲扬先抑的语用策略,由自身贬抑处入手对照,衬托褒扬他人,起强调作用。当“要是我”位于话轮中间,形式则为“夸赞他人+‘要是我’+降低自身”,“要是我”所连接的前后两小句为转折关系,通过前后对比反差的对立揭示,鲜明凸显他人长处。

如例(3)、例(4)皆为言者设置的正极评价立场,受话人角色均外显在话语中,言者立场在语句中清晰可辨。例(3)中朋友以“要是我”开启话轮,并贬抑自身同等状况做不到,引出褒扬听话人“我”能待得住之立场,起强调作用。例(4)中金舜石利用“要是我”开启话轮,抛出换作自身做不到如此有纪律性的评价,与小工友的高纪律性相对照,欲扬先抑,设置正极评价立场。

(2)负极评价

说话人以“要是我”设置负极评价,其立场设置的受话人角色是隐含的,所表达的认同度是隐性的。此类立场表达是以言者作为立场主体,标明言者的主观立场优于他人,要求听者在相关立场类比的基础上,推断其会话立场义。而此时的“要是我”可以作为话轮开端引出话轮,或位于话轮中间引出立场表达,标明换作自身条件的主观立场,与前文他人行为或立场形成类比,二者相较形成言者否定评价义。

如例(7)为说话人设置的负极评价立场,受话人角色及言者认同度隐含于话语之外,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说话人立场。言者利用“要是我”抛出立场,若换成自己不会将人物塑造得如此之差,通过表达模式上的类比反差,听话人在类比中推论言者对于客体的人物形象塑造持否定态度。例(8)“要是我”引出负极评价立场,其后所连接的小句话语直言自身,未涉及受话人贫农,其立场认同度也是隐性的,需要贫农作为受话人,通过地主所设置的自己优于贫农会买大条烟的表达,推论地主意在贬低贫农,传达否定评价立场。

2.认识立场

“要是我”可以表达说话人对所论命题的主观判断和看法,说话人在设置对客体的认识立场时,将自身作为立场主体,通过对客体一致性的认同与否,暗示对受话人立场的支持或否定。其目的在于说话人站在他人立场,利用语用移情,以他人立场和视角进行语言编码,说话人将自己归为受话人一类,拉近双方距离,将立场态度或情感编码出一系列立场表达语,形成了交际双方地位、身份、环境的等同感,引起双方共情[3]。

如例(5),言者站在他人角度表述自身也会写的立场,表示对“会去写”事件的支持。例(6)中言者将自身与听者归为一类,将言者选择与听者选择相一致,利用“要是我”产生共情,使其立场更易被对方接受,取得最大的共鸣效果。认识立场“要是我”的后续句主语往往为第一人称“我”,可后接副词“也”,起加强语势之效,语句焦点为“我”,意图强调言者的主观立场。

3.道义立场

道义立场即言者对立场客体所做的承诺或建议,“要是我”在表达道义立场时,说话人切换立场主体,设置不同于听话人的认识立场,其内容往往为良性措施或优点陈述,这就要求听话人根据语境推断会话含义,说话人借认识立场表达建议或劝说,实则是一种道义立场的表达。说话人要表达优于对方的言论通常是不礼貌的,为了构建交际,说话人利用听话人的推理能力,用弱言的手段,以低信息强度陈述高强度表达委婉陈述。会话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和关联准则要求说话人不应少说也不应多说,同时说话要切题,不说和话题无关的话[4]。听话人根据言者信息较弱的措施陈述推断隐含的高强度建议性信息。

如例(9)中唐宝牛提出让王小石不要太听话的建议时,首先在字面上提出自己与王小石不同,自己会“别人要我停,我就走”,由于听说双方默认对话是合作的,听话人可以推论说话人的实际言语意图是对王小石的强烈的愤怒和建议。同样,例(10)中说话人表达换作自身不会拿汉奸的东西,言者是借助双方认识的对立,引导听话人推理,得知言者意图不在于表达自身选择的认识,而是在建议听话人遵从自身选择,“也不拿汉奸的东西”。以上两种皆为委婉的弱言方式,以低信息强度陈述表示高强度的建议和情感,进行建议劝说。

