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2021-12-13 17:33刘桂娥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初中

刘桂娥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受到了高度关注,因为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出现错误的思想观念,且学生行为习惯也会出现变化,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不断革新教学思维,转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引言:日常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学素材,各个学科都与生活实际具有紧密的关联。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单单停留在口头教学上,而是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利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保证可以有效提高课程自身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正确思想道德观念意识。

一、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降低教学的难度

道德与法治知识中的道德理论,是伦理学与哲学观点的结合,法治更是法律法规的体现。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些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和复杂,如果学生只靠死记硬背,不仅难以真正理解知识的含义,还会影响其学习效果。而传统教学理念中的格物致知这一概念,主要是阐释由感性过渡到理性的认识,需要学生要感性的认知材料,以便其建构层次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就是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素材,并将其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里,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知,从而深化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充分吸收,最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增添学习的乐趣

正因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抽象性特点,加之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知识点多,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纯理论知识教授,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枯燥和课堂的沉闷,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甚至部分学生容易产生抵触的心理。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进一步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更利于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收集生活素材,完善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因为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理与探索心理,喜欢一切新鲜有趣的事物。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际教学进程中如若一味对照教材进行讲授,将会很难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仅教学素材十分有限,教学氛围也无法有效形成。在新课程标准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收集并总结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创设生活化课堂,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样在充盈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悟的作用,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网络改变世界”这一课程时,就可以在实际教学进程中向学生引进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抖音”这一视频软件,同时应用手机与学生一同拍摄抖音短视频,教师与学生共同操作进行视频剪辑以后发布到软件之中,并经由多媒体技术大屏幕向学生展示播放,共同讨论其他人为视频的点赞与评论,促使学生可以切身体悟互联网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紧密地联系,了解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并同时提高学生自身正确应用互联网的能力、牢固把控互联网自我保护的水平,从而可以抑恶扬善,享受健康绿色的互联网世界。

(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将教学方法重视起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要保证生活化教学能够为学生思想观念意识的提升带来帮助,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带来帮助。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教学活动、情感引导、生活实践等教学方式应用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演练,让学生直观了解到知识如何在生活中应用。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正确了解所学知识。

(三)结合时下热点新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并根据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为学生适当地引入一些时下的国内外热点新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以此来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同时,现实生活是建构学生意识形态的基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素养,所以教师将生活中的事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既能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又能增强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促使学生在解读与分析相关的事件中,从中汲取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并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是非观,从而促进学生的政治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比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中的《法不可违》一课时,需要学生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刑法的种类,树立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逐渐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行为的能力。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热点新闻事件,合理地挑选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解读与分析,去了解当事人触犯的法律、违法的种类及处置的刑罚,同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法律的威严,明白法律规定不能做的事情一定不要做,任何人都要为自身的违法行为负责,以此来构建学生的法治观念与责任意识,从而成为一个知法守法且爱法的人。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巩固学习成效

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的进程中,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引领学生应用自身所学到的知识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在巩固复习课堂中学习的知识与学习成效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水平,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師在向学生讲授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这一课程时,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课堂作业,让学生写一些自己想对亲人说的心里话,在写完以后学生可以选择公开念一念,也可以选择收藏在笔记本中。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为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作业,也是一项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化作业,即引领学生应用课后时间,为自己的父母做一顿简单的晚饭,从食物材料的准备到烹饪,再到洗碗收拾桌子等都经由学生自己负责,同时,让学生将自己进行晚餐制作与制作成果通过照片的方式记录下来,形成文字类型的感悟。从而在实际实践作业的带领下,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家人平时对自己的付出,并通过这一实践作业的机会,拉近学生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增进课本中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对于家庭与家人的爱。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仅需要关注以上问题,还需要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来,并结合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优化,以保证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还要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进而加深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正确思想道德观念意识,并为学生未来人生发展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惠娜.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20(33):73-74.

[2]黄巾.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窗(教师版),2020(08):64.

[3]张勇.初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33):33-34.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初中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