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对策调查研究

2021-12-14 04:08樊家进
山西农经 2021年23期
关键词:村落文化遗产传统

□樊家进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4)

1 研究背景

周乾松(2013)[1]提出,传统村落俗称古村落,是承载历史文化传统的较大聚落,或多个聚落群体形成的自然村落、村庄区域等。传统村落一般有百年甚至数百年的悠久历史,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历经发展所积累下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成果,是我国广大乡村传统历史文化的物质文化载体,维系着中华民族最为强烈的“乡愁”。从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看,我国传统村落为数众多,其不仅有厚重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自然生态遗产,因而具有较为独特的文化价值,是我国数千年来传承的农耕文明的成果与精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赴农村考察,都非常关心当地的生态保护和发展状况。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特别强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要保护好传统村落。近年来,传统村落保护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和重点问题。

无可否认,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问题日益凸显。通过近年来的多次调研发现,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务工、经商,尤其是随着乡村文化精英出于各种利益考虑纷纷走出家乡,不少村落被空置,甚至遭遗弃。很多早至明清、晚到民国时期样式精美独特的建筑物,由于年久失修和维护不当逐渐坍塌毁坏,村落传统物质文化载体日趋边缘化甚至消亡。传统村落保护已经到了临界点,解决得好,传统村落文化就能够传承下去,否则,将面临失传断代的局面。传统村落保护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加以解决的地步。

2 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2012 年12 月至2019 年6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公布了5 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共有6 819 个村落入选,山东省济南市有12 个传统村落入选其中。中国传统村落的入选标准是历史文化积淀较为深厚,选址格局肌理保存较完整,传统建筑具有一定保护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良好,村落活态保护基础好[2]。

为掌握列入名录的传统村落保护现状,对山东省济南市辖区内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12 个传统村落进行了调研,分别是章丘区朱家峪村、三德范村、博平村、东矾硫村、梭庄村、袭家村;平阴县东峪南崖村;莱芜区卧云铺村、马杓湾村;长清区方峪村、双乳村;历城区石匣村。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历史建筑遗存、周边环境、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等方面。通过调研,了解以上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状况,并对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使用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加以记录;期间,还走访了数十家农户,了解了这些传统村落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沿革、民间传说、风土人情等传统民俗与文化,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的项目如青野村“五音戏”、三德范村“扛芯子”与村民进行了随机访谈。

根据调研和随机访谈结果来看,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情况堪忧。当然,也有个别村落由于某种缘由得以妥善保护,并成功进行了旅游开发,成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比如章丘区朱家峪村。该村由于电视剧原因(《闯关东》的外景地)保护起步较早,村落现状保持得较好,较完整地保留了古祠(朱氏家祠)、古庙(关帝庙、文昌阁)、古宅(朱开山故居、进士故居等)、古校(山阴小学、女子学堂)、古戏台、古树、古泉(长流泉等)、古桥(康熙双桥)和古道(义路)、古墙等建筑格局。自电视连续剧《闯关东》之后,又有《南下》《知青》《靠山》《老农民》等30 多部影视剧在此地拍摄,因而具备了良好的保护和活化条件。目前,当地旅游开发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门票价格为40 元。相比之下,其他古村落保护问题较多,令人担忧。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6 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传统村落保护中,当地政府经费统筹力度不够、保护经费匮乏。据当地村民介绍,没有政府相关经费支持,如果需要维修,资金只能由村民自筹。

第二,由于历史等原因,传统民居产权状况不清。产权不清的情况下,维修保护只能“挂空挡”。

第三,缺乏专业技术服务与管理力量,不少样式精美的古建筑由于维护修缮不当,多年失修,逐渐坍塌毁坏。这一状况在长清区方峪村尤为严重,很多古建筑房顶坍塌,有的只剩外横墙。

第四,传统村落目前存在“多头管理”的弊端,保护机制相对滞后。从传统村落名录发文机构可以看出,有国家文物局、国土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旅游局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其工作范围和职责都与传统村落保护有关[3]。

第五,文化精英匮乏,民俗文化传承困难。调研的传统村落“空心化”严重,多见老人及儿童,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出现断层。据章丘区三德范村的老人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五音戏”等仅在春节期间才能临时召集回乡过节人员表演,平时则难以为继,面临失传风险。

