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要素及实践路向

2021-12-26 23:24吕丹红
理论建设 2021年1期
关键词:方向党员干部政治

吕丹红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

筑牢党性灵魂,夯实政治根基,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政治建设,这不仅重要而且十分必要,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1]这是党首次将政治建设以报告形式正式单列出来,突出强调其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首要”“根本”“统领”地位以及“关键”“决定性”“纲举目张”的作用。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2]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强调,必须“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3]。从总体上来看,党中央曾多次通过讲话、报告、意见、培训以及集体学习等形式深化认识“为什么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怎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问题。政治建设新的科学定位,既体现出党中央高度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的创新思维,也反映我们党对党的建设规律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化。基于此,阐释政治建设的关键要素,优化其实践路向,有助于进一步为全面从严治党和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要素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我们党从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出发、在立足实际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整套逻辑要素严密、内容系统完整的党建理论体系。任务、前提、基础、关键和保障是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体系的关键要素,这五个层面不仅体现出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也给优化党的政治建设实践路径提供参考。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1]。首要任务是政治建设之“要”者,在任何时候,明确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和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首要任务是绝不能含糊和动摇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复强调“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4]397“无条件服从统一意志是绝对必要的”[5]501。因此,维护政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根本性的大问题。回顾党的政治建设发展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到,尽管党在不同时期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不同,但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是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大党,党的历届领导人都特别重视“统一”和“权威”。

早在1956年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6]32他明确指出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也不断强调:“中央要有权威……党中央、国务院没有权威,局势就控制不住。”[7]277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特别指出:“维护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维护中央的权威,是极端重要的。”[8]1919胡锦涛同志也多次强调:“全党同志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9]40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10]。集中统一和维护权威是我们党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总结出的重要经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历史成就,靠的就是党中央强有力的统一领导,这是我们党在波谲云诡的政治环境中凝聚智慧和汲取力量的关键,我们必须继承这种优良传统,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一根本政治任务,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

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前提,也是关乎党安身立命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立场事关民心向背,方向决定道路命运,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是事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性大问题,只有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正确,才能保持政治头脑上的清醒认知和政治道路上的正确选择。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到底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1]40我们党的力量、地位来自人民、根植人民,可以说,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和力量之源。

行程万里,方向第一。方向是行动的指南,政治方向上误入歧途、走上岔道是会出大事情的,共产党人所坚守的正确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2]。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政策如何调整,中国共产党人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从来没有改变。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从来都是“头等大事”,是每一位共产党人的人生信条。实现伟大梦想的路途从来都是不平坦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通过讲话、文章、集体学习等形式强调廓清思想迷雾,澄清模糊认识,排除各种干扰的重要性,强调让对表对标、校准偏差实现常态化,就是为了不让立场和方向出问题。从这个角度看,立场坚定、方向正确是我们党攻坚克难的一项重要法宝。

(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环节

提到政治建设的基础,几乎绕不开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2]15思想上如果偏航,行为上就会变质。政治信仰给人力量,理想信念催人奋进,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在创造奇迹的近百年历程中总结的基本经验,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冲锋陷阵,在千难万险中探索前进,靠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激励与鞭策。

在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不惜一切踏上寻求民族独立的征途,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人拼搏进取为社会主义道路的建立贡献力量;改革开放时期,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不惧艰险,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使中国人民富起来;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创新,正在为夺取新的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国人民强起来的伟大目标而奋斗努力。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7]110政治信仰这个“总开关”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和根基,是贯穿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始终的一条红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断掉。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握好“信仰”二字。

