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从理念到行动

2021-12-22 00:59丁伯忠任丽丽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优化

丁伯忠 任丽丽

【摘 要】本文以“基于民间故事探寻的群文阅读教学”案例优化为例,从议题提炼、文本组元、教学设计等方面,阐述了群文阅读教学优化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策略,有认识深度,有实践厚度,对群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有较好的参照意义。

【关键词】民间故事教学 群文阅读 优化

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是当下语文教学的热点之一。杭州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认为:这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丰富阅读内容,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还能极大地提升阅读品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但群文阅读的开展还是有一定门槛的,如果对群文阅读的基本理念、方法及流程一无所知就贸然实施,常常会似是而非,难以达成群文阅读教学应有的效果。2020年起,我校依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中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优化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学习和探索,通过对早年设计的一些群文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反思、审视、修订,以及实践验证,初步形成了深度学习视域中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优化的策略建构。

一、从一个不成熟的案例说起

以下是我校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初始阶段的一个教学设计摘要:

课题:缘“文”悟“变”,依“变”寻“美”(四年级)。

议题:探寻民间故事的魅力。

文本组元:教材《猎人海力布》;课外文本《精卫填海》《日月潭的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目标:

①通过快速略读梳理情节,把握组元文本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及整合归纳的能力。

②运用对比阅读,发现组元民间故事独具特色的情节模式——“变”,感受民间故事中传奇的色彩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③引导学生依“变”寻“美”,通过“自我发现—合作探究—分享交流”,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空下,形成较高水平的思悟体验,并逐步感受民间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任务:

①梳理情节,用小标题概括,完成情节线索图。

②对比情节,发现相同与不同处。

③对比阅读,发现有意思、有价值的东西,围绕“变”提出一些大胆的想法。

教学流程:抛出问题,引出探寻主题→梳理情节,发现故事特点→小组讨论,探寻“变”的魅力→阅读延伸,发现故事类型。

这是在课题研究启动之前的一节群文阅读教学课例,因为先前对群文阅读的基本理念、规范、方法及流程等没有进行系统研究,这次教学设计与规范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相比,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议题的设定、文本的组元、目标及学习任务的设计、教学过程等。教学中尽管学生生成的许多观点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群文阅读理解不到位及设计的理念、策略等方面的不足,影响了整体效果。

本文以该案例的反思、修订为例,阐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优化的深度理解和教学实践。

二、基于案例的反思与审视

(一)议题的优化提炼

一般我们认为,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供议论的话题。刘大伟、蒋军晶在《群文阅读教学:概念、价值及实践路径》一文中,从操作层面对议题进行了界定,即“以一个问题或问题群的方式呈现出来,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参与群文阅读,并最终推动学生表达陈述自己对议题的看法和见解”。“议题”这一概念是群文阅读的标志性特征之一,也是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关键要素,它是课程教学目标与群文阅读教学的连接“纽带”,是文本组元的选择依据。因此,优化群文阅读教学,首先要优化议题的提炼。

有研究者指出,议题选择和评判的重要标准即是吻合性、贯通性、开放性。吻合性强调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即议题的提炼基于课程教学标准;贯通性强调议题能够贯通选文;开放性强调议题能够提供师生议论、探讨的空间。因此,议题的提炼与优化,要综合考虑以下一些因素:(1)课程教学目标;(2)文本内容的共性特点及学习价值;(3)学生的学习水平;(4)议题的问题性、可议论性、可探究性。

从议题的概念及评判标准看,上文教学案例的议题提炼存在以下问题:(1)“探寻民间故事的魅力”不是一个可以驱动学生探究的问题,仅仅是一个教学目标;(2)“魅力”一词,没能呈现选文内容的共性特点,指向不具体,缺乏抓手;(3)就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看,如果教学设计中缺乏“脚手架”的支撑,很难在一定程度上达成“探寻魅力”的学习目标。从较早的课堂教学效果看,多是些散乱的学习经验或感悟,学生没有形成关于民间故事魅力的系统性的“共识”。

在后期的反思审视活动中,通过专家引领、集体研讨,我们对该教学设计中的“议题”进行了重新修订,提炼为:“不变”与“变”,含泪的欣慰。“不变”与“变”,着眼于民间故事情节结构的对比把握;“含泪”,基于对这一组选文现实中的悲剧实质的认识把握;“欣慰”是基于民间故事常常有一个美好结果的特点设定。将“含泪”与“欣慰”这一组反差极大的短语并列,着力于引领学生向学习的“深水区”发掘。

