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发现,实现创新

2021-12-14 13:43王婷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7期
关键词:鸡兔同笼小棒长方形

王婷

摘要:当前社会致力于教育和培养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年轻一代,知识技能的灌输和提高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生存和学习需要,只要老师在课堂上把握好学生的思维脉搏,遵循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方向,才能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习惯,才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全面发展。因此本文我将基于自己的教学实际案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参与学习,实现创新。

关键字:小学数学;创新思维;教学案例

引言

作为一门实践性以及操作性相对比较强的学科,数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师需要积极的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及手段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保证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自身的全方位成长与发展。

一、放慢课堂,打开思维通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應该急于追求快速到达“行程”的终点,而是要引导学生漫步在这个意外的思维通道,领略到美丽的图景。

如,我在执教四年级下册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就曾偶遇过这样的“美丽图景”。我在这个环节中基本没有发言,就是一个忠实的聆听者。放慢课堂,学生在相互争论、追问中,虽然面红耳赤,但机智、灵动地把问题解决了,下面是相关教学片段:

通过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后,开始进行巩固训练。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出示课件):前三个图,学生能根据概念很快的判断出来,第四个图,长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1:这是长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名字不一样,便信心满满的回答,只看简单的表面现象,没有想其它理由)

学生2:不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这些角都是些直角。

师:这个同学从“角”的方向去思考了。

思考片刻后,另一学生高高举起小手,非常着急、非常激动

学生3:我认为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但还没想好理由,只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学生反驳:我认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不是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角是由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组成的。

学生3:可是,请你看看,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呢?"“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师:用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做解释,很权威。

学生4补充:耶!对呀,判断平行四边形不需要看它的角是钝角、锐角、还是直角。

学生1:好吧,我服了你。

学生2:谢谢你同学,我明白了。

在全场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孩子们自主探索、互动交流,得出了结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堂课完全走出了我原有的设计,也“打乱”了我原有的教学节奏。于是我放慢课堂节奏,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因势利导,多给学生思辨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就会走向深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品质,应避免学生思维长期寄生在教师思维意志上面,成为教师思维的复制品。因此通过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开发学生思维,让数学课堂时刻充满生成之美。下面是我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的教学片断:

有了前面的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我搭建了两个实验探究平台。

活动1:摆一摆,猜一猜

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任意剪成3段,摆出三角形。待学生操作后反馈,有的学生很容易就摆了出来,有的学生怎么也不得其法。于是我引导猜想:有的同学用三根小棒轻而易举的就摆出了三角形,而有的同学剪的三段小棒却没有摆出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摆成三角形,那么三根小棒能否摆成三角形,可能跟什么有关呢?学生讨论片刻后,可能有学生想到,就提出猜想:跟小棒的长短有关。

活动2:摆一摆,想一想

我先让学生们自行组队,四人一组,一起进行实验探讨。然后我要求学生们从3、4、5、8厘米长的小棒中任选两根,与固定的8厘米长的小棒摆三角形,看能否摆成。小组分工,边摆摆作记录,并思考究竟怎样长度的小木棒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

实验结束后,我邀请之前失败的同学来谈谈收获。

学生汇报:我没摆成三角形是因为较短的两根小棒合起来与第三根一样长,这样中间就顶不起来,就不能形成三角形,这次我把短的换长了就摆出三角形了。

通过上述实验,我帮助学生们进行语言总结,得出初步结论: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就能摆成三角形。

三、合理利用数学文化,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小学“鸡兔同笼”一课时,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重视解题方法的传授,也有部分老师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但这只是完成了部分教学目标,没有充分深入[1]。因此我在经过探究与论证后,我决定尝试开发关于“鸡兔同笼”的校本融合课程,并确定了课程主要包含以下部分:“鸡兔同笼”小古文品读;“鸡兔同笼”的数学思想方法;编写“鸡兔同笼”程序。在这个课程中,实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度培养。

在教学的一开始,我先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鸡兔同笼”为什么会成为一道千古名题呢?在学生思考、讨论后,我为学生们进行了解答(出示小古文PPT):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短短的42个字,就将一道非常考察思维的题目表述清楚了,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伟大智慧。接下来我又从历史与古文的角度进行文本解读,让学生在清晰的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再来品味古人的智慧,激起兴趣,从而自发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教学完本课后,有些学生在理解学习了"鸡兔同笼"问题后,总结出了方法“设鸡求兔”“设兔求鸡”或者是列方程解答。我又问学生:“这些方法是古代人用的吗,古人们又用什么方法进行解决的呢,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吗?”借助这个问题,我向学生介绍了古代人所使用的方法——"抬脚法",并引导学生们感受其数学思维,创新自己的数学解题思路,从而应用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课后,我又为学生们拓展道:“中国古代人民非常有智慧,不仅仅“鸡兔同笼”这一道千古名题,还有很多关于数学的思考与方法让现代人钦佩,例如“杨辉三角”“对策论”“算盘”等等。希望课后大家可以自行查阅资料,了解他们的研究过程,学习他们的数学思维,下节课,大家一起来分享探讨可以吗?”学生们都很有兴趣的大声回应。

四、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让学生形成好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放慢课堂,打开思维通道,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信心,让学生积极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为小学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向思衡.深度引领课堂,践行核心素养[J]。数学通讯,2019.

[2]陈德美.巧借云平台有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与学的创新[J].教师,2020:84-84.

猜你喜欢
鸡兔同笼小棒长方形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探析及思考
小长方形找朋友
巧移小棒
巧替换,妙解答
鸡兔同笼
从“鸡兔同笼”谈数学的核心素养
寻找图形中的比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