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2021-12-14 04:08谢维峰李旻晶陈洋洋
山西农经 2021年23期
关键词:乌拉圭出口额印尼

□谢维峰,李旻晶,陈洋洋

(1.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48;2.武汉轻工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48)

随着“一带一路”签约国不断增加和相关贸易政策地完善,各主体贸易往来愈加频繁。2013—2018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已突破6 万亿美元,主要贸易交通工具“中欧班列”以每年超70%的开行数量增长率运送双边和多边贸易货物,货物类别从电子用品逐步扩大到生活必需品。

中国农产品供给市场和需求市场庞大。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依靠自身资源优势和产品种类优势与中国农产品市场产生互补。何敏等(2016)[1]认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互补大于贸易竞争。谢涛(2017)[2]发现中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保有较大的贸易潜力。李金叶和谷明娜(2018)[3]认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优势是分区域存在差异性的,应改善贸易结构进行国际间贸易。吴莉婧和谢淑华(2016)[4]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虽然会导致国内农产品市场受到冲击,但会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1 数据选取与贸易概况

农产品贸易额数据来源于UN Comtrade 中2008—2017 年统计数据,取SITC 分类中第0、1、2、4 类商品,其中第2 类根据商品属性除去第27、28 章。第0 类农产品包括食品和活禽,第1 类农产品包括饮料和烟草,第2 类农产品包括皮、油料、天然橡胶、木材、纸、纺织物和动植物材料等不能食用的原材料,第4 类农产品包括各类动植物的油脂。

研究对象选取2013—2017 年与中国进行农产品贸易总额前10 位的“一带一路”国家,分别是泰国、印尼、俄罗斯、新西兰、韩国、马来西亚、越南、智利、乌拉圭、意大利。相关数据中,缺失泰国于2017 年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总额,但5 年内中国与泰国的农产品贸易总额和进口额居10 个国家首位,因此亦保留泰国的贸易数据。

中国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进口第0 类和第2 类农产品约占总农产品贸易进口额的85%以上,其中第2 类农产品占比50%,约1 138.59 亿美元。“一带一路”主要国家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绝大部分为第0 类产品,约为农产品总进口额的75%,贸易额为498.71 亿美元,其次为第2 类产品,约占20%。

2 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RCA 分析

RCA 指数:RCAax=(Tax/Ta)/(Twx/Tw)。RCAax表示a国的x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比较优势,Tax表示a国x类产品出口总额,Ta表示a国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Twx表示基于国际市场中x类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Tw表示世界所有国家出口的所有商品贸易额。RCAax<0.8、0.8≤RCAax<1.25、1.25≤RCAax<2.5、2.5≤RCAax分别表示a国x类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呈现比较劣势、中等比较优势、较强比较优势、极强比较优势。

2.1 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RCA 总体分析

中国农产品RCA 指数长期稳定在0.35 左右,呈现比较劣势。一方面,中国人口总量大,农产品国内需求高,现有农产品生产量自给占比高,对外贸易比率较低。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提速增量,大量务农人口转向二三产业,小农经济导致的非现代化、专业化农业生产进一步制约了产业发展。

乌拉圭、新西兰、智利和印尼农产品呈现极强比较优势。作为拉美地区中等发展水平国家,乌拉圭十分依赖对外出口贸易,农产品出口额常年占其所有商品出口贸易总额的70%以上。新西兰以农牧业为主,农产品出口额在所有对外商品出口贸易额的占比近年来高达70%。智利作为拉美地区较发达国家,渔业和农业是该国国民经济支柱。印尼国内农产品生产量大,印尼政府部门通过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推进产品出口,近10 年其农产品出口额占对外商品贸易总额的20%。

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近年农产品贸易都呈现为较强比较优势,但3 国比较优势都在逐年降低。泰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主要源于自身农产品对外贸易市场减少、主要贸易伙伴购买力下降、其他商品出口额增速较大。越南具有低廉的劳动力,越南政府近年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使其商品海外出口额猛增,但农产品出口额增速较低。

意大利和俄罗斯农产品表现为中等比较优势。意大利对外贸易额处于波动状态,农产品对外贸易增速明显。俄罗斯对外商品贸易额锐减,农产品对外贸易增速明显。

韩国农产品表现为比较劣势,主要由于其为重化工业发达国家,农产品大量依靠进口。

2.2 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农产品贸易RCA 分类分析

2.2.1 第0 类农产品

中国在该类农产品上为比较劣势,主要原因为国内初级农产品种养殖机械化程度低,需要大规模进口,而受限于中国严格的粮食出口政策和规定,中国粮食绝大部分进行自给和战略储备。

新西兰、乌拉圭、智利3 国在第0 类农产品中具有极强比较优势。新西兰拥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和世界第四大专属海域经济区,羊肉和羊奶出口量稳居全球首位,渔业发达。乌拉圭农牧产品加工业是该国的第一大工业。智利渔业和水果资源丰富,近年第0 类农产品出口额占所有商品出口额超20%。

泰国以稻谷出口为主,耕地面积大,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占全国人口的20%以上,其第0 类农产品具有较强比较优势。近年,越南第0 类农产品RCA 指数从极强比较优势下降到较强比较优势。

