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2021-12-10 03:06徐丽贤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实践小学语文

徐丽贤

摘要:我国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隨着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对群众的文化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的娱乐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为了让传统文化不在缤纷的各种文化冲击中落后,弘扬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普及到小学生课堂上去,在教育初级阶段加深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不可推卸的一个任务。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能够很好的契合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以语文学科为载体,传播到小学生中去。以语文活动实践的形式去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通过传统文化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知,引导学生去理解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活动;实践

一、引言

随着现在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基础设施的改进和网络资源的发达,教师们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围绕应试教育和题目来展开,需要更注重于学生的思维体系培养,注重他们的核心素养全面培养,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神文化和思想传播到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去。通过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建立健全小学生的道德思想和核心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逻辑思维,在此基础上,更得心应手地学习其他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受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共享的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的中小学生对现代化,西方化的娱乐,更为喜爱,如喜欢打电动,喜欢看小动物的动画片,这些正在冲击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育。作为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外国优秀的文化虽有必要性,但同时更应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能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其中富有健康积极的思想和精神文化,能够很好的帮助小学生建立健全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品德,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大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和宣传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现状

(一)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的课堂文化输出模式僵化

受到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教师课堂授课内容不够生动,传统文化的古诗词与民俗故事的讲解,更多的是走流程,没有更多地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这样的教学课堂下,老师授课就像是在一张试卷框架里,很难延伸出知识的海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很难真正的深入。

(二)教学缺乏活动性

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方式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缺乏活动性,教学活动的展开基本上被束缚在课堂上,很少会有活动化教学,语文教师也很少组织传统文化相关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其实是被动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灌溉式的教育,将知识输入学生的认知,学生没有真正调动自己的主动学习性,学习的效果也很不理想。

三、在小学语文中加入传统文化活动性教学的建议

(一)抓住教材多样性的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其实相比于其他主科来说,趣味性更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抓住教材的特点展开教学活动。比如《曹冲称象》一课的教学,在课文结束后,可以在课堂上现场示范,把曹冲称象的过程换成称小石头等,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体验和认知,从而更深刻地感知到曹冲的聪明与智慧,同时从曹冲身上拓展延伸,向学生普及三国历史知识,认识曹操以及七步成诗的曹植等。从而了解文字、诗词歌赋的魅力,拓宽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创建传统文化为主的活动实践性课堂

在课堂上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并不局限于教案教材内容的讲解,也可以多做课外延展,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比如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节课中,可以老师或学生带一小束茱萸到课堂上。通过现场向学生展示茱萸,提问是否认识及了解其中意思,再引申到传统文化的教学中,让学生知道,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哪一个节日会用到茱萸,最后引申到要传授的内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直观实践性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加深对传统节日重阳节的认知。

在做课外延展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普及不同传统节日的不同习俗,了解这些习俗的起源和意义。再比如中秋节前后,可以利用语文课开展“中秋节分享活动”,让学生从家里带些水果或者月饼。通过一边分享食物,一边畅谈传统节日,品尝着月饼,听着嫦娥的故事[3],激发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热情,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创新传统文化活动评价方式

从语文课程的本质要求出发,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才能不断创造出更大的成绩,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传统文化相关内容教学之外,还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去,将一些课外活动作为教学载体,创设多种评价方式,让小学生在相对自由且灵活的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创设传统文化生活化情景

语文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要促进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场景,使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传统文化,并能够将学习传统文化收获的美好品质实践于生活中。如教学《京剧趣谈》一文,让学生懂得文中表达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了解京剧,如认识脸谱,知道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有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并且尝试着制作脸谱,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理解传统文化,开拓视野,塑造自己的品格与精神,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语文教育,重新认识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的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运用多种活动化学习方式,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实践延伸到生活中,学生就会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实践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