(二)“要是我”的立场表达模式

“要是我”有其特定的会话序列,即:X+“要是我”+Y。X为触发陈述,所表达的触发事件可以是事件表述,亦可为针对客观事件的立场发起。Y为言者的主观立场,当X为事件陈述,Y为立场表达;当X为立场发起,Y为立场回应。

综上可知,“要是我”的立场表达在会话序列上可以分为单次立场表达和二次立场表达。基于前文对“要是我”的立场分类,评价立场是单次立场表达,认识立场为二次立场表达,道义立场既可以是单次亦可以是双次。根据Du Bois(2007)[5]的“立场三角”理论,将立场表达的三个关键实体命名为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共享立场客体,分别用主体1、主体2、客体表示。

1.单次立场表达

在会话交际中,交际双方是交替互动的。首先主体1所在或所陈述一个客观事实被发现,主体2随即开启话轮,针对已发事件或已听话语进行主观性立场评价,形成对已知客观事件的单次立场表达。就立场表达看,其结构模式为:客观事件陈述(主体1所在)+“要是我”+主体2立场评价。如:

(11)老师一到前边,好像没费多大力气,便让第一排同学坐了下来,跟着第二排也坐下了,再跟着,第三排、第四排……直到最后一排都坐下了。一切又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气氛热烈,秩序井然,老师也悄悄地回到原来的位置坐下。营火晚会圆满结束了。在回来的路上,我钦佩地对辅导员老师说:“你真成!要是我,可就没办法了,晚会非得乱套不可。带学生,还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哩!”

(12)胡莹有点不信道:“真的吗?那好,你现在就抄一副本送我吧。”解英冈毫不考虑地伸手到衣领间。正要拆开拿出,胡莹忙阻止道:“好啦,我相信你够慷慨啦,唉,要是我,你打死我也不肯拿出!”

这需要单位把长期投资方案的现金进行流出,然后把相关建设投资各年所获得的现金流入,该方法主要是利用相同时点的数值来进行表示,最后则需要进行对比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了解到方案的经济性,从而把各方案的投资利益都归纳到客观的基础上。

例(11)是说话人“我”围绕老师带学生带得好进行单次立场评价,言者首先陈述老师带学生秩序井然所在的客观事件,随后作出切换身份的假设,通过双方相较的差异,表达老师的主观认可和赞美。例(12)是道义立场的单次立场表达,胡莹在看到解英冈一系列拿出动作后,开启话轮,表达换作自己截然相反,自己是一定不会拿出来的,以此劝诫听话人不要拿出来给人。

2.二次立场表达

交际双方的会话中,话轮也可以依次交替,主体1率先作出立场陈述,作为立场客体,另一方主体2对该立场作出回应。这种二次立场表达的结构模式为:主体1评价/设置客体+“要是我”+主体2立场回应。其中,主体2主动寻找主体1明确的立场信息,利用“要是我”前景化认同度,以组织表达新的立场结构进行回应,而主体1只有参照之前的话语立场和上文对话语境才能理解主体2所表示的支持与否或建议劝说。在这种二次立场表达中“要是我”的作用在于弱化分歧,主体1提出立场后,交际另一方主体2为求作出最自然、常规的回应,利用“要是我”转换身份,以调节自身与主体1的认同度,弱化分歧,构建交际。

(13)“她不会跟人说的。”“要是我,我不会不告诉你的”。

(14)何剑尘说:“我们给他弄一笔财喜,就白尽义务吗?我们这已经是万分客气了。听说介绍请褒扬的,还有对半分账的呢。”何太太道:“做官的人,做到了这种样子,那也没有意思。要是我,我早就改行了”。

