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合江县人才振兴路径探究

2021-12-14 04:08罗永强杜宇
山西农经 2021年23期
关键词:合江县人才农村

□罗永强,杜宇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四川 南充 637600)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但当前合江县人才匮乏是其发展的瓶颈,为此,对合江县农村人才问题进行调查,以期对合江县人才振兴提供参考。

1 合江县的基本情况和调查方法

合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渝黔接合部,因长江与赤水河交汇而得名,幅员面积2 414 km2,辖19 个镇、两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有91 万人。经过多年发展,合江县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占比较小。合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6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7.6 亿元,增长了6.2%。

文章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实地发放问卷及访谈等方法,对21 个乡镇(街道)的农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对相关领导干部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人才振兴问题。此次共走访12 个乡镇(街道)下的36 个村,共发放问卷300 份,收回问卷295 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90 份,使用Stata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合江县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外流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对土地的依存度明显下降,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城发展。此外,由于城乡居民在收入、就业、环境、卫生、教育、医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差距,大量农村人才流入城市[1],农村“空心化”现象越发明显。

随着“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政策的引导和实施,虽然乡村人才有所增加,但其只是将此作为过渡性工作,服务期满后部分人才仍会选择离开基层。特别是偏远地区,条件艰苦,生产力水平低,使得当地学有所成的大学生和外来人才不愿扎根,导致合江县乡村人才短缺。

2.2 人才结构失衡,素质不高

在合江县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获取到2020 年合江县共有2 486 人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的有1 935 人,占总数的78%,但这些人才主要服务于第二产业,在人才振兴中亟须第三产业和基层组织管理人员带领乡村发展。

问卷数据显示,参与乡村治理的人中,40~45 岁的有53 人(18.26%),50~55 岁的有168 人(57.93%),其中,初高中学历的有185 人(63.79%),这些人主要靠经验开展乡村治理工作,难以适应新知识、新政策和新的治理方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2.3 政府对乡村振兴不够重视

通过对各个乡镇政府网站查阅以及对相关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到政府网站上发布的文件大多为纲领性文件,缺乏实际指导意义。政府将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交由村干部落实,但部分村干部不作为、思想落后,使政策实施仅局限于口号。

调查者中,仅有10%的人了解乡村人才振兴,而且是自己通过网络渠道了解,有53%的人基本不了解乡村人才振兴,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缺乏对乡村人才振兴政策的宣传。从政府财政支出情况上看,用于乡村人才振兴的支出仅占所有财政支出的3%,这对人才振兴只是杯水车薪。

2.4 人才建设体制不完善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合江县人才建设机制不完善。一是培训体系不合理[2],现有培训内容较为单一,在如何获取丰富的信息、如何提高技术等方面涉及较少。目前,相关培训并不能满足合江县对农业技术人员、产业带头人、农村管理人员的需求。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工资待遇较低,本地人留不住,外来人吸引不来,即使留下的人才也缺失积极性和创造性。当问及如何留住乡村人才时,有36.3%的人认为应给予大学生一定补贴,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就业;39.5%的人认为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

3 人才振兴问题的成因

3.1 乡村教育发展落后

乡村教育落后是乡村人才振兴的滞碍因素之一。农村教育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深远,乡村教育发展松茂竹苞,则乡村人才兴,乡村兴。虽然我国的教育经费不断增加,乡村人民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城市居民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基础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导致农民受教育水平整体不高,因此,乡村教育的发展滞后于乡村振兴的实施进度。

3.2 城乡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资源从第一产业转向工业和服务业,使城市得到了不断发展。城市能够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和环境等公共服务资源,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发展前景,为乡村人才提供了更多优质平台,提高了其经济收入增加的可能性,使个人及其家人经济基础得到了改善。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才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

3.3 乡村产业基础薄弱

乡村产业和经济发展状况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决定性因素。产业兴则人才兴,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保障。产业振兴和经济发展使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和生活环境,提升了乡村综合实力。

合江县为农业县,以种植业为主,但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荔枝、真龙柚和金钗石斛为合江县三大支柱农业,近年来,其促进了部分百姓收入增加,拉动了经济增长,但这些产业发展为粗放型、短暂且地区分布不均,很难使乡村发展起来。

3.4 人才培育力度不够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分关注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颁布了《乡村振兴促进法》,给予了更多的支持与保护,但乡村人才仍存在较大缺口,主要是由于当前农村人才教育培训不足,缺乏与农村农业相关的培训机构。

合江县农村人才中心是仅有的一家机构,其培训专业化程度低、培训内容单一、培训人员不固定,加之村民内部无自学组织,导致现有农村农业技术人才、基础人才、管理人才、农村干部等人才能力停滞不前,严重阻碍了农村人才振兴。

4 合江县人才振兴的路径优化

4.1 树立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观念

目前,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为进一步减缓大量农村人才外流的现象,应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农村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把“以农补工,以乡补城”转变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相关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人才振兴对乡村振兴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

4.2 培养本地“引领者”优秀人才

农村本地人才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主体,人才振兴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培养优秀人才,加强其领导能力,培养全局意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制订正确方法和策略。

村委会要优化结构,吸纳村内有能力、有责任、有担当的年轻人,使自治组织具有高知识水平、强服务能力和丰富经验,定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乡村振兴道路。

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人才的振兴离不开对农民主体地位的肯定,要调动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农民各项权利,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并享受其带来的成果[3]。因此,要不断提升农民素质,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培养一批懂农业、懂技术和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使其成为乡村发家致富的“领头羊”。

4.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来人才

除了树立人才振兴观念,培养本土优秀人才,更要“筑巢引凤”[4],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资源流动畅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制订创业、金融扶持政策,推进人才多元化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政府资金应该向乡村倾斜,改善乡村水、路、电、网等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城乡基本服务一体化,特别是教育、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还要提升乡村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乡村,让人才愿意留在农村,助力乡村振兴。

4.4 完善乡村人才建设机制

目前,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培养方案和规划。人才的培养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制订科学的培养计划,依靠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建立人才信息数据库,根据本地区未来发展规划,预测未来人才缺口,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进人才。

政府应该重视高校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鼓励其到基层历练,成为乡村发展的后备人才。同时,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制订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及相关管理办法,给予物质和精神激励,以此鼓励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设。

猜你喜欢
合江县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合江县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以1957—2017年为例
合江县中学生体育素养现状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新农村 新一辈
张臣杰国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