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

2021-12-16 08:10吴艳龙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4期
关键词:醒脑组间针刺

吴艳龙

(凌源市中医院针灸科,辽宁 凌源 122500)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1]。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脑卒中患者成功救治后仍有不同程度后遗症表现,包括肢体障碍、吞咽障碍、语言障碍等。以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例,吞咽障碍情况下患者营养不良以及吸入性肺炎等情况明显,导致患者较为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患者生活与生存质量[2-4]。既往临床工作中,针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主要以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的呼吸肌群力量、吞咽呼吸协调性以达到促进患者吞咽困难恢复的目的,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但是效果一般[5]。为了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临床康复,临床中开始不断进行尝试,发现醒脑开窍针刺法应用效果显著。基于此,本文就我院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为例,总结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功能训练治疗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均为脑卒中患者,时间选自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总计60例。纳入标准[3]:①符合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②患者有吞咽困难表现。③患者意识清楚、病情平稳、有配合能力。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食道等疾病患者。②心肝肾严重病变患者。③抵触试验患者。进行60例脑卒中患者分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 13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8.8±6.0)岁;患者病程10~50 d,平均病程(26.5±5.5)d;患者梗死位置:基底节区患者15例,脑叶患者8例,脑干患者7例。观察组30例,男性 18例,女性12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58.5±6.6)岁;患者病程7~48 d,平均病程(27.0±6.0)d;患者梗死位置:基底节区患者18例,脑叶患者7例,脑干患者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梗死位置、性别、年龄对比,P>0.05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呼吸功能训练。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胸廓活动范围训练、腹部放松训练、腹式呼吸训练以及膈肌活动度训练。①胸廓活动范围训练。辅助脑卒中患者取仰卧体位,结合患者呼吸频率,双手放患者胸锁关节两侧,呼气末时掌跟向肋骨正面垂直按压,吸气末时撤离[4]。②腹部放松训练。体位同上,双手置脑卒中患者腹部振动、牵伸、按揉,以提高脑卒中患者肌肉张力。③腹式呼吸训练。体位同上,双手置脑卒中患者腹直肌上,吸气时增加阻力,指导患者鼓起腹部对抗阻力,呼气末振动、按压,以达到牵张膈肌的目的[6-9]。④膈肌活动度训练。体位同上,手并拢五指置脑卒中患者的剑突下方,食中指、腹壁维持约65°夹角,掌指微屈于患者呼气末向前下按压并迅速回弹。观察组实施呼吸功能训练+醒脑开窍针刺法,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同上。①咽部穴位。取脑卒中患者经外奇穴上廉泉、外玉液、外金津,向舌根刺入(约5 mm)留针(30 min),间隔10 min捻转,行针1次/日。②舌部穴位。指导脑卒中患者张大嘴,以毫针(10 mm)从患者的舌尖平刺,针尖向舌根方向缓慢捻转,针感强烈时缓缓捻转针,指导患者发“啊”声音[6]。③颈项部穴位。取脑卒中患者天柱、风池等穴位,酒精消毒后针尖朝喉结进针约6 mm,频率 180 r/min,留针1 min出针,以患者咽喉麻胀感为宜,1次/日。

1.3 观察指标 治疗4周后记录对照组与观察组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及临床疗效。

1.4 观察指标[10]指标评分标准:日常生活能力以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包括控制大小便、进食、等10个日常生活项目,分数越高说明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越好。神经功能缺损以NIHSS量表评价,评分越高说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临床疗效评价标准[11]以洼田氏饮水试验,患者端坐喝温水30 mL,观察患者喝水反应情况,1级患者1次性能够将水顺利咽下,2级患者>2次喝水且无呛咳,3级患者饮水时有呛咳,4级患者喝水>2次且有呛咳,5级患者饮水时咽下困难且呛咳明显。显效: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饮水试验提高1~2级,障碍症状消失、营养状况佳。有效: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饮水试验提高1级,症状显著改善,营养状态较好。无效: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饮水试验基本无变化,症状基本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基于SPSS19.0计算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试验观察指标。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临床疗效(计数型指标)以及康复指标评分(计量型指标)以[n(%)]、(±s)的形式描述,组间指标差异检验采用(χ2)和(t)检验。P<0.05,说明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试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组间临床疗效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组间临床疗效分析

2.2 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组间Barthel以及NIHSS评分情况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组间护理指标评分对比(分,±s)

表2 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组间护理指标评分对比(分,±s)

3 讨论

脑卒中发生的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即出血性卒中。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也可堵塞脑血管,导致缺血性卒中。其他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清晨血压异常升高[12-14]。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清晨血压每升高10 mmHg,卒中风险增加44%。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胶原性疾病、高血压病动脉改变、风心病或动脉炎、血液病、代谢病、药物反应、肿瘤、结缔组织病等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颈动脉外伤,肿瘤压迫颈动脉,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和扁桃体炎伴发的颈动脉血栓,以及先天颈动脉扭曲等,均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或因血管破裂出血引发脑卒中。颈椎病骨质增生或颅底陷入压迫椎动脉,也可造成椎动脉缺血。吞咽障碍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在影响进食情况下,易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吸入性肺炎问题明显,影响患者预后生活状况与质量[15-16]。卒中后患者中枢神经受损,骨骼、肌肉、神经等不协调情况明显,从而影响患者摄食,所以卒中后患者核心肌群功能训练是关键,通过呼吸功能训练可以预防吸入性肺炎、误吸风险,改善胸部弹性、扩大胸廓活动范围的基础上改善患者肺通气[17]。醒脑开窍针刺法通过合理的取穴,针刺基础上兴奋能够通过传入神经到达上运动神经元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以上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可以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有些学者[18-20]研究指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功能训练可以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试验结果和王震等[21]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吞咽困难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促进脑、外周组织血液循环。

猜你喜欢
醒脑组间针刺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
星蒌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