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18 20:39李茂芬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7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李茂芬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开放性的综合学科。小学生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学习常用的道德规范和法治知识,不断丰富个人素质,优化思维认知,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的基础科目,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生活的价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精神,积极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从生活出发进行德育和思政教育,以独特新颖的活动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小学生带入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小学生认知、表达等能力,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7-441

引言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不断地应用于当前的教学工作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课堂质量及效率的提升。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完善的认知能力,开展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作用。生活化教学通过将相关生活实际融入课堂教学中,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且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学习的过程就像是搭载一辆长途列车,那么兴趣就是列车的燃油,它会在行进过程中给予列车源源不断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求知的热情以及探索的积极性。

生活化教学,是指在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中,教材内容不再是单一的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和图片,而是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让学习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也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作为同样拥有生活乐趣的个体,就生活意识和生活态度相互交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会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课堂教学管理更加人性化,增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用道德约束自己,用法律保护自己

小学阶段就是从无律到他律,从他律再到自律的阶段!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和判断,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就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些行为规范。但是基于低年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太少,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弱,对有些文字类的行为规范只是一知半解。这时候就需要采用生活化教学,用生活中的案例来阐述文字类的行为规范。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升规则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涉及较多的社会规则,由于学生缺乏完善的认知能力,对许多规则的设立缺乏正确、明晰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规则设立的意义及重要性,从而在生活中遵循相应的规则。

例如,在进行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对交通安全、游泳安全、遵守规则等方面的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种与之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结合所学知识保护自己的安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平安出行”情境教学,将学生分配为不同的角色,由3名学生扮演信号灯,部分学生扮演路人,部分学生扮演汽车,教师进行指导,对遵守交通规则时的交通情况以及不遵守交通规则时的交通情况进行模拟,使学生能够切实、直观地体会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进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重视规则,遵守规则,利用规则保护自身的安全,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以及安全意识。

(二)开展生活化讨论,拓展学生思考深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身为教学工作者应当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人公意识,依靠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接受老师的“投喂”,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也难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以及精神等层面的引导,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些生活性话题,让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实现不同学生思维的相互碰撞,进而不断拓展学生的思考深度。

例如,在教學《爱心的传递者》的时候,教师可以就学生身边发生的实际现象引发学生的讨论如“某同学因为自己的原因没有完成作业,其同桌非常‘仗义’地提供自己的作业让其抄写并认为自己是在向同桌提供‘帮助’与‘爱心’”,由此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献爱心”不仅仅要考虑事情的初衷,还要考虑到事情的后果。再比如,教师可以将社会焦点话题“遇到老人摔倒之后,应当‘扶不扶’”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教师亦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坚持原则,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爱心传递”。

(二)启发引导,回味生活

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是提升小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让小学生死板地阅读教材,死记硬背其中的知识点,而是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小学生的回味,将一些道德知识和法治常识以切合小学生生活认知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驱动小学生体验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小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小学生进行回忆,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启发,让小学生在脑海中筛选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出小学生心灵深处的生活片段,增强小学生的感触,将道德与法治教学自然地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在生活的回味中,不知不觉地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

结束语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越来越重要。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的发育上尚不完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使道德与法治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相应的约束。

参考文献

[1]张敬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师,2020(30):62-63.

[2]束燕.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小学,2019(10):157.

[3]王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8(03):138.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