(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因素

政治素养说到底与政治能力密不可分,党的政治能力建设回答的是实践层面的问题,即“如何执政”的实践面向问题,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十分关键的一点就是政治能力的建设。可以说,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在人,关键在干部的政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2]前者是对党员干部在战略谋划上的要求,后者是对党员干部在实践工作上的准则。把握方向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是非面前清醒抉择,把稳政治方向之舵;把握大势就是党员干部要有审时度势、胸有大局的远见,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把握全局强调党员干部分析问题的战略思维和观大势谋全局的战略能力,要求党员干部能够以全面的观点统筹谋划各项事业,“三个把握”从战略高度上体现出政治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辨别政治是非能力就是在政治是非方面,党员干部必须有高度的政治鉴别能力,要用“政治慧眼”辨别错误思潮;保持政治定力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能够在政治上、立场上、方向上有正确的政治态度,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坚定党性原则的能力;驾驭政治局面的能力强调党员干部做事情要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准确判断政治局势,从有利于整体和大局的立场思考和决策;防范政治风险能力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未雨绸缪的意识,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和政治敏锐性,将各种政治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自觉抵制各种政治风险,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从实践层面对政治能力进行概括总结。总之,政治建设质量的关键点就在于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

(五)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不依据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不依照法定范围行使职权,是做不好政治建设工作的。对一个党员干部来说,纪律是政治红线,规矩是政治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更不能跨过。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13]16,“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14]347。政治纪律在所有的纪律中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是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巩固执政根基的重要保证。

对一个政党来说,政治规矩就是生命线,在党的各方面工作中发挥着兜底作用。2015年1月13 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政治规矩”一词,从科学内涵上看,政治规矩包括总规矩和各方面规矩,具体体现在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的总规矩以及包括政治纪律、规章制度、工作条例等方面的具体规矩。从传统逻辑的角度看,尽管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具体内涵和外延有所区别,但其本质都是不变的。守纪律、讲规矩是避免党员干部走偏道、走邪路的有效防线。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把纪律和规矩放在突出位置。

二、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路向

政治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关键在政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2]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还要经历很多风雨,因此,必须把握其关键和重点,立足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总体要求,不断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一)以强化政治领导、提升政治自觉为核心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在思想上做到“认同”和“自觉”。简而言之,政治认同和政治自觉最基本的就是主体(中国共产党人)对客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自觉维护的态度。增进政治认同,提升政治自觉是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革命洗礼中取得的宝贵经验,这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基于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必须重视增进政治认同,提升政治自觉的重要性。

首先,必须进一步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党的政治领导,最关键的就是全党同志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松懈,毫不动摇地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实践已经证明,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回答好新时代的“问卷”,必须发挥领导核心举旗定向的作用。全体党员要自觉做到在思想政治上与核心同心,在行为实践中与核心同向,路线方针上与核心一致。

其次,必须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务必增强“四个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认同和政治自觉,必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完善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提高党的全面领导能力。同时,全体党员干部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而且要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四个意识”,在此基础上,提升政治自觉,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最后,必须进一步健全党的执政方式,充分发挥“治理优势”。执政方式关乎党和国家的政权问题,进一步健全党的执政方式是增进政治认同的有效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执政方式的认识更加深刻,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党的基本执政方式以及“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目标,进一步深化了对执政方式的认识。完善党的执政方式,需要在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前提下,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方式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把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相结合,在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党的执政方式。

(二)以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为关键

历史和现实无不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因为从来没有忘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从来没有在政治方向上迷失。立场和方向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前提,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从概念上看,党性是之于一个政党阶级性而言的固有本性,人民性是之于人民群众利益性而言的需求本性,不管是党性还是人民性都是一个整体性概念。从关系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12]154从利益上看,党性和人民性的利益是一致的,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其次,要在“四个自我”上花时间下功夫。“四个自我”是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的制胜法宝,鲜明地体现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魅力,因此,要“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11]57,要在“四个自我”上下大力气,勇于发扬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

最后,正确理解和把握“两个就是”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准政治方向首先要正确认识“两个就是”之间的联系。中国共产党人所坚守的正确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2]“两个就是”是政治方向的主要内容,从逻辑上看,“第一个就是”是奋斗目标,“第二个就是”是行动纲领,只有把握好“两个就是”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行动纲领,才能把准政治方向。

