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仪式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其时代价值

2021-12-16 11:22曹剑华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面对文化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下,个性特征鲜明的“90”后、特别是“00”后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教育对象。教育对象的新变化与西方节日的仪式感追求和“上-下课礼”仪式教育被边缘化和淡漠化的反差普遍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以求深入探析问题成因,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困境突破应坚持的原则和应树立的仪式教育意识,指明了其时代价值,为今后的创新路径提供方向。同时,仪式教育自身具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作用,成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进而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的一个新突破点。

关键词:立德树人;文化自信;仪式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政治教育

《左传》中“立德”指树立高尚道德,《管子.权修》中所指“树人”指要从礼义廉耻的规范和法礼中培养人。中共十九大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就为高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当前时代视角看,立德树人必须是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相协调,立德树人回应当前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基本问题,强调高校要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更多的是注重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去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体验。

一、

(一)仪式、高校校园仪式和仪式教育的内涵

1.仪式的定义

仪式最早被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将其和信仰一起划属为宗教现象的一个研究范畴。古代汉语词典从“法令准则和礼节规矩”,来诠释仪式。此外,诸多词典中对仪式的释义皆围绕象征符号、仪式表演、程序规范等方面解说,类似解说也体现出仪式的本质特性。

2.高校校园仪式的界定

本文从仪式到高校仪式活动着重从高校范畴进行研讨校园仪式的德育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相比常见仪式而言,高校仪式的主体是仪式教育活动的发起者和、实施者。而介于高校这个视域而言,大学仪式主要包括开学仪式、成人礼(高中阶段居多)、升旗仪式、党团宣誓仪式、颁奖仪式、校庆活动仪式、毕业授位儀式、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等为多。此外,发现中小学阶段的上-下课仪式却开始出现淡化的现象,令人惋惜。

(二)立德树人与高校仪式教育的关系的依据

1.仪式活动是传播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需求。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礼是国人内在素养的重要表现,也极大展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五常”之道首位就是礼,而在国家现代化教育中,“礼”在融入各类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体现了仪式教育的德育引导价值,传达出丰富的中华礼仪文化。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去赓续中华传统仪式文化。比如,传统上下课礼仪的继承,从而使学生感受其中的真善美,提升仪式教育的价值指引意义。

2.仪式活动蕴涵着教育目标的德育元素。高校仪式教育作为校园教育载体和推进教育目的进行的有效形式,紧绕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目标要求展开,进一步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心理品质以及塑造高尚的审美情趣等。当前,仪式教育的作用再次重提,及其存在的德育特质价值体现为在教育者的正确引导下,能在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道德素养、心理品质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以上下课仪式为例,它能迅速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情感,是典型的德育形式。教师主体实施上课仪式过程中,要积极营造一种相互感染、相互激励、相互提升的庄严、紧张、活泼、团结的氛围。师生彼此倾听,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断萌发和碰撞出新的思想。这是新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观的教育诉求,在上-下课礼仪中予以重视。总之,仪式教育中蕴涵着教育目标的德育元素,能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3.创新思想教育工作的时代要求。伴随当前新时代教育环境变化发展和学生意识思维模式的的转变。各地高校也将仪式教育与思想教育工作进行结合应用,其发展顺势而生日趋向好越来越,如何做好两者的结合与优化应用,成为现代教育工作发展的创新重点。高校需要不断创新仪式教育呈现方式,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结合新时代学生的思维模式特点与学生内在发展需求对工作进行创新,巧妙地将传统的仪式教育活动融合到学生的教学第一课堂和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实践中,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进而达到仪式育人的目的。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仪式教育的调查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下课礼”为例设计问卷,发放400份,回收390份。调查当前部分高校上-下课礼仪式教育的现状概况、进而进行问题分析、上-下课礼仪式教育的课后经验反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层面:对于仪式教育的认识不够,缺少制度规范和约束机制。

问卷中有33.85%的学生谈到上下课起立问候仪式在学校没有得到重视。可见,当前学校领组织层面和活动主体缺乏对仪式教育的德育功能认知,仪式活动特别是上下课仪式被忽略。从“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初心、回归本分到回归梦想”的重提重视,引发我思考到大学教育是否可以传统仪式文化教育如日益被渐行渐远的上下课仪式在高校得以回归和重视。在此,如果深入规范仪式教育活动,不仅仅是上下课仪式进行要求,同时对于开学典礼、入党入团仪式和校内外看到老师行礼仪式、重大活动的仪式设计、制度约束机制、经费预算制度的出台管理、仪式活动全过程各环节的落实和反馈机制都应得以重视和执行。

(二)学生层面:对仪式教育的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

问卷中,“当被问及你印象最深刻的学校仪式活动却只要10.26%的学生对上-下课礼仪有印象,而只有14.62%学生认为没有太大必要进行上下课仪式礼仪。你认为学校上下课起立仪式的开展对你的道德价值观的形成是否有帮助,只有46.92%的学生觉得比较有帮助”。

仪式教育特别是政治仪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也具有价值导向的功能。大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过渡期正属于“三观”发展塑造和定性的阶段。高校中的政治仪式通过特定的表现形式传递着价值观,对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学校对学生个体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外部活动施以的仪式强化过程和个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内部需要,作为塑造个体正确价值观的手段与方式。”譬如党团仪式、国家庆典仪式,通过仪式化显性或隐性的行为,进而仪式参与者起到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导向作用。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仪式教育的时代价值

1.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仪式教育规范,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实质要义是彰显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仪式规范能间接彰显出学生的学习态度、辅导答疑、交流互动、和学风塑造等文化形态,也从侧面能呈现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其综合成效的体现。高校培育仪式教育的核心就是加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入耳入脑入心,转化为高校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促进其成长成才。

同时,高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主阵地,一方面要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要求,积极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要求。加强校党委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担起培根铸魂主体责任,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师生意识形态阵地,捍卫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促进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任务和仪式文化认同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立足当下立德树人任务,培育民族复兴时代新人。青年学生处于开放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多元自由文化背景的社会之中,其自身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比以往更具必要性和紧迫性。高校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我国传统仪式文化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注入学生心灵,体现在办学治校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扎实的实践推动各民族师生坚定“五个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仪式文化认同教育。

参考文献:

[1]项凌柯.学校仪式教育的困境与研究[J].《天津教育(中、下旬刊)》;2020(10)

[2]樊利波,吕文华.立德树人视角下的成人仪式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03-18

[3]彭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中的仪式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

[4]刘凯,王毅,尚小军.“三个符合”:构建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价值导向[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04)

[5]陶洁.上、下课仪式的观察与思考沈斌[J].《上海教育科研》;2007(10)

[6]杨麒平.习近平关于德育的重要论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20

[7]王丽霞.民族团结故事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进课堂[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3)

资助项目: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心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SZQ2021029);自贡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ZMCY202109)。

作者简介:曹剑华,男(1988.07- ) 汉族,湖南郴州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