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超声参数与SUI患者肌纤维疲劳度和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1-12-09 10:21吴晓莉李可基李玉峰何彦玲母春玲
重庆医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肌纤维盆底膀胱

郑 秀,吴晓莉,李可基,李玉峰,赖 苹,何彦玲,母春玲,罗 红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617000)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为临床常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分娩后,是影响女性产后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1-2]。全球范围内的SUI平均发病率高达27.6%[3]。相关研究显示,妊娠和阴道分娩是引发盆底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4]。早期明确SUI病情,对指导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既往临床多根据患者症状、指压试验、尿动力学试验、盆底肌力测试、磁共振、X线技术及尿垫试验等对SUI进行诊断及病情程度评估,但均存在一定局限性[5-6]。盆底超声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可准确判别盆底的结构,且具备实时、便捷和无辐射等优势,在SUI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临床重视[7]。盆底超声可作为SUI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的重要评价依据[8-9]。本研究探讨盆底超声参数与SUI患者病情程度、肌纤维疲劳度的关联性,旨在为SUI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本院SUI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34岁,平均(28.65±2.67)岁;分娩方式:剖宫产29例,阴道顺产43例,阴道助产74例;体重指数(BMI)19.2~27.6 kg/m2,平均(23.66±1.96)kg/m2;新生儿体重:<4 kg 102例,≥4 kg 44例。纳入标准:(1)符合SUI诊断标准[10];(2)均为产后发生SUI;(3)自然受孕、单胎妊娠或足月分娩;(4)年龄小于或等于35岁;(5)首次发病;(6)既往无盆底疾病史;(7)患者知晓本研究,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严重感染性疾病;(2)精神疾病;(3)心、脑、肝、肾功能严重障碍;(4)血液系统疾病;(5)新生儿存在严重疾病或死亡;(6)严重营养不良;(7)合并其他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170002),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盆底超声检测方法:入院当天均行盆底超声检查(采用GE Voluson E8型超声诊断仪,探头型号RAB6-D),膀胱充盈尿量小于50 mL。患者取截石位,分别在Valsalva状态、静息状态时经会阴径路显示矢状面耻骨联合、尿道和膀胱声像图,见图1。以经过耻骨联合后下缘,与耻骨联合呈45°的连线作为水平参考线,分别测量Valsalva状态、静息状态时膀胱颈移动度(Mu)、膀胱尿道后角(α)、膀胱颈旋转角度(θ)和膀胱颈下移距离(X)等。SUI病情程度判定方法[11]:根据SUI问卷评分(SS)判定,4~15分为轻度,16~24分为中度,25~35分为重度。肌纤维疲劳检查方法:采用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MLD A2标准版,对患者盆底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及疲劳度情况进行检查,参照相关文献[12]进行分级评估。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所有患者均行肌肉等张收缩锻炼,指导患者放松腹部、大腿肌肉,收缩盆底肌,持续时间大于3 s,然后放松盆底肌,并再次快速进行3~4次,放松6 s后进行下一轮的重复收缩锻炼,持续15~30 min,每天3次。治疗2个月后评定疗效,疗效评估标准[13]:SUI症状消失,不再出现遗尿现象,或遗尿现象明显减少,经盆底超声检查各项结构指标恢复正常或有明显改善,为疗效良好;SUI症状及超声下结构指标无改善为疗效不佳。

A:静息状态;B:Valsalva状态。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不同病情程度SUI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BMI、受教育程度、年收入、分娩方式、会阴情况、流产次数、既往分娩次数、新生儿体重及盆底超声参数。(2)比较不同肌纤维疲劳情况、不同疗效SUI患者盆底超声参数。(3)分析盆底超声参数与肌纤维疲劳度、SS的相关性,以及其预测SUI疗效不佳的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年收入、分娩方式、会阴情况、流产次数和X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既往分娩次数、新生儿体重、θ、Mu、α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病情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BMI、既往分娩次数、新生儿体重、θ、Mu、α均为SUI病情程度的影响因素(P<0.001),见表2。

