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旧版教材课后习题设计对比探析

2021-12-07 16:39邱荣梁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旧版生物学习题

邱荣梁

(尤溪县教育督导评估与招生考试中心,福建 尤溪 365100)

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2019 年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以下简称“新版教材”)是由曹保义和吴成军主编的,在旧版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在注重教材中内容聚焦大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性”“在学业评价中关注学生发展”等理念重新编写的。

旧版教材在每一节课中依据教学内容分别设置了“实验”“探究”“技能训练”“模型建构”“思考与讨论”“练习”和每章末的“自我检测”等众多类型的习题。其中“实验”“探究”“技能训练”“模型建构”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识图作图能力、科学思维能力、模型制作与建构能力等,在“练习”和章末的“自我检测”中分别设置了基础题、拓展题、技能应用、知识迁移、思维拓展等题型。[1]其优点是设计意图清晰、培养目标明确。

新版教材除了在章节、内容等方面做了适当的调整和更换之外,课后习题也随着教材内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做了大幅度的变动。新版教材在每一节教学内容中将旧版教材的“实验”“探究”“模型建构”合并为“探究·实践”,将“技能训练”更改为“思维训练”,将“练习”更改为“练习与应用”,将章末的“自我检测”更改为“复习与提高”。通过更改我们可以发现,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科学方法、科学思维。新版教材设置的习题中有夯实基础知识的概念检测习题,有提高应用能力的研究型习题,有深化知识理解的比较型习题,有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思辨型习题等。通过这些习题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辨析概念,训练科学思维,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生命观,提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必修2 遗传与进化》新旧两版习题为例,尝试在对比中分析新版教材各类型习题的设计意图,为一线教师利用教材习题助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新增型习题

(一)利用概念检测型习题,夯实基础知识

生物学概念是反映自然界中的生物学现象,以及对生物生命活动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的概况,大多是用高度概括的生物学术语,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在课后,学生及时完成概念巩固型习题,有助于领悟、理解、内化生物学概念和原理,夯实基础知识,同时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

旧版教材的课后“练习”共设置了基础题和拓展题两部分。新版教材的课后“练习与应用”中将基础题更改为概念检测题,并新增了部分习题量。这些习题是教材编写者针对概念的对象范畴、组成要素、内涵和外延以及与其他概念间的区别、联系等方面精挑细选出来的,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辨析生物学概念,体现新版教材更加重视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新版教材的概念检测题主要以判断题和选择题两种题型为主。如在第32 页的“练习与应用”中(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 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概念检测第1 题就是强化“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这两个概念的辨析。新版教材设置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初步判断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构成“等位基因”这一概念的要素: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同一性状、不同形态。任何基因只要不符合这四个要素中的任意一个,就不能称作“等位基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分析:1.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控制同一性状、同一形态的基因呢?2.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的基因呢?3.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呢?4.进而衍生出“相同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等概念,甚至可以引出“复等位基因”的概念。

(二)利用研究型习题,提高应用能力

新版教材(必修2)中除设立了8 个“探究·实践”内容外,还设计了一些研究型习题,设计这类习题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如在第6 章第4 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中,第124 页“练习与应用”里“拓展应用”新增第3 题“关于修建青藏铁路兼顾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研究型习题。这一道题是建立在真实情境(修建铁路时建有很多高架桥和涵洞)的基础上引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是否可推广应用的思考。这道题既是研究型习题,也是开放性习题,充分体现新课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在实践研究中学会用所学知识参与到现实公共事务中,最终形成对事物做出合理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这道题时,既要有详实的生活实践经验,又要有一定的观察、调研能力,还要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生物学现象的能力。通过这道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网上查阅青藏铁路和本地铁路建设的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去实地考察青藏或本地的铁路具体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再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做出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获取信息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通过习题,促进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形成正确的生态观、生命观,以及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等责任意识,提升学生关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做到。在生物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近自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与生产实践中。因此,研究型习题不仅可以展示生物学的意义,达到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的,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认知社会的归属感。

