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剧融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1-12-22 14:24刘文珺
关键词:赣剧传统音乐

刘文珺

( 南昌航空大学 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南昌 330063)

在全社会全面倡导构建“文化自信”的时代旋律下,高等院校对传统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赣剧作为赣音乐文化的重要类别之一,也受到了高校音乐教育领域的重点关注。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种形式,赣剧充分反映了江西民间音乐独特的风格,也反映了江西语言文化、民俗以及政治和经济文化的特色。在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融入赣剧文化,既能推动我国音乐教育改革实现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发展,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对于民间音乐的认知,深刻感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获得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1]。

一、赣剧文化的价值分析

江西被称为“戏曲之乡”,戏曲音乐的发展历史悠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戏剧大师。赣剧是属于赣文化中的戏曲音乐代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其形态及调式上都体现了浓厚的江西特色。其前身为戈阳腔,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更名为赣剧。

(一)历史价值

在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中,地方民间音乐占有重要地位,赣剧作为一种具有地方色彩的民间音乐,受到江西独特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的综合影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戏曲音乐,表现出当地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原本的面貌,表达了当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与其他众多音乐一起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承载了重要的历史价值[2]。

(二)文化价值

赣剧最早是从明代的弋阳腔开始发展,后来又吸收了乱弹诸腔、昆腔等,从而变成了一个更加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多声腔”的剧种,表现力极强。建国后,赣剧得到蓬勃发展,赣剧中的知名曲目《还魂记》等在我国地方戏剧发展历史上更是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成就,曾经参加了“第二届北京合唱节”并且获得了团队表演奖,另外还有《送饭斩娥》《夜梦冠带》及《邯郸梦记》等代表作品也曾轰动北京剧坛,成功入选第四届“梅花奖”,真正填补了江西戏剧发展史上无“梅花奖”的空白,在赣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赣剧赣文化的重要载体,青阳腔、戈阳腔等传统艺术形式均已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不同维度揭示了中国戏曲在江西的发展进程。赣剧不仅拥有浓厚的江西本土色彩和地方风俗特色,同时也体现了广大江西劳动人民普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承载了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以艺术化的形式表达着江西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 三)育人价值

从古至今,赣剧总是通过优秀的作品传递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忠、孝、节、义、礼、智、信,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通过对赣剧的欣赏和学习,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和认知结构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快餐音乐”和“快餐文化”充斥的现代社会,能够有效指引学生通过文化的深切感受,从而学会辨别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使学生领悟到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加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心[3]。高等院校是聚焦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教育机构,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为社会提供学术型、研究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在学校教育中融入赣剧内容,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热爱之情,并受到多样化音乐的熏陶,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赣剧融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各方面独特性需求而产生的,音乐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存在的重要基础。音乐的学习不仅是对乐理知识的认识,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学习充满本土色彩的民间音乐,则是体验地方文化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学校教育活动正是促进音乐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方式。

(一)传承地方传统戏曲文化,推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发扬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合传统戏曲文化,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能够为音乐文化的发展注入活力,使具有地方浓郁色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时,通过教学、教研活动等,进一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发扬,实现在学生群体中弘扬民族精神。

(二)丰富高校音乐课程资源,推动高校音乐教育的民族化和本土化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充满地方特色。新时代的音乐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本土文化音乐的优势和特色,设计凸显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促进我国音乐教育走向本土化。同时,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应该坚持音乐本土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拓宽本地音乐资源,逐渐构建具有现实意义的高校音乐教育体系。赣剧音乐作为一种极具代表的地方民间音乐,具有本土化和地域性特点,对其进行教育资源的深度挖掘,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实现民族化和本土化发展[4]。

(三)充分发挥戏曲教育价值,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和个性发展

高校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专业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受到的地方文化影响也不同,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力也会千差万别。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民族音乐丰富多彩,充满生活气息,体现地方的个性化特点,这点与学生所追求的“个性化发展”可谓充分吻合。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赣剧音乐,能够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感受多元的民族文化,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发展。

三、赣剧融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加强整理赣剧的文化素材,完善音乐教学资源库

赣剧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一种灵活的民间艺术,要将其有效融入高校音乐教育,首先就应该注重赣剧基础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首要任务是要将赣剧文化进行有效地挖掘、整理和保护,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提供足够的教学基础资源。