2.3 盆底超声参数与SS相关性

SUI患者X与SS无相关性(P>0.05),θ、Mu、α与SS呈正相关(P<0.05),见图2。

表1 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146)

2.4 不同肌纤维疲劳度患者盆底超声参数比较

盆底肌纤维疲劳度正常患者θ、Mu、α较盆底肌纤维疲劳度异常者低(P<0.05),X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2.5 盆底超声参数与肌纤维疲劳度相关性

θ、Mu、α与盆底肌纤维疲劳度呈正相关(r=0.605、0.596、0.741,P<0.001),X与盆底肌纤维疲劳度无明显相关性(r=0.339,P>0.05)。

2.6 不同疗效患者盆底超声参数比较

疗效良好者θ、Mu、α较疗效不佳者低(P<0.05),X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2.7 盆底超声参数对SUI疗效不佳的预测价值

ROC曲线显示θ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815,95%CI为0.743~0.875,临界值为37.3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74%、59.84%;X预测的AUC为0.511,预测价值较低,见图3。

表2 病情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图2 盆底超声参数与SS相关性分析

表3 不同肌纤维疲劳度患者盆底超声参数比较

表4 不同疗效患者盆底超声参数

图3 盆底超声参数对SUI疗效不佳预测的ROC曲线

3 讨 论

超声是目前临床诊断女性盆底疾病的首选方法之一[14]。常规的二维超声即可清晰显示尿道、膀胱等软组织结构,随着三维、四维超声的发展和应用,超声在盆底解剖立体结构、功能评估方面的功能更加完善。笔者采用盆底超声对SUI患者进行检查,发现其盆底器官的移动存在异常,表现为移动范围过大或方位异常等,且随着SUI患者的病情程度升高,盆底超声参数θ、Mu、α逐渐增加。由此可见,盆底超声可通过对SUI患者膀胱颈旋转程度、移动度、活动性进行准确评估,从而判定患者病情程度。本研究结果还发现,BMI、既往分娩次数、新生儿体重也与SUI病情程度显著相关,其原因在于:BMI、新生儿体重较大等均会增加盆底的负荷,导致盆底肌肉纤维化、变性,筋膜受牵拉甚至发生断裂,而既往分娩次数的增加则会增加盆底支持结构损伤程度,从而加重SUI病情[15-16]。SS是反映SUI患者病情程度的常用指标之一[17]。本研究发现,SUI患者θ、Mu、α与SS呈正相关,进一步证实盆底超声参数可良好反映SUI患者病情程度。

既往研究提示盆底肌由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肌组成,前者与维持盆底肌的支持功能有关,后者与盆底肌快速有力的收缩功能有关,盆底肌纤维疲劳度也与SU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8]。本研究结果提示,SUI患者θ、Mu、α与盆底肌纤维疲劳度呈正相关。提示盆底超声参数在评估患者盆底肌纤维疲劳度方面同样具有一定价值。目前,盆底肌训练是SUI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其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19]。但盆底肌训练的治疗效果存在不确定性。本研究通过随访发现,盆底肌训练疗效良好者的θ、Mu、α低于疗效不佳者,因此推测盆底超声参数可能有助于预测SUI的疗效。进一步ROC曲线分析发现,θ、Mu、α预测SUI疗效不佳的AUC均在0.7以上,预测效能良好,尤其是θ预测的AUC高达0.815,可为医生判断患者预后情况提供更准确数据,从而指导相关治疗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此外,本研究发现X在不同肌纤维疲劳度、病情程度SUI患者中均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是SUI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膀胱颈下移,受盆底解剖结构的影响,膀胱颈下移达到一定程度后将不再下移,因此X值不随SUI患者病情加重而增加。

综上所述,盆底超声可清晰显示盆底结构组织,能较好评估SUI患者治疗疗效。盆底超声可为临床评估患者病情提供重要信息,且能辅助临床预测患者疾病转归情况,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肌纤维盆底膀胱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