二、改良型习题

(一)利用比较型习题,深化知识理解

新课程标准强调内容聚焦大概念,避免知识割裂和碎片化。所以,新版教材在思维训练中设置了一些比较型习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知识间的有机链接,做到知识脉络清晰,形成关联的知识网络,从而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

在旧版教材“练习”中有一些基础题对思维层次要求较高,大部分学生难以回答,教师也不明确应用这些习题训练学生的哪种思维品质。

新版教材在重新编写时,充分考虑学生思维训练的目的性和递进性,对这些习题重新归类,有的更换到教材的思维训练中,有的更换到拓展应用中。这种编排层次分明,贴合了学生的层次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这类习题进行专项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好这些比较型试题,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运用比较型习题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来理解和把握知识,而不是对零散知识的简单堆砌,这种认识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如在新版教材第27 页“思维训练”里的“综合概括”题(第2 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 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就是把旧版教材第26 页“练习”的基础题第2 题更换到思维训练中,在旧版的基础上,把单纯的文字表述改成文字和表格相结合的形式,并且增加了一定的情境。由此可见,新版教材更加重视对思维的分类强化训练,明确思维训练的类别。而且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比旧版教材的问题式设问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既体现人文关怀,又明确科学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避免学生回答时出现长篇累牍和逻辑混乱等现象,同时注重习题命制的情境要求。新版教材在思维训练中设置该题,就是为了让学生利用表格从配子的形成过程和受精过程两个角度进行比较,得出它们在维持遗传的稳定性和形成遗传的多样性上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更好地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两个过程,及其意义。

(二)利用思辨型习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在科学思维中明确指出,科学思维是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科学方法训练思维能力。因此,在新版生物学教材中还设置了一些思辨型习题。设计这类习题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在进行深度思维、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摈弃以往非对即错的思维方式,学会从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问题,逐渐形成客观、公正、全面的批判性思维。

在旧版教材的“练习”的拓展题中也设置了一些思辨型习题,用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些习题的特点是针对某一具体的生物学现象或事例要求学生尝试分析或引发思考,其优点是学生容易入题并能根据习题信息初步形成朴素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新版教材在重新编写时,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的需要,对习题进行改良,既保留了对事例本身的分析,又适当进行拓展延伸,从事例所体现的生物学本质进行分析。

如在第5 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 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中,第85 页“练习与应用”的“拓展应用”题就是对旧版教材拓展题的第2 题进行改造。旧版教材要求学生从“镰状细胞贫血症杂合子既不表现病症又能抵抗疟疾”这一事实分析基因突变对当地人生存的影响。而新版教材不但对题干信息按照情境、生物学事实、原理的顺序进行重新组织,而且新设置了两个问题。其中第(2)小题就做了适度拓展,设置了“为什么看似不利的基因却仍能长久地存在”这一问题。学生要回答该问题,就要认真去思考基因是否真的存在有利与不利之分,而有利与不利又该如何划分?尤其是把基因放在漫长的历史进化长河中,又该如何去评价它的功与过呢?在训练中,学生经过深度思维、充分地辩证分析后逐渐归纳、概括,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达到初步形成审视、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的基本能力,养成批判性思维品质,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对于新版教材这一处理方式,笔者认为这是新版教材更加注重问题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担当的具体体现。而且新版教材习题的设置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第1 问主要体现试题的基础性,第2 问体现了试题的创新性和综合性,同时习题中把镰状细胞贫血症这一基因突变与当地人类生存的关系上升到基因突变与整个生物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窥见新版教材习题设计的站位和眼光。

教师要善于利用思辨型习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与辩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生物教材的课后习题是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新版习题设计在旧版的基础上,新增了概念检测、研究型类题型,并对比较型和思辨型类题型进行了改良,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以及培养现状,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建构具有个体差异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形成学生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新版教材的习题设计更注重大概念、实践性和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新版教材习题的设计意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后习题的学习价值;只有从新教材中各种类型习题的设计意图出发去针对性地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提升其生物学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旧版生物学习题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遗失声明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