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北部生态区水污染现状与对策分析

2021-12-16 22:27裴超旺梁彩艳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对策

裴超旺 梁彩艳

摘要:水污染问题作为广东省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部分流域水环境污染严重,其中广东北部生态区作为全省的生态保护屏障,对全省生态水环境的涵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工业项目的投产与生活污水来源的增多,排污量与污染物种类越来越复杂多样,缺乏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污水治理机制也不够完善,加上由于广东北部生态区自身的地形特点,污染扩散范围错综复杂,而治理成本的不断提高和各种复杂的新型污染源的出现,污染治理活动依旧面临着巨大的难度和挑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北部生态区水污染的现状,深入探讨其他区域水污染治理的机制,结合北部生态区水污染自身的特点,以期为北部生态区水污染治理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广东北部生态区;水污染;治理现状;治理对策

一、广东北部生态区概述

为带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发展,缩小全省各区域发展的差距,201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协调发展的意见》(下面简称《意见》)改变了以行政区划为个体的发展局面,构建了以珠三角地區、广东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为三大板块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意见》明确指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是北部生态区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一区”即指广东北部生态区,其中主要包括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5市。广东北部生态区主要处于广东北部及中西部地区,分布于北江流域及东江、西江、韩江中上游,占地面积约76840,68km²,山地丘陵众多,河谷交汇,地形起伏大,是典型的山区地带。依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广东省2018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计算,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这五市的平均EI值可高达83.63,其优异的地理条件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其一直被喻为“广东省的生态保护屏障”。可以说,保持广东北部生态区绿水青山的长存对加强全省生态水资源的涵养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二、广东北部生态区水污染现状分析

水作为工农业生产的血液,流动、贯穿于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然而,在广东北部生态区工农业发展进程中,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其工农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综合调查分析发现,广东北部生态区水污染现状可以从工业废水污染、农药化肥与畜禽养殖废水污染、生活水污染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工业废水污染

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和耗费量也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工业废水亟待排放入水体环境,这对水环境的纳污量无疑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水环境自净能力有限、周期长,而广东北部生态区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成分复杂多样,毒性大且不易分解。比如,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韶关地区与陶瓷、电子电器等轻工业比较发达的清远地区,2019年全市污水排放量分别为3.22亿吨与25958万吨,工业污水排放总量就可分别占了其总量的64.7%与33.5%。这些特点使得迅猛排入环境中的工业污水很难依靠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得到有效及时分解、净化。但是,粗放式的工业发展模式下,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工业生产者往往都会选择无视工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仅韶关市2018年排查的“散乱污”工业企业便高达511家。此外,伴随着北部生态区各种新型的工业重大项目陆续投产与发展,工业产生的污染物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复杂,废水处理工序越来越繁杂、治理难度与成本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者也愈发不愿意投入污水处理工程,甚至试图通过各种不当手段躲避环保监督,更有许多中小型企业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机制,直接将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到就近的水域。源头不控制,末端不治理,长此以往,广东北部生态区水环境的自净能力也就遭到了严重破坏,其水环境纳污量也将越来越小,工业污染源也就一直成为该流域水污染的最大污染源。

(二)农药化肥过度使用

由于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等原因的限制,农业依旧是广东北部生态区最重要的发展方式之一,农业面源污染成了继工业污染之后的第二大污染源。仅就清远市而言,全市水污染排放主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总排放为17.31吨,其中农业源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为13.00万吨,所占比例高达75.1%。由于广东北部生态区多属于红壤丘陵,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铁、铝等氧化物,容易固定土壤中含有的磷元素,加上土壤本身对农药化肥的转化、利用能力有限,长期过度施用农药化肥使得土壤土质逐渐固化,使得土壤中残留有大量未被吸收利用的氮、钾、磷及其他各种化学元素。这些残留的化学物质随着灌溉用水和雨水等的流动慢慢渗入周围水域,进而随着周围水域的流动不断汇入附近河流湖口,使得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不断增加,水域环境生态周期逐渐被破坏,水土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

(三)生活污水污染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韶关、清远、梅州、云浮四市生活耗水量分别占全市耗水量的9.8%、15.71%、4.92%和10.18%;韶关、清远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占全市污水排放量的26.3%和43.94%,总量高达8468.6万吨和11405.5万吨。由此可见,生活水污染也是造成广东北部生态区水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农村生活水污染,许多农村尽管对生活生产的污水治理也进行了一些尝试,然而,目前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依旧存在着较为显著的问题,比如,缺乏完善有序的排水系统、水污染类型繁杂、分散性带来的污水处理难度较大及水污染处理技术滞后等。然而,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广东北部生态区目前仍然没有一套现实可行的治理机制,一方面缺乏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缺乏资金保障,也没有专门针对村庄污水处理的统一排放标准。对比农村水污染,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可以说更加复杂多样。伴随着城市化的日益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都呈现出人口外流现象,而广东北部生态区中的部分村庄人口除向粤港澳大湾区流动外,也有大量人口向附近城镇逐步迁移。而在科技逐渐渗透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后,各式各样的化学生活产品及各类黑科技产品就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人们在生活中也愈发依赖于各类科技生活产品的利用,生活污水的污染源也就越来越广泛,再加上厨余垃圾的大量堆积及各种固体垃圾的不及时有效处理,也会产生各种有毒有害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毒有害有机化合物随着雨水等逐渐渗入地下水系统,甚至直接进入水域,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广东北部生态区水环境污染的恶性循环。除此之外,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乡镇企业也逐渐向城镇聚集。但是,由于城镇企业多属城镇集体所有,往往由劳动群体自主经营,其经营模式往往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缺乏较为合理的规划,加上基层对环境管理监督的疏忽,造成城镇地区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人口规模和工业规模的同比增长,使得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产生量及排放量不断攀升,严重破坏了水环境承载力。

