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究

2021-12-23 14:49何惠君
成才之路 2022年3期
关键词:综合发展初中化学渗透

摘 要:在抓好学科教学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以及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方法渗透德育成为当前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初中化学为例,对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以及德育对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德育;渗透;策略;综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1;G633.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3-0117-03

化学作为一门极具魅力与神秘色彩的学科,教学内容的研究性和丰富性都很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蕴藏很多德育元素。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化视角、化学实验现象以及化学学科发展史等入手,挖掘德育元素,并将其渗透到化学教学中。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的兴趣,还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育人要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也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十九大”对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要将“立德树人”摆在首位。化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化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为重要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爱国情感与民族自信。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育人要求。

2.抓住初中生成长发展关键期

研究发现,每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阶段性特征和关键发展期。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化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特别是其中包含的物质的微观、宏观等表征,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科特点找到一个切入点去刺激学生求知欲,而蕴藏在化学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正好可以作为切入点,能抓住学生成长发展关键期。

3.教师素养提升的根本性保障

俗话说得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素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德育效果。另外,教师对德育渗透的认同程度以及认知水平也会影响德育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为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提供根本性保障。

二、德育渗透对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能培养学生学习品质,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在化学实验操作与认知环节中,学生能逐步提升活动参与调控能力,兼顾学习目标的达成与自身学习“动力系统”的构建。关于学科内容设计这一版块,学生可以借助化学理论知识、化学元素以及实践活动进行相应的学习,提升化学规律认知水平和学科素养。另一方面,从横向视角分析初中化学教学发展,绝大多数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都会调整教学工作和学生培养目标,最终确定素质教育这一重点;从纵向视角分析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细化德育目标并将其融入教学环节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化学教育价值观的转变。相比之下,这是初中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的差异表现。科普性学科教学,都是以培养具有解决社会发展问题能力的人才为主。蕴藏在化学学科中的德育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完成新课改背景下的德育目标。

三、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致力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初中化学教学德育渗透效果和质量会受到教师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致力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强化工作,坚持将“两学一做”教育向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活动,深化教师对其中精神要义与丰富内涵的领悟,这是进行有效实践指导的重要基础。在堅定“四个自信”的前提下,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由思想觉悟转化为行动自觉,夯实思想层面的理论基础。其次,要从认知层面上把控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不能出现思想认知偏差,要正确且充分地理解其要义。再次,需要调整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加入德育指标,以促使教师重视德育渗透工作。最后,要对初中化学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借助培训引导教师选用适宜的方式充分挖掘德育素材与元素,并将其有机地融入教学环节中。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索性学科,需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也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在新知引入环节,教师可通过新物质或新原理被科学家发现的过程的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其育人作用。以“青霉素”介绍为例,一方面可让学生了解青霉素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治疗疾病的功效,另一方面也要向学生讲述弗莱明研制青霉素的过程。用于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常用化学试剂酸碱指示剂的发现过程,表现了波义耳勇于探索、善于观察的精神。波义耳在实验过程中无意将浓盐酸溅到紫罗兰上,通过观察变化现象而受到启发,激发了探索欲望,随后开展了多次实验才最终发现酸碱指示剂。有些微小的实验现象出现几率很小,而被留心观察到并对其进一步研究的人就更少了。教师讲述上述故事,能让学生懂得一个道理:只有具备科学严谨的态度,才能更好地捕捉并发现微小的生活迹象,才能有新的发明和创造。

3.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化学知识息息相关,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教师应该将环保意识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比如,在化学实验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在保证反应观察性和研究性的前提下,不管是固体还是液体药剂的取量覆盖试管底部即可。这样不仅操作方便,还能节约药剂,减少废液的产生。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残渣、废液等废弃物要倒入指定垃圾桶或容器内,以向学生传递绿色化学理念。在有机化学单元的石油化工、高分子化合物合成之类的知识讲解中,教师要融入环保科普宣传,让学生了解形成臭氧空洞的原因和危害,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组建环保调查小组对附近石化企业进行调查,了解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情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

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化学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素材,教师只要努力挖掘,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插入,就能够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科学唯物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辨证的思维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初中化学内容中有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全面严谨的分析,而这正好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義观。例如,在“二氧化碳”相关知识讲解中,教师除了阐述二氧化碳会引发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变暖等内容外,还要向学生普及二氧化碳的作用。比如,它可以用作一种优良的萃取剂,在医疗领域有呼吸刺激的强大功效,在石油生产领域还能用作油田洗井剂和油田注入剂。关于化学元素和人体健康关系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人体钙元素的缺失,容易引发骨骼类疾病或出现贫血症状。但摄入过量的钙元素又容易得结石病,在短时间摄入量过大,还会导致中毒。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教师可利用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进行理解和感受,化学反应可能会有新的物质生成,但不会有新的元素生成,任何一种化学现象都不受人们主观意识控制或支配,引导学生全面掌握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

5.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知识点的验证和知识规律的总结,都是科学家们认真研究的成果。初中教材中有张青莲教授研究相对原子质量的内容以及侯德榜教授研究纯碱工艺的过程,这是蕴藏在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可以介绍两位科学家所作出的贡献,也可以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侯德榜教授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资格。学成之后,侯德榜教授毅然选择回国,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回到国内,侯德榜教授克服重重困难研发制碱工艺,为中国化学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化工科技人才。同样,出生于普通家庭的张青莲教授,因学习成绩优异,可免费入学圣约翰大学,他却因为该校校长曾做过侮辱中国国旗的举动,放弃入学机会,就读清华大学。后来,她被派送到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学成之后,她选择了回归祖国,不仅在相对原子质量测量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教师通过介绍两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将他们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精神传递给学生,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6.积极开展化学实践活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可借助自制净水器、研究神奇的白醋、制作彩蛋等实验,培养学生善于钻研、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可成立化学研究小组,开展多彩分子世界、水果电池等实验活动。这种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比如,在开展“爱护水资源”这一主题活动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后对学校所在区域的水体进行调研。取样地点可以是河流湖泊、蓄水池等。在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尝试处理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水体,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教师在经过深思熟虑、确定方案可行性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去实施这些方案,观察、记录并总结利用化学知识处置水污染问题的过程与结果。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化学知识与现实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化学素养。此外,工业燃料的合理充分利用、节水技巧的总结、“白色污染”的调查与处理等实践活动的开展,能让学生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环保意识。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化学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增强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学生投入化学教学活动的热情。

四、结语

总之,在抓好学科教学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以及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因此,在初中化学中,教师要注重德育渗透。具体的渗透策略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积极开展化学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张永久.关于化学学科德育特征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15).

[2]苏建丽,门福忠.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2020(18).

[3]牟明健.初中化学教学中“大德育”教育实践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4]马斌.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9(12).

[5]马婷婷.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初中化学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6]韩鹏.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与方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08).

[7]解冬旭.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J].中学生数理化,2015(08).

[8]黄爱弟.德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J].中学教学参考,2013(23).

[9]杜发伦.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探微[J].四川教育,2013(04).

Exploration of the Pene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He Huijun

(Xiguan Guangya Experimental School,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160, China)

Abstract: While paying attention to subject teaching,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ideology, morality and value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he formation of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sense of worth. How teachers adopt effective methods to infiltrat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subject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Tak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nfilt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 chemistry teaching and the role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omoting chemistry teaching,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infilt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strategy;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何惠君(1987-),女,广东广州人,中学一级化学教师,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综合发展初中化学渗透
论新时期如何做好中学生物教学工作
如何激发大学生参加物理竞赛的兴趣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综合机制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重视高中化学情感教学 引导学生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