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1-12-07 13:28袁浩瀚魏君英何蒲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农户

袁浩瀚,魏君英,何蒲明

(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对于乡村振兴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既是现实的选择,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重中之重。在国外,一些学者很早就开始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Reinert[1]构建了农产品产出模型,并把生产性服务作为直接投入要素来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发展的影响;Poster[2]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加拿大1976—1977年农业对服务业的消耗,得出服务业对农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且逐年递增的结论。

中国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开始的时间相对较晚。韩坚等[3]明确指出,要想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郝爱民[4]深入研究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内,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都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此外,黄慧芬[5]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农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重要的发展动力。但是,大部分研究是关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关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重点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归纳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加快农业服务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实现乡村振兴的意义

1.1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6]。根据中国的基本农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的小农户将长期存在。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小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适龄农业劳动力减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都是小农户无法解决的。在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时,如果高度重视农业土地托管方面的业务,能够帮助小农户解决很多相关问题,并促进小农户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方向发展。

1.2 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可行之路

伴随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由最初的快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且对于农业发展而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7,8]。中国农业发展整体形势较好,但是,品种不优、品牌杂的老问题仍未解决,甚至有些粮食作物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产品质量不高、农药残留超标。发展全程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既可解决老问题,又能建设一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的可行之路。

1.3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动力

目前,中国进入了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农业发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农产品价格不断增长,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此外,资源环境也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需要尽快转变当前的农业发展方式[9]。零散、一家一户的家庭承包经营与专业化、标准化的农业规模化经营之间的矛盾始终制约着农业生产经营,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可以解决这个困难。此外,开展品牌化、创意化等营销增值服务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户收益。总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动力之源。

1.4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中国农业发展进入了非常关键的机遇期,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生产方式的推广应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农村地区逐渐出现了全程托管、“田保姆”“N 统一”等多种服务形式,以机耕、机播、机收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全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得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产值持续增加

伴随中国农业水平不断提高,大大促进了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的增长,每年产值保持着约10%的增长速度。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09—2018年的10年期间,中国农林牧渔业产值从2009年的60361.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13579.5亿元,增长了88.17%;同时,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从2009年的2295.7 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5865.4 亿元,增长了155.50%。

2.2 农村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队伍不断扩大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首要资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乡村振兴的新产业,生产性服务人员的人力资本质量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8》相关数据,从2009 到2018年的10年期间,农村就业人口数从42506 万人下降到34167 万人。由于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及农村艰苦的工作环境,导致在农村就业的人数不断减少。但是,在农村就业人数不断减少的同时,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人数不断增加,从2009年的652.5 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1747.4 万人,年均增长约16.78%。随着农村生产性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不断上涨,农村生产性服务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数的比重也不断提高,近10年内从2.73%升高到6.48%,提高了近4 个百分点,尤其是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当年增长率高达19.51%。

2.3 农业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近年来,中国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①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生产能力明显提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高标准农田从2011年开始,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建设高标准农田0.4亿hm2。高标准农田不仅能增加粮食的产能,还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②农业机械拥有量快速增长,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2018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0 亿千瓦,拖拉机2240 万台,联合收获机206 万台。农业农村部的副司长李安宁明确指出,2018年,在农作物耕种收方面,中国的综合机械化率约为67%,在粮食作物耕种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达80%[10]。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困境

3.1 农户受教育水平低,在思想上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有排斥

通过与城镇人口对比发现,中国农村人口普遍缺乏文化素质,此外,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数据可知,对于所有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的所占比重约为87.8%,文化程度为高中、中专的所占比重约为11.7%,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的所占比重约为0.5%,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水平普遍较低[11]。由于农户受教育水平低,在思想上不愿意接受农业生产性服务。

3.2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困难

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加之农村“坏账”高风险的客观存在,导致银行资本对小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强烈的排斥性。随着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行,农村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基本覆盖了广大农村地区,但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因,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选择性贷款,导致农业服务性经营主体很难融资成功。此外,国有银行在农村设立的网点有限,且已有网点提高贷款门槛、降低授信额度,小农户贷款需要政府机构或公务员作担保,涉农银行的涉农贷款明显减少。

3.3 服务主体能力有限

目前,中国农业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高,并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发展为新的服务主体,但缺乏充足的服务能力。服务主体一方面面临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只专注眼前利益无法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导致服务主体利润降低,甚至出现亏损。

3.4 地方政府忽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抑制发展

地方政府的服务职能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在乡村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地方政府为了快速增加人民收入,大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单纯地认为农业农村贫困的原因就是缺少资本,忽视了农业农村内生力量,即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导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缓慢,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会阻碍其发展。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

4.1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做好思想引导

农民整体素质低下阻碍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地方想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应该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按照自身地域特色发挥特色产业,做好义务教育分流准备,构建农民教育体系,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政府部门应该对农业劳动者进行农业专业技术教育,培养出懂技术、爱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此外,加大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广,消除农民对新事物的抵触心理,引导农民接受新的农业生产方式。

4.2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政府应大力支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一是按照不同的经营主体以及不同的融资需求,为其提供差异化的财政支持计划;二是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的建设,发挥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支持功能;三是发挥政府监管职能,降低信贷门槛,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四是推广大型农机设备抵押融资,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支持;五是增加农业保险种类,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发挥农业保险支持功能。

4.3 完善经营主体培育机制,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本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生力军。对农业服务主体要进行多元化培养,按照“创新支持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发挥中介服务功能”的思想,分类指导、典型示范、因地制宜地培育一批培育懂技术、会管理、爱农业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人才。

4.4 转变地方政府服务职能,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地方政府应该树立正确观念,增强服务职能,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一是转变思想观念,从思想上确保政府人员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正确认识;二是落实中央相关政策,把中央对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落实是地方政府的义务;三是转变服务角色,地方对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角色不应是管理者而是服务者,解决经营主体无法解决的事情,满足经营主体的发展需求,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经营主体作后盾。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