三、广东北部生态区水污染对策分析

广东北部生态区作为广东省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对全省的生态水环境涵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明确要求,要把水污染预防治理工作纳入广东北部生态文明发展建设的重要工作中,水污染防御工作要进入法治化进程,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监督工作。可见,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依旧是广东北部生态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为使广东北部生态区常保绿水青山,水污染防治工作依旧应当坚持以预防为主,再辅之治理。既要做好工业污染治理工作,也要重视农药面源污染与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工作的进行,各部门要从污染源头开始,提高水污染监督力度,提高工业污水排放标准及水污染预防管理体系,着力发展清洁生产,从源头开始控制污染的迅速扩散。此外,要加强水污染的治理,还要促进群众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来,加大环保观念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污水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逐步提升民众参与污染治理的积极性。

(一)制定并完善地域性污水排放標准

广东北部生态区多属山地丘陵,地形复杂,再加上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广东北部生态区工业经济的发展较之于珠三角地区,发展缓慢,而其优异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使得其越来越致力于旅游业的发展。例如韶关地区,处于南邻山脉南部,地质构造独特,岩溶地貌及火山岩广布,峡谷盆地与河流交汇分布,地形地貌独特,使得其形成独特的“丹霞地貌”和南雄盆地、乐昌盆地等典型的美景。再加上,清远、乳源、云浮及梅州等地区被赋予的秀美小镇景色,使得其存在着巨大的乡镇旅游潜力。因此,针对特殊的地形环境及发展要求,广东北部生态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应当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流域等环境敏感区域的生产、生活污水,须按照功能区水体相关要求及排放标准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水污染作为广东北部生态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污染源复杂多样、分布广,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针对这些特殊的地形地貌不同的环境敏感度和为了未来的发展需求,应当专门为这些地区制定一套相应的地域性污水排放标准。比如,丹霞一带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为更好地保护其特殊的地貌环境,对其污水排放标准要比一般的山区的污水排放标准高;而东江、西江、北江、韩江中上游作为广东北部生态区工业及农业的主要水源来源流域,而武江河作为韶关居民饮用水主要来源地,该河段的污水排放标准必然需要比其他流域的排污标准要高。再如,那些进行新农村建设、正在或即将发展乡镇旅游的乡镇的污水治理工作也要走在一般的乡镇前头,以其带动、引导其他乡镇的污水治理。

(二)加强重点流域水源协作保护与治理

东江、西江、北江、韩江中上游等流域作为流经广东北部生态区的几大重要流域,是广东北部生态区经济生产活动与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要妥善解决广东北部生态区的水污染问题,就必须致力于这几大流域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省委和省政府印发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加强对东江、西江、北江和韩江等流域中上游水源的保护力度,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要有效治理广东北部生态区水污染问题,仅专注于该地区内部流域的治理显然是不可行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协助合作。比如,在深化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广东北部生态区转移的同时,也要推进珠三角地区对广东北部生态区污染治理的帮扶协助。珠三角地区支持广东北部生态区污染治理体系,在进行产业转移的同时,也要引进相应的管理模式和污水处理设备,实行信息共享,引导资本投入广东北部生态区的水污染治理项目,建立多元的融资体系。此外,还可以协助提高水污染的监督能力,深化地区之间的污染检测预警和联合执法合作,以求更妥善地解决跨区污染纠纷和突发污染事件。

