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丹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及经验做法

2021-12-06 10:38郑淑莹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6期
关键词:山丹县农膜加工

郑淑莹

(甘肃省山丹县经济作物指导中心,甘肃山丹734100)

1 山丹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基本情况

山丹县辖6 镇2 乡110 个行政村,总人口21 万人,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大麦、马铃薯、葵花、洋葱、中药材、高原夏菜等。2019 年全县完成播种面积4万hm2,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53 万hm2,平均使用地膜100.5 kg/hm2,地膜使用量达1 541 t;全县共有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3 家,建立乡(镇)村级废旧农膜回收网点14 个。全年共回收废旧农膜2 926 t,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

2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废旧农膜回收仍有较大难度

目前废旧地膜回收只能解决地表残膜,无法回收耕作层的残膜。由于农膜老化速度快,易破碎,地膜与根茎、泥土混杂在一起,回收难度大、效率低。

2.2 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经济效益低

废旧农膜回收有一定季节性,企业生产不稳定。山丹县现有3 家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但是企业规模不大,主要是加工废旧农膜再生颗粒,加工规模小,大部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

3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主要经验

3.1 加强领导,政策扶持

山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山丹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细化责任分工。此外,从2015 年开始,县政府研究出台了《山丹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实施意见》,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00 万元用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2017—2018 年出台了《山丹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废旧农膜回收专项经费增加至500 万元。2019 年县政府再次修改了实施方案,把专项资金主要倾斜于各乡(镇)、回收网点和回收企业进行补助。

3.2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及早安排,利用节假日、乡(镇)赶集日、科技下乡等,深入全县农资经营门店、乡(镇)农贸市场和村社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宣传工作。通过摆放宣传展板、悬挂横幅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残留农膜的危害、张贴《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集中治理残留农膜的通告》等多种形式,督促使用厚度大于0.01 mm 以上的农用地膜,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废旧农膜清理回收工作。2019 年共举办宣传培训班10 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 000 余份,宣挂横幅15 条,摆放展板10 块。

3.3 源头治理,减少存量

各乡(镇)及时召开镇、村、社三级干部会,层层安排部署,督促各村抓住春种秋收的关键时期,切实抓好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并对土地流转大户收取450 元/hm2的地膜回收保证金作为地膜回收前置条件,待废旧地膜捡拾干净验收合格后全额退还,积极督促各村社认真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为切实加强农膜市场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制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膜等违法行为,农业、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同督查,对全县3 家企业、20 处经营门店进行集中清理检查,重点查处产品合格证、产品包装标识、产品登记备案等情况,详细检查农膜经营门店证照是否齐全、进出货台账是否健全等,确保进出农膜有据可查。对于在集中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当场指出,督促限时整改。同时,对部分存在异议的农膜,送往省质检院进行检测,确实不符合国家农用地膜新标准要求的,立即督促下架处理,退回原生产企业,确保农膜市场的安全。2019 年共出动执法人员60 人(次),检查整治6 次,进一步规范了农膜生产销售市场。

3.4 项目带动,促进回收

2019 年实施了山丹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项目、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农田废旧地膜清除回收奖补项目、省级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资金项目、山丹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补助资金,共争取资金900 多万元,主要用于各乡镇废旧地膜回收、专业化回收网点正常运行、扶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开展回收工作、开展各项试验示范。2019 年在清泉镇城北村开展了高标准地膜连片示范66.67 hm2,开展可降解膜试验示范2项;在位奇镇二十里堡村开展了马铃薯全生物可降解膜连片示范133.33 hm2,完成了试验示范3 项(次);在清泉镇郇庄村开展试验示范6 个,其中:适时揭膜试验2 个,不同厚度不同颜色PE 膜对比试验2 个,可降解膜试验2 个。

3.5 分工协作,督促落实

为切实遏制废旧农膜对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山丹县农业农村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工作通知》,由县农业农村局所属8 个单位分别联系、督促8 个乡(镇)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各单位确定专人组成工作组,通过随机检查的方式,对各乡(镇)区域内田间、道路、渠道、房前屋后、树枝上的废旧农膜清理整治情况以及回收加工企业和乡镇回收站建设运营情况等进行了全面督查,并要求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完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创新回收利用机制,倡导科学使用地膜,强化宣传引导。同时,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与县内3 家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签订了包片回收协议,全县各乡(镇)共建立14 个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形成了废旧农膜监管、捡拾、收购、加工运行体系。

3.6 主体明确,奖惩分明

各乡(镇)在落实地膜回收保证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通过以奖代补、罚劣奖优等方式把农膜回收工作同村社干部的工资和办公经费挂钩,增强了责任意识。同时,各乡(镇)与村社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废旧地膜回收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对工作开展好、有特色、有创新、有实绩的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给予通报批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不按要求清理废旧农膜的,不予申报省市级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不予享受现代农业奖补资金,不予评先评优和申报农业项目。

4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取得的成效

4.1 壮大回收企业

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扶持壮大了山丹县华塑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永福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和甘肃昊信塑业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废旧农膜回收加工能力,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各项回收工作,提高了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程度,对包片回收区域内的农膜做到了应收尽收,包片区域内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了85%以上,资源化利用达到了80%以上,有效遏制了农业“白色污染”蔓延势头。

4.2 健全回收体系

按照“收集有网点、加工有企业、收购有专人”的工作思路,各乡(镇)根据实际覆膜面积,建立健全回收体系。按照“有固定场地、有专门人员、有明确标示标牌、有完善制度、有辐射区域、有拉运车辆、有计量设备、有消防设施、有台账、有考核”的10 有标准,全县共建成高标准废旧农膜回收网点14 个。同时,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与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签订了包片回收协议,各企业对所包片范围内废旧农膜应收尽收,形成了收购、拉运、加工为一体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4.3 各项效益明显

4.3.1 经济效益明显 通过政府扶持和项目带动,大力推广使用高标准地膜,减小了捡拾难度和劳动强度。农村贫困户及留守妇女和老人也能就近捡拾地膜,从而增加了群众收入。

4.3.2 社会效益显著 积极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普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了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对农膜污染危害的长远性、严重性、恢复困难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治理废旧农膜的热情。同时,利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山丹微生活、广播、报刊,对全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宣传报道,群众的知晓率明显提高。

4.3.3 生态效益加强 通过项目的引领带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制定有关回收残膜的优惠政策,扶持废旧农膜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细化管理目标,强化管理措施,采取人工和机械回收相结合,加大残留农膜回收力度等措施,有效治理公路沿线、河道沟渠、村庄及农田周边废旧农膜污染,“白色污染”明显减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发展生态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

5 发展对策

5.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废旧农膜对农田和环境的污染危害,引导广大种植户科学使用农膜,重视农膜清理工作,自觉捡拾残留废旧农膜。

5.2 壮大龙头企业

鼓励和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资金,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落实好国家促进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的税收价格、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5.3 加强科技创新

开展可降解地膜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产品、技术研发,引进和推广可降解环保型农用地膜,减少废旧农膜残留。结合生产实际,研究合理的农膜使用方式方法,促进农膜回收。

猜你喜欢
山丹县农膜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情系幼教爱满园——记山丹县幼儿园园长舒燕芳
推进和谐教育 享受成长快乐——砥砺奋进的山丹县清泉学校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以山丹县为例
山丹县注重“黑河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管理宣传工作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农膜回收器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