1. 开发科研课题,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在大学音乐教育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要注意把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于熏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可充分应用“赣剧文化素材搜集”的实践价值和育人价值,本着持续完善高校音乐教育体系的教研目标,有效提升高效音乐教育的科学性和影响力,成立以 “赣剧文化调研”为核心的实践项目,成立专门的科研教师团队负责项目实施,教师队伍应该具备科研能力、音乐专业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等[5]。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参与本土音乐文化整理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丰富高校音乐生活,教会学生搜集素材的方法以及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赣剧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加深高校学生对于中国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的热爱,有效提升音乐审美素质,形成综合素养。

2. 以学校社团为依托,成立项目实施团队

为进一步提高“赣剧文化调研”实践项目的可执行性和影响力,增强各个专业学生参与调研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赣剧”在学校的融入面,项目可以依托于学校相关社团展开,不局限于“音乐类”社团。因为素材整理不仅涉及到音乐专业知识的应用,同时还涉及到摄影摄像、文案编辑、视频剪辑、海报宣传等。因此,项目可面向学校多种社团展开,以提高参与性和影响力为标准,不设置门槛。例如合唱社、文艺社、棋艺社、摄影社、美术社、歌唱队、话剧团、微电影社团等,如果对其他艺术体育类以及理科类社团有兴趣,例如篮球队、足球队、武术社、数学社、物理社、化学社等,也可以将其中有意愿参与的成员招收进项目组,为赣剧素材的搜集和整理提供更多维度的思考方式,也进一步体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教学理念,让更多学生能够接受地方文化的熏陶。根据社团报名的情况,可以将项目进行大致分类,例如项目主创团队、素材搜集小组、素材整理小组、科研报告撰写小组等,通过学校的宣传面向全校学生进行招募。为保证项目的可执行性,招收人数可根据项目实际进行限定,但招收条件不限制,凡有兴趣的学生均可报名[6]。如果人员超过预期,则可列入外围团队,在特别活动时参与协助,或者作为二期项目的优选人员。

3. 明确团队分工,多种渠道齐头并进

“赣剧文化调研”科研队伍成立后,在科研团队老师的引导下,将小组划分到不同的业务板块,并组织主创团队讨论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需要收集的赣剧素材种类、主要渠道、素材采集标准、素材要求等,并制定工作实践安排。例如,以学期为单位,每个月分别要达到什么任务。在此基础之上将不同业务团队进行任务划分,任命主创团队成员为各个小组负责人,组织相关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随后,素材搜集工作正式开始,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组合的方式同步进行。线上以“互联网”查询为主要途径,搜索相关网站、社交平台、知识分享平台等,梳理有价值的信息[7]。线下方式可以通过组织社团活动的方式融入到乡村、街道以及艺术团体,通过走访、调查、交流等形式收集符合标准的赣剧素材。与此同时,对已经搜集到的素材同步归类编辑,提升项目执行效率,并保持与前线调研团队的沟通,不断优化和完善素材采集的方式方法,总结经验,提高效率。

4. 组织科研汇报专题会,提升舆论影响力

项目推进结束后,项目团队以“文档+电子档”的方式形成完整的项目总结报告,并组织项目总结会。该环节可以嫁接到学校相关艺术节中,面向全校师生汇报调研成果,表彰优秀指导老师、优秀学生成员和优秀调研团队。表彰方式可以积极引入现代传媒的特点,通过“线上+线下”模式举行,一方面在艺术节会场举行相关环节,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官方平台同步直播,并在总结会的前期、后期制作多种以“花絮”“成果”“成长”为核心的小视频,通过学校官网以及其他流媒体上的反复传播,有效提升舆论影响力。通过该方式,既能对项目团队进行肯定,同时又能将赣剧文化与学校文化有效融入,更大程度提升“赣剧”在学校甚至社会上的影响力,塑造起高校积极致力于教育科研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良好形象。

5. 项目持续跟进,教学素材不断更新

赣剧是与当地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文艺形式,它也在不断地生长。要保持学校在赣剧教学素材方面的完整性、有效性和时代感,素材搜集工作就要长期开展。在教学资源库形成的基础上,可以将“赣剧文化调研”开发成一个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科研项目,并开发系列课程,成为学校的亮点项目。例如以学年为单位成立项目小组,上半年培养团队,下半年外出搜集素材,也可以滚动式执行。争取让学校更多专业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赣剧文化的搜集工作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深入挖掘赣剧的教学资源,重构音乐教学课程体系