(二)文本的优化组元

多文本阅读是群文阅读的主要标志之一,文本组元的质量,对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于泽元教授在《群文阅读教学理论大纲》一文中指出,选文的标準有四个指标,即议题贯通、文质兼美、难度适中、结合生活。除了围绕议题选文的基本要求外,刘大伟、蒋军晶等还特别强调选文的覆盖面及互文性,要尽量包含不同文体,文本之间要相互参照。其中,“议题贯通”强调文本选择要围绕议题筛选,因为议题提炼基于教学目标,这是目标统领内容的基本要求;“文质兼美、难度适中、结合生活”这些要求,是基于文本内容质量及学生认知水平的设定;“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或内容,或表达等方面,要互补互印,每个文本能够从不同层面反映议题指引的目标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文本组元的综合效应。除此之外,我们在优化文本组元的过程中,还特别注重文本组元的调适,因为文本的选择是基于教师的认知,这与学生的认知还是有较大“隔阂”的。首先,我们采取学生“预阅读”的方式,依据学生阅读的信息反馈,对文本进行合理筛选,力求文本选择贴近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其次,依据课堂实践效果,对文本进行二次或多次优化组合,努力实现文本组元的最优化。

上文教学案例的文本组元采取“1+X”的组元方式,即“教材文本+课外文本”,其中《猎人海力布》是教材文本;《精卫填海》《日月潭的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课外文本。反思早先的文本组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文本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的“逻辑性”。从主题看,《猎人海力布》《日月潭的传说》都是舍身为民主题,而《精卫填海》尽管也有这一主题意味,但其价值不止于此;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则完全是爱情主题。群文阅读并非一定要主题完全同质,但多处主题的异质使得这一层面的对比建构缺乏抓手,难度增大,且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符。也正因为主题的多处异质,导致了文本组元的“互文性”不强,文本之间就主题、内容的相互印证难以设计和实施。从早先课堂教学效果看,也印证了这一点,在课堂中,大都从文本形式角度对比建构,而主题、内容层面的建构比较散乱,没法统整并形成共识。

在后期的反思审视活动中,我们筛选了部分主题基本一致的文本由学生“预阅读”,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整合课堂实践及集体研讨的意见,对文本进行调适重组,组元包括教材文本《猎人海力布》,课外文本《日月潭的传说》《日月峰》及外国民间故事《水瓶座的故事》。在这一文本组元中,前三篇为同质主题,后一篇与前三篇不一致,这样可以进行同质、异质两个层面的对比建构,拓展了建构空间。

(三)教学的优化设计

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优化,是群文阅读发展过程中自身的需求。群文阅读是一种“草根化”研究,许多方面还没有现成统一并得到认可的规范,包括课堂教学。因此,有研究者指出: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规范与限定,常导致群文阅读课堂样态的千姿百态、千人千面。这种情况一方面不利于群文阅读课堂特质的形成,不利于群文阅读教学的推广;另一方面其实施过程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课堂的随机生成,课堂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一般而言,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包括“熟悉文本、设立情境,抓住关键、建构议题,围绕议题、展开对话,聚焦焦点、凝聚共识”四个环节,但从这一基本框架,到具体的课堂实施,仍然有较大的空白,需要吸纳教学理论及实践经验进行优化。我们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形成了以下两方面的教学设计优化思路:

1.优化教学流程

任何教学设计都应遵循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思想,尤其要关注最新的学习理论。我们经过广泛的理论学习后认为,由柯林斯和布朗提出的认知学徒制,整合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教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群文阅读教学优化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流程一般包括示范建模、情境设计、提供支架、清晰表达、反思、拆除支架等六个环节。结合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我们将群文阅读教学流程整合如下:熟悉文本,创设任务情境,提供示范、支架,学习任务探究,展示交流,评价反思,凝聚共识。其中,“熟悉文本”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创设任务情境”是教学展开的驱动;“提供示范、支架”为学习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条件支持;“学习任务探究”是关键过程;“展示交流”是学习成果展示及思维外显的必要环节;“评价反思”是为个体学习成果的评定提供参照,促进个体的反思,同时为“凝聚共识”这一目标达成提供可能。

