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马铃薯高产高效优质配套栽培技术

2021-12-26 10:45姜德恒
南方农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春薯块块茎

姜德恒

(会泽县迤车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会泽 654204)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属茄科,又名土豆、山洋芋、洋芋等,是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的全球第四大重要粮食作物,目前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传统大春马铃薯主要在秋冬季节上市,因此无法满足马铃薯加工及全年市场需求。小春马铃薯是指秋季种植、春夏季节收获的马铃薯,可有效弥补大春马铃薯春夏淡季。20 世纪90 年代末,国内学者开始深入研究小春马铃薯配套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基于此,对小春马铃薯高产配套技术进行总结分析。

1 良种选择及种薯处理

1.1 选择良种

马铃薯种植范围广泛,在选择小春种薯时,一般选择高产优质、薯块较大、外形漂亮、耐储存、抗病虫、休眠期短的种薯,如克新一号、中薯二号、东农303 等。若为出口生产,可选择中迟熟品种,如从美国引进的夏波蒂、大西洋等;如作为淀粉加工厂生产原料,则应选择甬薯一号、鄂马铃薯等抗逆性强、低还原糖、高淀粉的中晚熟高产品种。种薯表面应无畸形、冻、烂、伤、虫、病,表皮光滑,栽培种薯用种量一般为225 kg·hm-2左右[1]。

1.2 种薯处理

将种薯包堆放在大棚或仓库中进行困种,周围环境应保证散射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大棚或仓库内干净、清洁,没有堆放过食盐、鸡粪、农药和化肥等物质。每1 kg栽培种应切成30~50 块,每块重30 g 左右。切种薯时,应使用消毒液浸泡过、刀口锋利的刀具,种薯应切成立体形状。切好的薯块应有1~2 个明显的芽眼,草木灰、鲜石灰以2 ∶1 的比例调配成黑白灰,避开芽眼处,沾满种薯切口。切好的种薯块尽量在当天播种完,不能采用堆放催芽的方法,应平摊在地面保存。

2 科学播种、合理密植

2.1 播种时间和规格

小春马铃薯播种期一般在10 月中旬至12 月中旬,需根据种植地区的海拔、纬度及气温分布情况确定具体播种时间,中早熟品种和中晚熟品种分别在第二年2—3月、4—5 月上市,此时马铃薯销路好、价格高。播种规格如下:双垄株距30 cm、行距20 cm、垄距90 cm;单行株距25 cm、垄距50 cm,每公顷6 万~7.5 万穴[2]。

2.2 播种的方法

种薯块不能与鸡粪、化肥直接接触,播种时按行株距品字形,将种薯芽眼向下摆放在播种沟里两边缘。若肥料漏出必须用土盖住后再放种薯。稻草顺垄沟盖住马铃薯种,用量约为1 500 kg·hm-2,接着盖土成垄,将旋耕器提高10 cm,成垄机中间两块刀片卸下,按原垄形重起垄一次,成垄高度为20~30 cm,种薯上盖13~15 cm的土。

2.3 控制种植密度

小春马铃薯植株矮小、生长周期短,且整个生育期空气湿度及气温相对较低,植株生长并不旺盛,想要获得理想产量,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合理密植后,植株生长前期茎叶已充分生长覆盖地面,不仅有利于块茎形成,还可起到降温保湿的作用。经实践可知,采取66~165 cm 开厢,窝距26.4~29.7 cm,行距33 cm,每667 m2种植5 000~6 000 窝,可有效提高单产,提升马铃薯种植的经济效益[3]。

3 深耕整地、均衡施肥

3.1 选地消毒

选择保水保肥、排水良好,前茬未种植过甘蓝、白菜、茄科类蔬菜作物的厚层红壤土旱地。在马铃薯种植区域,稻田种马铃薯可直接种植,重茬地需进行整地施肥,撒施生石灰粉375~750 kg·hm-2消毒。

