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与血脂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1-12-16 08:10王培柱张豪壮王海洋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4期
关键词:脂肪肝乙组甲组

王培柱 张豪壮 王海洋

(1 滕州市中医医院检验科,山东 滕州 277500;2 山东省立医院,山东 济南 250022;3 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3)

脂肪肝是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患病率可高达25%以上[1],其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2],轻度患者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通常表现出乏力、右上腹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3],若不及时治疗,将引发重症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等并发症[4],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应对疾病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前往医院就诊[5]。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6],肝功能与血脂水平检验为临床诊断脂肪肝常用方法,可以监测患者脂代谢水平,为患者针对性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7]。基于此,本文将对我院2020年1~12月就诊脂肪肝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对比研究,深入分析肝功能与血脂水平在临床诊治中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于我院就诊65例脂肪肝患者设为甲组,其中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为 30~68岁,平均年龄(48.59±3.24)岁,病程为1~9年,平均病程(5.13±1.19)年;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7例(10.77%),高脂血症患者26例(40.00%),冠心病患者5例(7.69%),糖尿病患者8例(12.31%)。选取同一时间健康体检人群 65名设定乙组,其中男性35名,女性30名,年龄为30~70岁,平均年龄(48.67±3.56)岁;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4例(6.15%),高脂血症患者5例(7.69%),冠心病患者2例(3.08%),糖尿病患者2例(3.08%)。对比两组基本资料,不具有差异性(P>0.05)。纳入标准:①甲组患者均符合脂肪肝相关诊断标准。②年龄为30~70岁。③患者自主意识清晰,可配合开展研究。④均采取肝功能与血脂水平检验。⑤对本次研究目的、方法知情基础上自愿加入,签署书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认知障碍或语言沟通障碍者。②伴有心、肾等其他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③合并严重并发症者。④合并肝炎、其他肝脏疾病者。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采取肝功能与血脂水平检验,在检查前经由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入选者检查的重要性、检查步骤以及应注意的事项,提高患者的检查配合度,对于存在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安抚,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8]。检查前3 d应保持健康饮食,避免食用油腻类食物,检查应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采集患者肘部静脉血5 mL,置入无抗凝剂干净试管中,将其在37 ℃的水浴锅中水浴处理10 min,之后运用高速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调节仪器为每分钟3000转,离心时间10 min,将分离得到的上层血清低温冰箱中保存,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9]。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ALT)水平,参考标准为:AST 0~50 U/L、ALT 0~40 U/L;对比两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参考标准为:TC 2.86~5.98 mmol/L、TG 0.40~1.70 mmol/L、HDL-C 0.78~2 mmol/L、LDL-C<3.14 mmol/L[10]。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 SPSS24.0软件,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等计量资料(±s)、t检验,血清学指标阳性检出率等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比较 统计两组肝功能检查结果,甲组AST(56.96±5.28)U/L、ALT(56.32±6.34)U/L水平明显高于乙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比较(U/L,±s)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比较(U/L,±s)

2.2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 统计甲、乙两组TC、TG、HDL-C、LDL-C等血脂指标水平,结果显示:甲组TC、TG水平明显高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HDL-C、LDL-C水平比较不具有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mmol/L,±s)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mmol/L,±s)

2.3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阳性率对比 甲组患者肝功能联合血脂检测阳性检出率(89.23%)明显高于乙组(3.08%),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脂肪肝是由于脂肪过度在肝脏沉积所导致的肝功能异常性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11],主要为肝细胞损伤与肝细胞内脂肪增多引起,同时大量饮酒、不健康饮食(高热量、高胆固醇)、肥胖、缺乏体育运动、糖尿病、大量服用损伤肝细胞药物等也会一定程度增大患病风险,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2-13]。近些年随着生活质量提升,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发生变化,脂肪肝的患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14-15],在2型糖尿病、肥胖、代谢异常人群中患病率已超过50%,成为降低国民生活质量一个重要因素[16-17]。

脂肪肝在患病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很容易被患者所忽略[11],从而错过疾病治疗最佳时间,加重对肝脏功能损伤[12],且临床表现同肝炎具有相似性,仅通过临床表现诊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13],需借助其他方法来进行辅助诊断,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18-19]。以往临床诊断脂肪肝的方法有影像学检查、肝组织活检等,其中肝组织活检是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15],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其具有创伤性,且医疗费用较高,患者接受度较低,易引起应激反应,不适宜作为临床检查[20-21];腹部超声、B超等影像学检查灵敏度较低,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而导致误诊,临床效果并不理想[22-23]。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发现肝功能与血脂水平检验对脂肪肝有良好的诊断效果[24-25],其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创伤性小等优势,在临床中得到广泛推广,实现对早期脂肪肝的有效筛查,促进疾病的早期治疗[26-27]。ALT存在于肝细胞细胞质中,当肝细胞由于脂肪堆积而导致受损时,其将进入到血液中,当损伤持续加剧时,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的AST也将进入到血液中,使得血液中ALT、AST水平显著升高,因此肝功能指标的异常也被视为判断肝细胞损伤的重要依据[28-29]。同时肝脏细胞受损还将造成血脂代谢异常,机体摄入较多脂肪后,TC、TG水平将会明显上升,同时这两种指标也存在于细胞线粒体中,也可以反映出细胞受损程度[30-31],通过肝功能和血脂检查可以有效判断患者肝细胞受损情况,提高脂肪肝临床诊断效果,监测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临床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的预后效果,促进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32-34]。在本次研究中对脂肪肝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均采取肝功能和血脂水平检测,结果发现:甲组AST、ALT水平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TC、TG水平明显高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HDL-C、LDL-C水平比较不具有差异性(P>0.05);甲组患者肝功能联合血脂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反映了肝功能联合血脂检测对脂肪肝诊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采取肝功能联合血脂检测诊断脂肪肝,可以了解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脂肪肝乙组甲组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