以上两例皆为二次立场表达,主体1在立场陈述中分别评价客体、设置客体,主体2以此借“要是我”进行立场回应。例(13)中首先交际一方对已知共享立场客体“她”作出立场评价“她不会跟人说”,另一方随后作出回应,表达自身截然相反“会告诉你”的存异立场,目的在于警醒听话人想法有误,她不可能不和人说;例(14)何剑尘设置立场客体,表述自身作为官员的做法和立场,何太太对立场语句进行反映和反馈,用“会改行”表示否定意图。两例可见,言者在二次立场表达否定意图时,“要是我”拉近双方距离,使得分歧弱化,促动交际[6]。

三 “要是我”的立场意义推导

“要是我”的规约立场义与“要是我”的普遍假设义不同,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之上,经由一定认知和语用规则推导而来,是言者在交际中,深知对方与自身心理存异而采取的非优先的交际结构。“要是我”立场意义的语用推导所涉及的语义环境及推导步骤如下。

(一)“要是我”何以表达评价立场

字面意义:主体2陈述立场,并提出主体切换的假设。

会话含义:主体2降低或抬高自身,褒扬或贬抑主体1。

(15)母牛分娩后,老大爷用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将胎衣迅速排出,要是我,就一点办法也没有。

(16)又过了好久,小乌龟终于回来了。他累得满头大汗,手里紧握着买来的铅笔。“这时候才回来呀,要是我,早就回来了!”小猴子说。

以上例(15)、例(16)为例,言者能表达评价立场,其共同的语境前提为在此前语境中主体2知晓主体1所在的背景信息,即“老大爷很快将胎衣排出”“小乌龟回来得晚”。主体2通过“要是我”字面上主体角色的切换作为假设,实际引出角色转换后的效果,听者根据最佳关联原则选取最可能的关联解释[7],判断主体2的意图绝非单纯地贬损或夸奖自身,言者真实意图在于借贬抑或褒扬自身形成的对照,褒扬或批评他人。

(二)“要是我”何以表达认识立场

语境前提:主体1发起立场陈述,主体2充分理解,并持一致或相反观点。

字面意义:主体2回应立场,并提出主体切换的假设。

会话含义:理解肯定或委婉否定主体1判断。

(17)“既然如此,我是她的主子,她为什么不出来见我?”“出不出来是玲珑决定的,我怎么知道?不过话说回来,你这么凶,要是我,也不愿意出来的”。

(18)蒋寒看着他微微一笑,也不勉强了,问:“现在还下棋吗?”“没有心思了。银行里的事真让我心寒,等你们调查清楚了,我有心调走。”“唉,要是我,也会这么想”。

例(17)、例(18)中,“要是我”所表达的认识立场是一种道义性的认识,是对实施行为的必要性或可能性认识立场。这种认识推导的前提是主体2充分理解主体1“因玲珑不出来见面而不满”“因心寒而想调走”的立场陈述,内心产生观点预判。主体2在字面上假设切换主体,发表自身对前文行为实施必要性的一致或相反观点以示立场回应,听者会根据一致性与否,推断出主体2或肯定或否定态度。主体2的认识立场话语中情态词“会”可以补充或省略,语义不变,表示可能实现。

(三)“要是我”何以表达道义立场

语境前提:主体2获知主体1所在的背景信息事实或充分理解主体1发起的立场陈述,并持相反观点。

字面意义:主体2回应立场,并提出主体切换的假设。

会话含义:主体2意图表达委婉规劝、建议。

(19)但郁容秋额头低垂,眼睑半旗似地降着。眼光……像只小蜜蜂盯在厂长胸前第二颗纽扣上面。那是一粒像纪念章一样沉重而古老的铜纽扣。“这个扣子不好,要是我,会选一种黑色有大理石花纹的扣子”。

(20)我对周民说:“你在外面有女人,我也管不了,我也不想操那心,你自己处理好,别来麻烦我,欺负我可不行,看你找女人的档次,还敢把电话打到家里来。”我不想搭理她们。齐娟惊异地问:“那女人还敢往你家打电话,你不往死里骂她,你真软弱,要是我,一定不饶她”。