3.2 机械整地、施肥

在成垄开行、整地等环节适当使用生产机械是马铃薯高产高效优质配套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播种前15~30 d,使用大型机械旋耕,耕深25 cm,在播种时按照90 cm 的垄距重新起垄。施肥配方(按1 hm2计算)如下:清水37 500 kg+氯化钾225 kg+45%NPK 复合肥300 kg+尿素150 kg+生物有机肥(薯类专用)375 kg+干鸡粪4 500 kg。施肥方法有以下两种:1)在起垄的同时,将配方肥施于播种沟底,轻耙播沟两边松土,将肥料掩盖,肥料上盖土 3~5 cm 即可,浇清水后播种;2)先播种薯块,将肥料拌匀,在确保肥料不直接接触种薯的情况下,在种薯间点施肥料[4]。

4 科学防治病虫害

4.1 病害防治

晚疫病是小春马铃薯最为常见的病害。按照传统栽培技术,马铃薯晚疫病不仅发生率高,且为害严重,可导致马铃薯成片枯死,甚至成为烂薯,加强病害防治,是保证马铃薯种植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3 月初,即可采用药剂防治马铃薯虫害,方法如下:每公顷使用 1 125 mL 68.75%银法利悬浮剂、600 g 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混合喷洒喷马铃薯茎叶正反两面,每7 天喷洒一次,连续使用2~3 次。若3—4 月马铃薯病害出现明显流行传播迹象时,微膜可隔绝大部分病菌向地下块茎扩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烂薯,不会对马铃薯产量产生明显影响。

4.2 虫害防治

多年耕种的稻田或肥沃菜地,地下往往存在大量害虫虫源,没有种植过薯类、蔬菜类的丘陵地一般存在二十八星瓢虫等虫源。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受气候条件影响,还会出现蚜虫、棉铃虫、烟青虫等虫害,从而对块茎产生为害。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播种沟中拌入22.5 kg·hm-2的地虫灵;对于为害茎叶的地上害虫,可使用2.5%功夫乳油2 000 倍液或47%乐斯本1 500 倍液等杀虫剂进行防治,一般防治1 次即可[5]。

5 加强田间管理

5.1 出苗前的管理

播种后3~5 d 喷施封芽除草剂,用1 125~ 2 250 mL·hm-250%乙草胺乳油均匀喷雾。在马铃薯出苗后,若杂草较多,可使用选择性除草剂对马铃薯田进行喷施,使用10~15 g 洗衣粉、5 g 25%杜邦宝成干悬浮剂兑水32 L,喷施量450~600 L·hm-2。一般情况下,马铃薯出苗前不需要浇水,但在土壤过度干旱的情况下,可适当浇水。

5.2 出苗后的管理

马铃薯出苗后,应加强水分管理,保证田间湿润,根据土壤情况灌水3~4 次,尽量采取膜下滴灌技术灌水和施肥。全苗后灌水追施尿素112.5 kg·hm-2,进行第一次灌水;植株高度在20~25 cm 时,灌第二次水,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25~300 kg·hm-2;收获前20 天停止灌水。在灌水过程中,水深以不淹种薯为宜,不要大水漫灌,雨后为防止水淹,必须及时排水。马铃薯现蕾开花时,施复合肥225~300 kg·hm-2,有利于马铃薯块茎形成。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使用1.5 kg·hm-2磷酸二氢钾兑水750 kg 进行喷雾[6]。

5.3 适时收获

为确保小春马铃薯种植收益,种植户可根据订单需求和市场行情进行收获,若马铃薯叶片由下向上到2/3 株高以下的茎叶逐渐退黄,就必须抓紧收获,这代表马铃薯已进入成熟期,若收获不及时,则会因高温导致马铃薯产量降低。收获时,为促使地下块茎表皮紧缩熟化,可提前1~2 天拔除地面茎叶,出土后避免碰破表皮,影响马铃薯外观、品质[7-8]。

6 结语

小春马铃薯的种植,可起到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提高马铃薯深加工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对其高产高效优质配套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小春薯块块茎
遮阴处理对白及块茎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影响
环境与植物激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研究
体育人类学研究中的块茎范式新尝试——《作为文化块茎的传统武术:南部侗族黑虎拳的民族志研究》序
深深地爱着你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INHERITANCE OF DIVISIBILITY FORMS A LARGE SUBALGEBRA∗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幸福,在我身边
介绍三种优良种子/甘薯良种“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