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12-13 09:41邹杰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8期
关键词:反思能力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邹杰

摘要:数学是初中阶段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反思能力则是数学思维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反思能力可以增强其解题能力,确保解答的准确率,更重要的是反思能力的培养还是推动学生思维越来越缜密的最有效方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反思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不仅是实现数学学科高效学习的方式,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因此,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课堂教学的形式、环节等多个角度出发来进行学生反思意识的形成和反思能力的强化,实现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目的,进而促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一、初中数学中反思教学的现状

(一)数学内容和实际脱轨

对于某些题型,教师往往会借助代数来直接设计,却并未意识到数学问题需要和现实生活相结合,那么学生在做题的环节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反感,进而对课堂质量造成影响。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初中生要面对中考,大部分教师都对考试分数非常注重,却无视对学生反思能力和逻辑思维进行有效地培养,特别是初三学生,教师最常用的授课方式就是“题海战术”,想要借此来夯实他们的基础知识,尽管此种方式可以让他们学习到越来越多的题型,但并未重视对他们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最主要的职责就是调动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借此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拓展其数学思维,这才是提高其考试分数的有效方式。

(三)学生缺少学习兴趣

数学和其他学科相比,学习的难度要大,逻辑性的内容很多,再加之某部分数学教师的授课方式老旧,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只要他们没有掌握本堂课的内容,那么在学习其他知识的时候就会尤为困难,这就导致他们无法理解的知识越来越多,对其考试分数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增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相比,初中数学课堂上所涉及的知识不仅在广度上有所扩展,在深度上也有所加深,这就意味着数学学科对于学生而言难度普遍加大。但是,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本身是有特点的,其注重逻辑性和规律性的特性使得知识之间以层层递进、相互连接的方式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够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就能够借助这一知识网络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性记忆,进而提高自身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因此,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实际上,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具备较强的反思能力,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疏漏以及在学习习惯和方式上的不足,进而及时改正和补充,在保证学习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其数学逻辑思维和意识,进而在学习中举一反三,抓住数学知识网络之间的关联进行学习,通过旧知识的掌握代入新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一)借助情境创设导入诱导学生产生反思意识

从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来看,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兴趣的养成、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数学能力的强化三个环节。其中,学习兴趣的养成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基础,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具备一定的兴趣,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够产生实际的效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够有所保证。因此,在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初步反思意识的建立是其中的关键。而之所以在诱导学生初步产生反思意识的过程中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是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在心理和思维的发展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也就使得他们在学习中仍然会对具象化的知识内容有更强的敏感性。但是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再加上传统课堂教学中讲解式的单方面被动教学,使得学生在被动的环境下直面抽象性知识并且直接进行学习记忆,其教学效果自然无法提升。而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来进行课堂的导入则能够在课堂开始的階段化抽象为具象,使数学知识以更加贴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在情境中,教师可以利用其整体内容和过程来促使学生反思能力地萌发,具备初步的反思意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后续的课堂学习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使学生的反思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提升。从这一教学环节的具体实现形式来看,教师主要需要关注情境创设的内容和过程。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和案例来进行情境的创设,提高教学情境的代入感,增强情境案例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将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其次,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展现形式以及教学目的,也就是说,教师进行情境创设导入课堂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反思意识。所以,在整个情境中教师需要通过案例的分析以及任务设置、交流讨论等环节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情境案例进行反思,从而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反思的意识。再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方式来完成情境的创设,增强情境的趣味性以及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通过课堂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形成反思习惯

在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出于对知识难度的考虑,往往希望通过更加详细的分析讲解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因为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学生难以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探究来完成过于复杂的知识学习,所以用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节省出学生探究的时间用来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记忆以及习题的练习。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课堂模式确实节省了时间,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但是从教学的结果和效果上来看,反而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做了大量不必要的重复低效的学习活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自然也就无法起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时,必须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进而强化其反思学习的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结合其教学目的来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

具体来说,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除了通过情境创设的形式完成课前的导入之外,在正式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自主探究式教学,以学生分组的主题探究来完成知识内容的自主学习。其教学的主题可以结合导入环节的情境,以其中涉及的案例的解决作为主题探究的核心任务。然后教师需要结合教材中的学习内容来设置探究任务,而这一部分也就是养成学生反思习惯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设计探究任务时,可以结合新知识的学习增加与其相关联的旧知识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养成借助对旧知识的反思来理解新知识的习惯。而在解决应用案例时,教师则可以在任务中增加同类型应用情境拓展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反思知识现实应用环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这样的课堂任务,学生能够逐步习惯这样的数学学习方式,进而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才能不自觉地对这一习惯加以应用,真正强化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反思能力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教师就需要借助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巧妙设置数学习题,联系现实生活布置案例等诸多方式来开展授课,以此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从而为其将来的进步和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欣土反思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试金石一--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策略运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1(8).

[2]张立祥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33).

猜你喜欢
反思能力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性学习的运用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