“要是我”的道义立场表达的语境前提可以是主体2获知主体1所在的背景信息后,内心持相反观点,也可以是主体2在充分理解主体1的立场的条件下,内心持相反观点。以(19)、(20)为例,例(19)郁容秋在观察获得背景信息后,内心不满意厂长胸前的铜纽扣,例(20)主体1发出立场陈述“自行处理好女人问题,我不管”。在这种语境前提下,例(20)中主体2郁容秋和齐娟在充分理解后,以“要是我”假设角色转换,在字面上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这种反面言辞往往强硬,而交际双方话语交际默认是合作的,听者会在字面意义的基础之上探求最关联的会话含义,进而推论出主体2实际是借自身反面认识表达批评和劝说,即在建议换一种“黑色有大理石花纹的扣子”及“不能饶了那个女人”。

四 从“要是我”的演变看立场表达

前文已述,“要是我”是由连词“要是”与人称代词“我”组合而成的一个假设前句,因其不能删除而保持命题意义不变,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立场标记。这与假设结构“要是我VP”不同,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究其演化,规约立场表达“要是我”的形成是以语用推理为动因,以主观化及交互主观化为机制演化而来。

(一)“要是我”的演变动因:从语用推理看立场表达

“要是我”立场表达的形成是由特定的语用推理作为动因促动而来:经济学存在一种“理性经济人”假设,人往往是自利的,力求决策最优。如果人给自我选择的立场往往是最优表达;说话人需要做最优表达,很可能要选择自我立场。三段论推理过程为:

事理:出于自我保护,主体的自我立场往往是最优选择

事实:言者意图使言语效果达到最优

结论:言者选择切换自我立场来表达

由“要是我”可见,立场表达的产生涉及语用推理因素。“要是我”立场表达的实现是以一定的语言形式为外壳,以句法结构为手段,以内在的语用推理为动因的一种话语互动形式。语用推理作为内在动因,促使“要是我”从原型假设结构中剥离独立,形成固定的假设前句,以此作为立场表达的前小句,表达自我立场。后经事理条件作为大前提进行推论,言者意图达到最优而选择利用“要是我”切换自我立场,从而“要是我”完成立场表达。语用推理是立场表达形成的核心动因。

(二)“要我说”的演变机制:从主观化与交互主观化看立场表达

“要是我”由客观假设演变为立场表达,存在其特定的演变方式和语言环境条件。立场表达是建立在会话交际背景下进行的,立场表达的过程必然是一个言者主观性表达的过程。同时,立场表达不仅是一种言语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交际主体之间的会话立场互动都能标志交互主观化关系。因而“要是我”的演变机制必然包含主观化与交互主观化过程[8]。我们将原型命名“要是我1”,立场假设前句命名“要是我2”,以便下文讨论。

1.从客观假设到立场表达

“要是我”由客观假设到立场表达,实际上伴随一个主观性增强的过程。“要是我1”作为假设成分,后接表客观行为义的实在动作,是一个可操作性的具体假设。而“要是我2”发展为立场表达的假设前句,语义发生虚化,后接言者主观性话语立场表述。“要是我”从客观假设到立场表达本身就是一个从客观义到主观义的演变[9]。

(21)一个反斗星就能让我回鞍山满街跑,要是我拿出马家军的配方,开发成产品,那还不让海外的人全都跟着买。

(22)“我父亲也很支持我的做法,至于她……”他顿了一下,才苦笑说:“在我决定要来这里的时候,她跟我吵翻了。”“那当然!”赵意中想当然地说:“要是我,也会跟对方闹翻。这用膝盖想也知道,哪个女人会希望自己的男朋友放弃大医院优渥、又有前途的工作而隐居到乡下来?何况还要两地相思呢!”

以上两例分别为原型客观假设和主观立场表达,例(21)中,“要是我”的假设条件是“拿出马家军的配方并开发成成品”,这是一个具体客观、可操作性的具有实在意义的假设。例(22)中,说话人实际由“要是我”引出自身认识立场,换作自身也会闹翻,委婉否定听话人之前的判断。前者“拿出配方”为客观实在,后者“也会跟对方闹翻”为主观认识。

2.从事件性到互动性

原型假设“要是我1”所涉及的对象是人类生活中涉及的活动或社会现象,包含一个动词的小句意义,将动作的发生设置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事件性特征。而“要是我2”在立场表达中用于表达个人情感态度,其目的已经不在于话语表达具体事件,而在于维持和建立一定的社会关系,带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

(23)妹妹!事已至此,就是骂死我,打死我,也不中用了。我也何尝不是看见你心里就难受?不过,要是我不来看你,那你连说说气话的人也没一个,闷在心里,那不是更吃亏?