要进一步加强赣剧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融入性,就必须将赣剧文化作品有效融入到高校音乐教育的大纲中,充分挖掘赣剧文化的教学资源,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从学校实际出发,筛选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并进行课程开发,从而实现高校音乐课程教学的转型,重构音乐课程体系。例如南昌大学的赣剧文化艺术中心,就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赣剧公选课,从《赣剧音乐欣赏》到《赣剧表演》,在学生中实现了对赣剧文化知识的普及,并有效提高了学生对赣剧文化的专业鉴赏能力。

1. 遵守课程开发原则:文化统一原则、交互性与适宜性原则

在赣剧文化的资源挖掘和课程开发过程中,要遵循“文化统一”的基本原则,将高校音乐教育与赣剧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结合和有效转移。一方面,能够在课堂中表现优秀的民间艺术,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另一方面,又能体现先进的、科学的音乐教学理念,形成能够符合学校教育要求、体现高校音乐教育特色的课程资源。与此同时,高校师生应该积极参与到赣剧文化的保护和保存活动中,具备相应的赣剧创作技能与鉴赏技能。加强与赣剧优秀演员的有效沟通,还可邀请优秀艺术家走进学校授课,进一步补充师资队伍,加强赣剧文化在学校的传承和发展。另外,在相关节目的资源配置上应该具有艺术感,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保证课程资源能够具有一定的现代适应性,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展开音乐教育活动,通过课程实施让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得到艺术熏陶[8]。

2. 明确课程开发途径:组织编写校本音乐教材、建设校本音乐课程

在明确赣剧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与人才培养目标之后,要进一步进行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首先,编制专业教材。地方高校音乐教师应该充分结合作品进行再创作,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价值的作品进行课程开发,例如《詹天佑》《梁祝姻缘》《还魂记》《西厢记》《珍珠记》《西域行》《游园惊梦》《孟姜女》《白蛇传》《江姐》《方志敏》《祥林嫂》等,也可融入一些现代元素进行再创作,从而编写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又能被学生接受的传统赣剧教学专业教材。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高校大学生非音乐专业的特点,充分考虑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并有效结合当地习俗,将教材编写得通俗易懂、简单有趣。同时,教材编写中要以体现赣剧文化为中心,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引入更多的赣音乐文化,还可以延展其他具有地方色彩的民族乐器、地方戏曲和民族舞蹈等,全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以体现地方音乐为核心,从而进一步增强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通过这个课程,不仅要提升学生对于赣剧文化的认同,同时应该上升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体现出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文化性。

(三)充分结合赣剧的唱腔优势,拓宽声乐课程教学模式

赣剧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典剧种,其声腔主要包括“高腔”和“弹腔”两种方式。赣剧高腔包含中国戏剧发展史上非常著名的“戈阳腔”和“青阳腔”两种唱腔的特点,或高昂激越,或凄哀柔力,可谓各具特点,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将赣剧传统声腔与高校的声乐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不仅能够加大对于赣剧传统声腔的传播和影响,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赣剧文化,学习赣剧唱腔,促进这一传统声腔得到继承和发扬。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活动中将赣剧传统声腔与高校的声乐教学课程进行有效融合,并通过现代化的教学理论和学习方法进行授课,能够进一步完善高校声乐教学的课程教学研究,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进一步完善高校声乐教学课程模式的重要方向。

1. 丰富高校声乐教学形式,有效应用传统声腔的优势促进学生对声音处理技巧的掌握

戏曲表演是一种常见的舞台艺术形式,不同曲种各具特点,对于人们的欣赏要求也不同,既要听唱腔婉转,同时要听故事曲折,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为了有效地实现对故事情节的说唱,便于人们听懂,许多戏曲的唱腔根据地方特点进行了改良,根据当地语言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唱腔。例如赣剧唱腔的形成过程就与当地的生活以及语言音调关系密切。而许多艺术团在演绎经典作品中也要进行融入时代元素的创新和改良,融合音乐、戏剧、表演等,打造出极具现代化元素的现代赣剧。在唱腔音乐的设计中,既要保留赣剧的韵味,同时又要体现人物的情感经历和时代的特征。因此,在高校的声乐教学课程中融入赣剧的传统唱腔,能够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借鉴传统声腔的唱法进行技巧练习,让学生掌握对语言进行有效处理的技巧,从而更好地实现角色塑造。而这个过程就是促进赣剧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2. 促进高校人才素质培养,在赣剧唱腔的发展与创新中提高学生的戏曲音乐鉴赏能力

