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爱玲
(渭源县水土保持站,甘肃 渭源 748200)
水土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如果没有水土资源,社会经济与物质的高速发展就无法获得根本保障,严重的水土流失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因此,要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
在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可以推广应用林果工程,在水土流失较多的区域结合土壤情况与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果树,栽种果树保持科学的距离。同时种植牧草,因为其具有很强的生长力,能培养肥力[1]。通过果树与牧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实现预期治理目标,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同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为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经济增长做贡献。
农耕措施是解决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比较有效的防治措施。耕作农业时要注意不同的耕作方式适应的耕作环境有所不同,应结合区域地质、水温等因素选择更为合适的耕作方式。确定耕作方式后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农作物,保证农作物能与被侵蚀的土壤相适应,能够茁壮成长。此种方式便于储存水资源,避免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适当施肥,肥料能有效改善土壤,进而解决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保持的关键是预防,应积极做好预防工作。第一,加大宣传力度,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给各家庭分发宣传画册,以村为单位做好媒体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地方群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识。第二,强化地方经济林建设,以科学技术为指导依据进行培训,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应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激发农民建设经济林的积极性。第三,保护水源地区,禁止农户毁林开荒、烧山开荒或在陡坡地、干旱地区铲草皮、挖树蔸等[2]。
可以通过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如山坡防护工程。山坡防护是指细微改变水土流失区域的地形,实现含蓄水土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盲目改变地形,应深入了解,考察周边地域环境,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地形防护方式。设计好方案后应安排专业人员详细分析,确保能通过改变地形起到治理水土流失的作用,而不是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
应用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能够保护水资源,降低水污染程度,合理开发并保护土地资源,提高植被覆盖,改善土壤的内部结构,提高土壤的渗透力以及蓄水能力。当前大部分飞沙走石与水土流失的劣迹现象会逐步消失,耕地可以实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
进一步增加了每年的拦蓄水径流量,有效减少了土壤的侵蚀量,降低侵蚀率的同时又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此外,全面改善了各个地区的水资源使用情况,解决了农民农业生产用水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甚至开创了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在当前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人均农地与林地面积不断增加,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扩大了人口环境容量。
通过采取各种治理措施提高了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人们能够自觉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不再乱砍滥伐。在治理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过程中,防治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同时,土地不再沙化、石化或者沟蚀,下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降低[3]。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农林牧地的使用比例逐渐变得合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治理水土流失,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长远福祉。当前我国小流域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等,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应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综合防治体系,有效改善小流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