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策略下小学数学阅读教学

2021-12-08 03:25王甦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圆片陌生化数学知识

王甦

(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学生阅读,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陌生化的教学策略,强调的是把教学内容经过一定的加工使学习者感到新鲜、奇特、陌生,从而催生学习兴趣,进而激发自主探究的强烈意愿。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陌生化”策略指导下的数学阅读,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营造数学学习的现场感,[1]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陌生化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面对新的知识,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对新知识的学习造成障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预设,这时有效情境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陌生化策略的指导下,运用新的导入方式,用实物道具、新奇的故事,或者借助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导入,并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导入环节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通过分享、质疑、讨论,让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认识时间》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景,明明是个标准的“马大哈”,他常常把数字写错,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以至于看错时间造成错过表演,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来给他做了个高倍的近视眼镜,还做了一个可爱的小放大镜来逼真模拟,让学生们感受到,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细致认真。在有趣的课堂导入中,激发了学生自己深入挖掘课堂所学知识的兴趣,大家纷纷表示想要帮助“马大哈”学会看时间。在阅读数学信息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小明看钟面的时候存在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呢?学生自己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发现: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当分针不指着12,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时,刚过了数字几就是几时;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也可以看大格,每一个大格是5 分,数一数走了几个大格,就知道是几分了。在贴近生活的陌生化导入中,阅读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更好地感悟到数学和实际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个看似陌生的生活情境中阅读理解,善于、乐于深入挖掘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关注到此年龄段的学生所认识的汉字有限,如果一味地代替学生解读数学文本,就失去了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机会,久而久之让学生丧失了数学阅读的能力,也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因此在导入环节中,在生活化的情境铺展开来的同时,教师已经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悄无声息地帮助学生有效培养了数学阅读的能力。

二、陌生化的合作解疑,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障碍

经过十多年的课改探索,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监督者、指导者转变,[2]这样的角色转变,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应该开展数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解答问题的能力,还应该结合新课标的理念,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育理念,用“合作巧解疑”的方法来进行课堂的架构,学生们虽然也有了一定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精神,但是受年龄及学习能力所限,在合作上还是会遇到许多障碍。教师在此时充当好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合理安排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时间。[3]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在讨论层次、讨论问题、讨论方法上给出一定的指导方向,用打破常规的陌生化的解疑,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妙趣横生,然后让各个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阅读与探究成果,最后根据具体的成果进行科学归纳与总结。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探索图形》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这节课时,“数数涂色的面有几个”,当学生面对单一的图形的时候,很容易就能数出来,但是当多个图形叠加,有的学生就不能一下数出来了。那些因为重叠而被遮挡的面,有的学生也会把它们算上。这时候,教师并不是一开始就进入正题,而是先让学生尝试自己阅读;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采用“动手折叠单个立体图形”的方式,并在那些看不到的面上,做上明显的标记,来帮助自己观察隐藏的面。这时会观察到,在一些小组中空间想象能力较好的学生在指导一些空间观念较弱的学生对隐藏面进行涂色,以便于观察,并进行一定的讲解,在讲述与倾听的过程中,突破理解的障碍,增强数学阅读的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解决能力。以此为前提,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把刚才折叠的同样大小的立体图形进行一定的实物组合,在组合过程中,小组中的同学一边摆,一边数一数涂色的面一共有几个。学生们在合作中,不仅找到了隐藏的面,更获得数学乐趣,也在解惑的过程中,锻炼了自我表现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在陌生化的合作过程中化繁为简,小组成员共同建立数学模型,增强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合作发展的意识,感悟到生活中的数学,更多的应该是“趣味化的发现”。

三、陌生化的课内外拓展,激励学生自主探究挖掘

数学教材在呈现形式上是现成的,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和丰富的思维过程,学生只有在认真地数学阅读之后,才能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教材中的任何一个内容都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在深入阅读之后,对教材进行拓展改造,不但可以帮助教师挖掘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更加明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更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更能感悟到数学知识的神奇。为学生提供的数学阅读资源,应当结合学生习惯于接受直观事物的特点,这种类型的阅读资源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图文结合的形式直观性强,能够帮助低年级学生初步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信息技术手段也是激发数学阅读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交互式课件所提供的全方位感官刺激之下,学生产生了极大的阅读兴趣,更愿意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摆一摆想一想》时,在之前的教学中,都只教到9 个圆片为止,学生通过猜、摆、验等活动,已经总结出了用9 个以内的圆片摆出100以内的数,其实就是十位和个位上圆片的个数相加的和等于圆片的总个数。在一次课堂上,教师尝试了拓展教材,采用了递进式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阅读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教师把圆片的个数增加到了10 个及以上时,不断追问:

师:还记得我们刚才发现9 个以内的圆片摆成100 以内队数有什么规律吗?

师:现在我们是不是也不用摆就能知道10 个圆片能摆出那些数了呢?

师:真的像你们说的那样吗?

师:现在的规律是什么呢?

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们感受数学阅读的层层推进,学生们有的摆一摆,有的画一画,有的写一写,很快之前发现的规律就不能完美的应用了,也让学生知道了,有的时候数学的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某些规律只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才使用,在数学王国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未知规律等待我们去探究。

通过多样的陌生化教学帮助学生走进数学教学,感悟数学中的魅力,实现一种崭新的数学理解,并且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以不同的方式将数学阅读的教学渗透其中,以期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达到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实现“以新奇主导创新”的数学知识建构模式。

猜你喜欢
圆片陌生化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用圆片摆数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拼成一个圆片
小灵通取圆片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