在声乐课程中融入赣剧传统声腔,能够帮助学生从现代音乐的角度理解传统声腔,不仅能体现传统声腔的优势,同时又能在唱法中融入现代化元素,使得声乐表演更能体现地方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实现赣剧文化与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协同发展,促进人才综合素养的形成。从赣剧文化的发展来说,声乐课程与赣剧唱腔融合,首先能够在学生中形成影响力。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学校会根据课程需要进行赣剧代表曲目的改编,在与社会演出团体的互动交流中,也会带动各类赣剧演绎机构对作品进行创新,不仅促进唱腔获得发展,同时也会增加赣剧作品的演出频率,提高赣剧文化在学习及社会生活中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赣剧文化的影响力。以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为例,该中心改编了多个传统优秀曲目,包括《等你一百年》《一杆秤》《但愿人长久》等。再如新编赣剧《红珠记》,也是在对传统赣剧唱腔元素进行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新成分,并引入更多表演形式,让双人舞与群舞交织在戏曲表演中,并结合西洋管弦乐和赣剧三大件推动剧情的发展,让现场观众享受了一场充满时尚元素和传统文化色彩的视听盛宴。这种在全面保留赣剧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对题材内容以及唱腔进行创新的方法,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情感,更能吸引学生主动了解赣剧文化。而在唱腔的学习过程中,也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古代江西语言文化及地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让学生学会从横向、纵向的角度来欣赏赣剧,不仅听唱腔、听故事,还会主动探讨当地语言文化、音乐文化的发展,进而加深对于本土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既能形成对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审美观,更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四)积极发挥赣剧的育人功能,搭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学校音乐教育是学校实现教书育人的重要资源和重要途径,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教学媒体能够进一步拓宽音乐课程的影响力。赣剧文化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在校园文化的搭建中充分融入赣剧文化能够更加体现学校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除了开设专业的课程之外,还可以结合校园文化进行教育资源的开发,以欣赏、参与为主要模式,从而使赣剧文化融入进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在学校的音乐艺术演出活动、比赛活动、讲座活动中有效植入赣剧文化,同时依托社团组织举办实践性活动,例如在合唱队、舞蹈队等抽调具有一定专业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系统接受相关专业的赣剧艺术学习,同时再由这部分学生带动身边其他学生共同学习,逐步壮大队伍。从最初的校内演出走向社会演出,促使赣剧文化覆盖更多区域。还可以开启专题鉴赏课程,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曲目,邀请专家结合经典片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从文化以及演唱等方面提高鉴赏能力,形成审美能力。

(五)着力加强赣剧的科学研究,提升音乐教师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的强弱直接代表着高校的办学水平,能够有效促进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开展。要进一步加强赣剧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融入力度,就必须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能够为赣剧文化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和探索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有效保障,并且对于相关策略的实施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组建科研队伍,搭建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团队

在科研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师资的培训,搭建科研专项小组,进一步搜集各类资料,做好调查采访笔录以及实地考察报告,积极发表以赣剧文化与音乐教育融合的相关论文。以科研的形式实现对于赣剧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并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不断反思和调整,从宏观研究走向微观研究,不断形成完整的科研体系,继承和发扬赣剧文化。

2. 构建良好的科研氛围,处理好音乐科研和音乐教学的关系

赣剧文化的科研与音乐教学及表演密不可分,在科研过程中要有效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实践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在科研过程中要坚持创新创造的原则,进一步提高科研质量,围绕音乐教育教学展开。以赣剧文化为中心进行课题研究,深入查阅相关资料,充分进行实地调研,对于课程的研究现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在音乐教学及表演过程中,教师应该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把赣剧文化的创作与表演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针对赣剧文化的教育提出全新的观点和理论,促进赣剧音乐文化教学的良好发展。

结 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进一步加深地方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的融入是大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高等院校在文化传播方面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大学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课程的优化与改革,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以赣剧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民族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民族音乐乐理知识以及鉴赏和表演的技能,进而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精神、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赣剧传统音乐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赣剧创新性保护分析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地方戏曲进江西中小学校园的探索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地方戏曲艺术发展的一种实践——以江西鄱阳赣剧为例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