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减约束方案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12-23 06:57孙聪聪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22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
关键词:颅脑舒适度约束

孙聪聪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222000

颅脑损伤患者受病情影响,康复治疗期间多伴有躁动等,易引发诸多不良事件(坠床、皮肤损伤、非计划性拔管等),加剧病情,并增大疾病治疗、护理负担[1]。因此,采取有效干预方案对保证颅脑损伤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身体约束在颅脑损伤患者中较常用,可避免中心静脉导管移动等,但会引起生理及心理不适,并造成压疮、活动力下降等,故临床尝试采取缩减约束方案,其主要是结合患者具体状况制定具有临床实践性、针对性的身体约束方案,以此确保患者心理、生理方面舒适程度的最大化[2-3]。基于此,本文采取缩减约束方案对我院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8例,纳入标准:(1)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2)年龄>18岁;(3)干预前无压疮,皮肤完整。排除标准:(1)中途转出、病死者;(2)存在精神系统病变者;(3)存在皮肤病、出血倾向者;(4)住院时间<1d者;(5)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6)存在重度感染者。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研究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3.05±10.99)岁;学历水平:大专及以上11例,高中19例,初中及以下9例。对照组男28例,女11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1.96±11.63)岁;学历水平:大专及以上10例,高中18例,初中及以下11例。两组性别、年龄、学历水平临床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身体约束干预,由护理人员评估颅脑损伤患者皮肤状况、肢体活动度、意识状态、病情等,选取适宜约束工具,调节固定松紧度至适宜状态;间隔24h放松1次约束带,并仔细查看约束部位末梢循环状况,若存在异常则立即给予对应干预;待患者无拔管倾向,去除约束。

1.2.2 研究组:采取缩减约束方案,(1)挑选经验丰富护理人员构建干预小组,包括科主任1名、护士长1名、病区护士长1名、ICU专科护士2名、工作经验>5年的护理人员3名,首先对患者状况进行等级划分,根据患者评估结果确定是否进行约束干预,具体见图1;(2)实施缩减约束方案,①本组39例患者中,无须约束3例、选择替代措施者14例、采取预防性约束者9例、完全约束者13例,针对选择替代措施者,确保患者手中有东西进行抓握;②约束期间间隔2h评估一次采取完全约束者约束带松紧情况、约束处皮肤是否发生损伤、气管插管外余长度、置入深度、是否发生脱出;针对约束处水肿者,患肢抬高,垫软枕,并于约束带中加用棉垫进行保护;针对皮肤破损者,受损处外贴水胶体敷料透明贴,外用纱布予以保护,调节约束部位;针对管路松动者,采取棉带强化固定;③定期根据缩减约束方案对患者约束必要性进行重新评估,给予对应约束处理;若未约束患者由于镇静不足呈激惹状态,或采取替代措施者病情加剧出现定向力障碍及意识模糊,则重新进行约束;若意识恢复、病情好转,配合度高,无拔管倾向,则可撤除约束;④撤机时因疼痛或停用镇静剂出现烦躁不安,则采取预防性约束,待安全脱机则撤除约束;⑤院内转运期间监测气管插管牢固性、置入深度,针对清醒者加强沟通与交流,缓解其紧张等情绪;针对情绪波动严重者,给予预防性约束。缩减约束方案如图1。

图1 缩减约束方案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不良事件。(2)统计两组约束时间、舒适度评分,其中舒适度自拟量表评估,包括活动度、舒适性,由患者自主评估,共100分,分值越高舒适度越强。(3)统计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自拟量表由患者与家属进行评估,包括护理质量、护理态度等,共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8分)、不满意(不足7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比较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0.51%(χ2=4.129,P=0.042<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比较[n(%)]

2.2 两组舒适度评分、约束时间比较 舒适度评分、约束时间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舒适度评分、约束时间比较

2.3 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χ2=4.129,P=0.042<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随交通事故及高空作业增多颅脑损伤发生率逐年递增,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极大[4]。此外,受损伤发生较突然、病情严重等影响,颅脑损伤患者易伴有躁动不安等,部分会因翻动造成坠床,进而影响疾病转归和医护工作的展开[5]。因此,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减少相关不良事件。

身体约束在颅脑损伤患者中具有广泛应用,在保证医护工作顺利进行及患者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传统约束方案因需长时间限制患者活动(包括意识清晰的患者),故极易导致其出现恐惧、焦虑情绪,加之插管操作可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感,因此可导致其出现躁动、烦躁易怒,进而增加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6-7]。而缩减约束方案在施护前挑选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强的医护人员成立小组,系统性评估个体风险程度,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利于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8]。颜时丽等[9]的研究中,患者采取持续性约束后,约束处皮肤因受压损伤引发压疮,且极易发生躁动、易怒心理。廖亚显等[10]的研究结果表明,ICU气管插管患者应用缩减约束方案,可降低皮肤损伤、非计划性拔管发生风险,且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气管插管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本研究中,研究组舒适度评分、约束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缩减约束方案可缩短颅脑损伤患者约束时间,提升舒适度,主要是因缩减约束方案在干预前首先对患者机体状况实施系统性、充分评估,参照评估情况明确是否需约束,以此避免盲目约束而增加不适感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且定时对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明确应解除约束还是继续约束,防止过度约束,保证患者舒适性。另由本研究结果还可得知,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表明通过应用缩减约束方案,还可加深颅脑损伤患者对护理工作认可程度,分析其原因主要为:缩减约束方案是通过全面、系统评估,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及早解除全身约束,并积极采取替代约束干预减少全身约束的应用,科学的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约束;通过缩减约束方案还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舒适度,进而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程度。

综上所述,采取缩减约束方案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利于缩短约束时间,提升患者舒适度,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猜你喜欢
颅脑舒适度约束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私人定制和舒适度完美结合的典范 金地九龙壁别墅影音室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降低高泌乳素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舒适度的临床研究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马和骑师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救治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