(24)左非右说:“我不怪他,他是有私心,我却因此而得救了。”衣红说:“那是左哥你心肠太好,要是我,哼!绝不干休!”左非右感慨地说:“那时正值一股追求光荣的风潮,因为在过去,落后国家的媒体,不论是哪一种,都以报道政治人物为职志。”

例(23)中言者利用“要是我1”所做出的假设涉及“我不来看你”这样一个有实在动作和背景的具体事件,话语目的在于话语本身所传达的具体内容。而例(24)说话人表达告诫的道义立场,听话人会根据立场表达进行推论得出会话含义,随后听话人根据前文立场开启话轮进行话语表述。这是一个交际双方互动交流的对话过程,说话人表达立场的目的在于抒发情感表达劝告,引出听者理解和互动,促进交际进行。

3.单向陈述到对话共鸣

从交际主体看,“要是我1”是言者的单项陈述,作用相当于“如果”,构成假设句“如果我VP,……”焦点在VP。而“要是我2”是说话人在交际背景下,为寻求对话共鸣而设置的立场表达,其作用相当于“如果是”,构成“如果是我,……”焦点在于“我”,强调主体视角的切换,将交际主体进行明显双向区分。主体从单向陈述到互动对话,所涉主体从一到多,话语意图也从自我表述发展到促动对话交际。

(25)现在,我想要做的事儿是快乐地学习汉语。你对我用汉语说有意思的话题的时候,要是我听得懂你的意思,就非常高兴。

(26)金根沉默了一会,终于说,“她不会多我们这个心的。”“就算她不多心,也保不定人家不多心。她回去一告诉她男人,还不一家子都知道了!”“她不会跟人说的。”“要是我,我不会不告诉你的。”他无话可说了。

例(25)就是言者的单向陈述自身观点“如果我能听得懂,就会非常高兴”,说话人意在表明话语本身内容,而不在于引发交际主体间的对话。而例(26)可见,交际双方的对话是前后接续进行的,男方提出“她不会和丈夫说”的观点后,女方引用“要是我2”切换主体,表达否行性认识,男方随即接收到话语意图,并做出反应。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要是我”的立场表达的语义类比关系、立场表达模式、推导及演化进行详细探讨。“要是我”在语义上存在一种类比关系,具体可分为不及型、类同型、高出型、存异型四种类比模式,在立场表达中对应评价、认识及道义立场,其中评价立场根据认同度可分为正负二级,认识立场是借语用移情进行语言编码,道义立场是以弱言的手段,在会话合作原则的前提下传递高强度信息。“要是我”的立场表达模式可归为单次和二次立场表达。总的来说,这种类比式立场表达具备一定语用推理特征。“要是我”的规约立场义是经由一定认知和语用规则推导而来,具备特定的语义环境和推导过程。“要是我”的规约立场表达是在原型普遍假设的基础上演变而来,语用推理作为内在动因,促使“要是我”从原型假设结构中剥离独立,形成固定的假设前句,促动立场表达的实现。与此同时,“要是我”的立场表达也是主观化与交互主观化作用的结果,使得“要是我”从客观假设到立场表达、从事件性到互动性、从单向陈述到对话共鸣。以“要是我”的语用推理特征为视角可探究此类语义类比式立场表达的模式、推导及演化。此外,本文还注意到,目前除立场表达研究外,“要是我”在其他方向仍有待挖掘,尚可继续深入探究。

猜你喜欢
陈述客体立场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张山营镇:党建赋能建起“最美冬奥小镇”
Which Is Important?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浅议犯罪客体
扬善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凡客体”之不凡处
关于“福建当代艺术展”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