印尼第0 类农产品比较优势有所提高,目前为中等比较优势。意大利RCA 指数稳定在中等比较优势水平。

俄罗斯、马来西亚、韩国3 国在该类产品国际贸易中不具备比较优势。

2.2.2 第1 类农产品

新西兰和智利的第1 类农产品具有极强比较优势,主要得益于两国丰富的葡萄酒产量和出口量。其中,新西兰葡萄酒出口额占第1 类农产品出口额的80%,智利则为90%。意大利作为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在此类农产品呈较强比较优势。乌拉圭、印尼、泰国3 国第1 类农产品中等比较优势。马来西亚、韩国、俄罗斯、越南与中国在第1 类农产品中都呈现比较劣势,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对烟草和酒水种类的商品出口政策严格,增税措施较多。俄罗斯和中国都是烟草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烟草贸易出口额小于进口额。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在烟草品类国际市场中普遍存在进口竞争性。

2.2.3 第2 类农产品

乌拉圭、新西兰、智利、印尼4 国具有极强比较优势。乌拉圭第2 类农产品RCA 指数超过14.0,乌拉圭在羊毛出产量和大豆等油脂类农产品生产上占据优势,纺织业是乌拉圭第二大工业。新西兰第2 类农产品RCA 指数值超过了6.0,该国拥有发达的毛毯加工业、造纸业和木材加工业。智利为拉美地区第一大林产品出口国,第24 章软木及木、第25 章纸浆和废纸的出口额占第2 类农产品出口额的90%以上。成衣和天然橡胶是印尼在第2 类产品中主要出口的产品,这两类产业是印尼的两大特色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有较强地位。泰国在第2 类农产品上具有较强比较优势,泰国是橡胶领域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占到世界出口量的40%。俄罗斯森林面积和木材蓄积量都为世界首位,第2 类农产品具有较强比较优势。马来西亚和越南近年第2 类农产品比较优势呈下降态势,已成为中等比较优势,部分原因是国际天然橡胶出口价格降低,马来西亚原木产量减少,越南加强各品类对外出口,导致两国第2 类农产品出口额与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比值明显降低。中国、韩国、意大利3 国第2 类农产品均为比较劣势,3 国之间竞争性大于互补性。

2.2.4 第4 类农产品

除印尼和马来西亚外,中国和“一带一路”主要国家在第4 类农产品比较优势普遍不高。印尼和马来西亚得益于丰富的棕榈油资源,在第4 类农产品上具有极强比较优势。印尼的棕榈油产量和出口量增加,使之比较优势扩大。马来西亚的棕榈油由于种植面积和树龄老化等因素,出口额有所下降,因此第4 类农产品比较优势有所降低。乌拉圭、俄罗斯、意大利为中等比较优势。中国与其余国家在第4 类农产品上为比较劣势,国际贸易中竞争大于互补。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总体上,中国农产品对外竞争性弱、依赖性高,中国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皆不具备优势,国内庞大的需求量和并未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限制了农产品生产量和对外出口。中国农产品出口额高于所研究的其他国家,但占所有商品出口额比例小,呈现比较劣势。乌拉圭、新西兰、智利、印尼4 国农产品贸易具有极强比较优势,除乌拉圭外,其余3 国RCA 指数呈稳定上升趋势。泰国、越南、马来西亚3 个东南亚国家农产品贸易都为较强优势,但由于市场、产业扶持转移等不同原因,优势有所降低。俄罗斯和意大利呈现中等比较优势,且都在稳定增大。受限于本国土地资源和产业因素,韩国不具备比较优势。

分类研究上,中国对于烟草、饮料、油料、橡胶、木及纸类、动植物油等产品进口依赖度高。所研究国家的烟草和油料出口额和比重都不大,中国应寻求其他出口大国进行贸易采购。丰富的葡萄酒资源使新西兰、智利、意大利3 国此类农产品贸易呈极强或较强优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得益于丰富的橡胶资源,俄罗斯得益于丰富的林业资源,这4 国在对应农产品上具有极强或较强比较优势。印尼和马来西亚有丰富的棕榈树资源,在此类农产品贸易中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

3.2 建议

3.2.1 推进现代化建设,保障自给能力

在稳定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生产用地流转制度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规模化种养殖和生产,提升生产利用率和抗风险能力,减少边际成本,从源头提高产量和降低价格。

3.2.2 推行供给侧改革,提高产品附加值

大力发展优质、绿色农业,促进农产品生产原料产量、质量双丰收,提高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培育一批规模大、技术新、附加值高、前景优的龙头企业,实现国内农产品生产由初级加工向精细化、绿色化、健康化转变,严控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适应国际需求[5]。

3.2.3 打造品牌,促进国际化营销

政府和企业应提高品牌意识,联合发力,针对不同市场、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牌宣传,推进以地域农产品品牌为引领、企业品牌和产品为补充的融合营销策略。

3.2.4 扩大贸易来源,实现多元化进口

紧紧依靠“一带一路”布局,利用“中欧班列”“进博会”等便利因素,根据农产品品质和价格等指标,扩充农产品贸易伙伴,降低“买进来”的成本和提高“卖出去”的利润,同时规避不确定政策和产量因素发生时的风险。

猜你喜欢
乌拉圭出口额印尼
印尼出手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乌拉圭暂停对台免签
印尼举行反恐演习等四则
透过数据看乌拉圭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
2014年4月1-15日越南胡椒出口额达7 830万美元
2014年第1季度越南农林水产品出口额达6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