(三)加强工业污染监督管理与处罚力度

工业污染作为最大的水污染源,一直是水污染治理的重点。但是,由于工业污水治理工程大、成本高、效果慢,许多工厂污水处理的自觉性不高,甚至有许多工厂通过虚假瞒报检测数据等不当手段,试图躲避环保检测部门的检测,因此,发挥监督部门的监督作用显得极为重要。随着广东北部生态区各种重大项目的陆续投产与引进,再加上一些新型工业项目的进行,工业产生的污染物无论是在数量还是种类上都将会成正比例迅速增长,广东北部生态区也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为此,要兼顾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就意味着,在引进各种新型产业的同时,就必须淘汰掉一些技术落后的企业。为此,我们可以将一些资源耗费过大、污染严重又无资金或技术条件投入污水治理的落后企业逐个关闭,抑或是支持一些大型企业将其购入进行管理。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污水排放管控指标,促进附近地区的一些水污染治理技术发达的重点污染企业可以购进轻污染企业的污水排放指标,与此同时,发达企业可以为清洁但技术落后的企业提供污水治理技术支持,而对于以其他企业废料为生产原料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予相应的补贴,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以此构建完善的生产原料链,从而减小化工废料的产生量,促进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对于无法再加以利用或再利用成本远远高于污染治理成本的排污企业,可以根据地域条件将相同类型的企业污水进行集中排放,综合处理。对于这些排污项目,要进行严加管控,重点监督对环境保护会造成重大威胁的化工厂的排污处理工作,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落实,引导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污水排放,同时建立过错追责及无过错责任追责原则结合处罚。[8]排放不合标准的企业除按标准处以罚款外,还要要求进行自费治理,而那些通过虚假瞒报检测数据等不当手段,试图躲避环保检测部门的检测,则更是要加大处罚力度。

(四)建立完善的农村污水处理机制

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农村仅配套简易的排污治理设施,甚至没有排污治理系统,大量养殖、农业废水直排,农药面源污染范围广,水污染类型繁杂,污水排放分散,污水处理也很难实现集中处理。针对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现象,可以指导农民正确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药化肥的有效利用率,还可以通过引进一些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更为高效、清洁的生产。此外,为了有效治理农村水污染也必须提高水污染处理技术。针对离城镇较近的村庄,农业污水及农村生活污水可以收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而那些远离城镇的山区地带,则可以以村庄或村组织为单位进行集中收集处理。由于广东北部生态区多属于较为贫困的山区,污水处理力度不够,污水治理资金不足,缺乏一套完整可行的污水治理机制,为此,在对农村污水处理进行规制之外,还需要为农村污水治理进行政策上的支持及资金上的保障。同时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养殖废水及农村企业等产生的污水制定统一排放标准,以求有效解决农村污水胡乱排放的问题,提高农民环境卫生意识,以美化农村的生活环境。

(五)加強城镇生活与生产污水处理

随着广东北部生态区工业化、城镇化的日益推进,许多村庄人口逐渐向粤港澳大湾区及附近城镇迁移,城镇的污水的治理工作量也随之增大。但是,调查发现,广东北部生态区城镇生活污水设施及管道工程治理技术依旧滞后,每天都有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排入附近江河,而各类化学生活产品和厨余垃圾等排入下水道后产生的各种有机化合物也给污水治理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同时,各种大大小小的乡镇企业的不良经营,更是严重破坏着乡镇的水域环境。由于城镇人口密集,生活污水的排放相对集中,相较于农村更为容易处理,所以对于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集中治理,对于一些排水含污量较大的城镇可以要求及时进行整改。针对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可以引导城镇企业聘用有经营能力者进行经营管理企业,或鼓励其学习或引进先进的经营模式,规范城镇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此外,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城镇企业排污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城镇污水处理的整体规划与布局,借鉴其他地区污水处理机制,完善广东北部生态区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结语

广东北部生态区作为全省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对全省的环境资源涵养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随着近些年各种工业重大项目陆续投产与发展,工业污染物种类越来越复杂多样,新型污染源的出现使得治理成本不断提高,人口规模同比增长、农用废水的大量无序排放和生活污水来源的激增等都使得对环境的纳污能力的要求迅速提高。尽管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广东北部生态区的水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部分区域的污水处理设备、机制依旧不够完善,加上由于广东北部生态区自身的地形特点,污染扩散范围错综复杂,同时,治理成本的不断提高和各类复杂的新型污染源的出现,污染治理活动依旧面临着巨大的难度和挑战。水污染问题作为广东北部生态区最显著的环境问题之一,调查分析北部生态区水污染的现状,深入探讨其他区域水污染治理的机制,结合北部生态区水污染自身的特点,有助于探索有效解决该地区水污染的治理对策,从而更好的发挥广东北部生态区的生态保护屏障作用。

参考文献

[1]Anon.省委省政府印发意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协调发展》[N].南方日报,2019-07-19(A01).

[2]孟新.污染治理: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区域治理,2019(27):56.

[3]杨建军.浅谈我国农村水污染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实用技术发展[J].绿色环保建材,2018(10):213-214.

[4]齐奋春,赵月.水污染现状及水环境管理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9):72. [5]袁进学.研究水污染现状及水环境管理对策[J].智能城市,2018(24):113-114.

[6]潘鑫.浅谈城市水污染的现状与治理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8):112.

[7]杨思聪.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J].居舍,2019(05):198.

[8]王炜.中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水污染治理对策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20):42.

本文为2018年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粤北生态保护区立法研究--以韶关为例”(课题编号:G201801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裴超旺、1978.10、男、汉族、江西吉安、硕士、讲师,环境法与经济法。

猜你喜欢
水污染治理对策
对会计假账问题的初步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探讨
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政府责任
实验室水质分析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青海省杂多县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