在这一教学流程优化设计中,增加了“提供示范、支架”环节,切合“1+X”的文本组元教学,切合小学生学习水平的实际。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在修订“基于民间故事探寻的群文阅读教学”案例流程设计中,将课内文本《猎人海力布》作为示范样板,呈现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供较好的支持,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2.优化学习任务设计

“创设任务情境”是转变教学观念,将教转化为学的体现。任务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学习直观化、形象化、真实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学习,践行深度学习的理念,达成学习目标。

基于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优化学习任务设计的几点策略:

(1)优化学习任务设计的起点、兴趣点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设计教学是一个基本常识,因为学习是在原有基础上的顺应、同化。要优化学习任务设计的起点,关键是做好学习前测。在学习任务设计中,为了找准学生学习起点、兴趣点,贴近“最近发展区”,我们采取了“预研讨”的方法,即设计体现一定梯度的问题,选择各层级学习水平的部分学生预先研讨,从中选择切合学生学习起点的,学生又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任务设计。

(2)优化学习任务设计的问题梯度

认知学徒制中有“顺序”原则,认为学习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全面的逐渐递增符合认知发展规律。因此,群文阅读的学习任务设计,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设计有梯度的学习任务,并且学习任务之间体现内在的逻辑联系,呈现整体性,又适恰不同个体的“最近发展区”,实现学习的“进阶”。

(3)优化学习任务设计的思维质量

思维质量取决于学生系统性思维方式的建构。在学习任务设计中,把任务放置在具体的、真实的情境中,引领学生运用逻辑推导的方式涉猎文本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从而综合分析各关联要素,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思维的显性化很关键,要给予学生充分表达、交流、展示的机会,教师的问题引领也应体现应有的教学智慧。

(4)优化学习任务的形式

学习任务按照完成对象可以分为个体性和合作性任务;按照任务结论可以分为预设性任务和生成性任务;按照时间安排可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任务。优化学习任务的形式就是根據据教学需要,丰富任务形式,以达成最优教学效果。

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将上文教学案例的学习任务在形式方面做了重新设计:

任务1: 《日月潭的传说》《日月峰》及《水瓶座的故事》这一组文章是少数民族传说或外国民间故事,大部分家长对这些故事内容不熟悉,你能不能模仿《猎人海力布》的样式,提炼几个关键词,向家长介绍这些故事呢?

任务2:你想不想自己编一个故事?回答下面的问题,编故事也就不难——这几个故事,分属不同的民族或国家,有些方面比较接近,有些方面又有变化,你发现了吗?一起讨论一下,把它们归纳出来。

任务3:要想编一个故事,故事的结果需要仔细斟酌。有人说民间故事常常是“含泪的欣慰”,你有什么看法?这几个故事结果有差别吗?你怎么看?

教学案例经过修订之后,进行了课堂教学验证,达到了设计预期目标,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蝶变。议题的重新设定,文本的重新组元,议题贯通文本组元,使得教学设计可以围绕议题展开,并且实现文本形式、内容两个维度的探究,拓展、延伸了阅读的宽度和深度;学生在三个学习任务的引领下,学习动能被唤醒,能够把握本质,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迁移,达成了深度学习的目标愿景。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收获了意外惊喜。如任务3:这几个故事结果有差别吗?你怎么看?有的学生认为,几个故事结果都表达了达成愿望的美好期盼,但还是有细微差别。中国故事都是通过牺牲生命的抗争,达成美好愿望;而希腊民间故事中的甘尼美德被强迫做侍酒工作,想回家与亲人团聚,他的愿望不是通过抗争,而是因为天帝宙斯同情而实现的,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差异。教师及时抓住“差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探究:什么差异?实质是什么?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达成共识:是民族文化、思维方式乃至品质的差异,这也是中华文化绵延千年的内涵所在,即中华民族不信鬼神,有不屈的抗争精神。

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化,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不断磨合的动态过程,吸纳前沿的学习理论,在实践中运用、验证和反思,是丰富群文阅读教学、促进群文阅读发展的重要途径。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深度学习视域中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优化研究”(课题编号B-a/2020/02/51)的阶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6).

[2]刘大伟,蒋军晶.群文阅读教学:概念、价值及实践路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1).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