第六,宣传与保护方式方法简单、落后。在“互联网+”时代,对于传统文化村落的宣传与保护资料,除中国传统村落网有大量相关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旅游者、自媒体有少量文字或图片记录外,传统村落鲜见于互联网,“养在深闺人未识”对于传统村落保护非常不利。调研发现,济南市辖区内列入国家名录的传统村落,只是在牌楼一侧悬挂有济南市人民政府统一制作的《济南市历史建筑普查建筑》标牌,上面用中英文标明了该建筑物的名称、建筑年代、建筑特点。如果想要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等重要信息,则无从查询[4]。

3 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对策和建议

由于经费等掣肘,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不可能“雨露均沾”,需要由政府组织专家按照一定的标准认定,对确实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目前已经列入名录的传统村落,可以作为下一步保护与活化的重点,由政府出面落实具体保护措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村落保护和活化问题,需要在以下7 个方面“对症下药”。

3.1 落实维修保护资金

维修保护资金需要政府出面才能有效解决。建议当地政府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将传统村落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3.2 明晰产权和责权划分

建议由政府牵头,探索传统村落多元化保护方式,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赠、租赁、投资入股等方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明晰责权。这一举措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3.3 成立维修保护队伍

鉴于传统村落保护涉及建筑学、地理学、民俗学等多个领域,要建立起一支传统村落维护专家技术队伍。应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修缮维护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采用传统材料,使用传统技术,由懂得传统建筑工艺的工匠进行施工维护,修旧如旧,保持原有的建筑风貌[5]。

3.4 理顺传统村落管理机制

目前,传统村落的保护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等多个部门参与管理。多部门管理,貌似齐抓共管,但实际难以落实主体责任。从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看,多头管理存在一定弊端。问题的根源在于如何对传统村落进行合理定位,以便于对其进行有效的归类管理。因此,建议国家尽早理顺传统村落管理机制,将保护责任落实到位,从而做好这项工作。

3.5 建立和壮大乡村文化队伍

传统村落保护不仅涉及物质文化遗产,还应把乡村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并纳入保护范围。从一定意义上说,乡村文化是传统村落的“魂”,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活化,很大程度上在于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振兴。要建立和壮大一支专职的乡村文化队伍,把乡村中原有的戏班子重建起来,把原有的戏台子重新利用起来,不定期进行文化演出,把传统村落中的乡村文化遗产如“五音戏”“扛芯子”等传承下去,留住传统村落中乡土文化的精髓[6]。

3.6 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技术扩大传统村落影响

建议当地政府积极调动各方社会资源,挖掘、整理村落历史文化、建筑风貌、营造技艺等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专门人员编写村落史志;借助互联网技术和VR 技术,建立传统村落数字化博物馆;完善互联网上传统村落的古建筑信息,参观者通过网上浏览或者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就可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传承,使传统村落文化呈现数字化、多维化。加大媒体宣传力度,通过电视、专题、自媒体和公众号等现代传播方式,使传统村落走进公众视野,从而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7-8]。发挥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强大优势,对于传统村落的宣传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3.7 适度开发激活传统村落发展

鉴于目前济南市已有像章丘区朱家峪村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的成功范例,要鼓励采用多种方式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不破坏基本建筑结构的前提下,利用传统建筑开办文化场所,组织村落民俗文化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本着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适度开发商业和旅游业,例如允许在一些保存状况尚佳的老建筑中开办经营民宿客栈等,建立传统村落旅游专线,吸引国内外游客,从而使传统村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内生动力。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要维护好村民的各项权利,保护好传统村落的乡土文化与自然生态景观。

4 结束语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很多历史文化遗产渐次消失,令人叹息。传统村落作为一个保存相对完整的历史文化载体,拥有非常难能可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得到有效妥善的保护。通过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导,进一步明晰产权和责权,加大维修修缮的保护力度,借助互联网的强大技术优势扩大宣传范围,建立和壮大乡村文化队伍,在维护好当地村民各项权益的基础上适度进行商业和旅游业开发,相信传统村落一定会重焕活力和光彩。保护好传统村落,对于传承中华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村落文化遗产传统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油画《村落》
Tough Nut to Crack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