(三)以打好政治底色、坚定政治信仰为主线

打好政治底色、坚定政治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勇担使命的根基,学习和修养是打好信仰底色的主要途径。

一方面,理论学习不能松懈更不能停止。“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11]35,理论武装是党员干部永葆政治底色的“稳定剂”。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目标任务和执政环境,全体党员干部要从政治高度、战略高度、实践高度等方面强化理论武装,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拿出“四个真”的本事,达到学会、学深、学透、学通的效果。理论的力量源于其科学性,体现在具体实践中,理论与实践是相互贯通的关系,强化理论武装、加强理论学习目的在于运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新理念、新论断、新思想及时转化为清醒的认知、坚定的信仰和具体的行动,打好对党忠诚的政治底色,筑牢信仰之基,让理论武装的支撑作用更加有力。

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最根本的就是政治修养和作风修养。新时代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的重点主要有:一是锤炼政治修养,这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提高政治修养,就要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把党的理论成果作为理论学习重点,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工作重点。提高政治修养,就是要持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12]405。二是提高作风修养,党性即作风,党性修养深不深刻,效果显不显著就需要依靠党员干部的作风来衡量,“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11]44。各级党员干部要落实“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守好底线和红线,绷紧自制、自律这条弦。总之,只有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双管齐下,形成合力,红色江山才不会变色,才能打好信仰坚定的底色。

(四)以练就政治本领,提升政治素养为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12]105进行伟大的斗争,取得伟大的成就,需要本领和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加强党员干部的队伍建设。要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和廉政建设,坚持“二十字”的好干部标准,建立有效的选拔任用机制、从严管理机制、干部培养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其次,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本领。没有过硬的本领不行,不练就本领也不行,要把练就本领看作一项终身任务。本领越强,能力就越强。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落实“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经常开展自我批评,在面对重大风险和重大困难时,要敢于担当,在困难中磨练自己,练就宽肩膀,增强硬本领,克服“本领恐慌”。最后,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历练。这不是一般性号召,1939年,毛泽东同志曾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十八年中,党经历了许多伟大的斗争。党员、党的干部、党的组织,在这些伟大斗争中,锻炼了自己。”[15]604党员干部要在群众工作中、伟大的斗争中、抵御重大风险中增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智慧,这是练就本领、提高能力的基本功。

(五)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关乎党的团结统一,关乎党的生死存亡”。[16]37净化政治生态和保护自然生态是一个道理,都需要人的细心呵护,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11]167。“严”“实”的党内政治生活及“清”“净”的政治生态离不开政治文化的涵养、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约束、法规制度的保障这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就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这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内核。要充分发挥党内政治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拒绝“拉帮结派”,抵制各种破坏党内团结的行为。通过定期开展党内学习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的忠诚信仰,以“清”“正”的党内政治文化抵制“浊”“反”的不良政治文化,营造空气清新、氛围健康的党内政治环境。

第二个层面就是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突出位置,这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准绳。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内政治生活有序进行、政治生态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要以《党章》为遵循,以《准则》为支撑,以全体党员为主体,永葆政治本色。要发挥纪律和规矩的硬核约束作用,扎紧笼子,做到廉政用权,有责必问。

第三个层面就是积极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这是净化政治生态的保障。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核心在于制度,而制度的力量和魅力在于落实,要依据时代变化,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积极出台配套的准则条例,及时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立柱架梁。要增强政治巡视和监督,认真执行和落实党内法规,不管是“关键少数”还是“绝大多数”,只要违反党内法规,必须以“零容忍”态度坚决予以惩罚,实现“六有”政治局面。

总之,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绝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进入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呈现出地位更重要、内容更丰富、路径更多样等新的历史特点,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科学的逻辑体系,包含多方面的政治要素。我们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要“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讲政治的要求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3]。必须明确的是要达到党的政治建设的目的和效果,绝不是用“土豆炖牛肉”的功夫,而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必须把握好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要素,在首要任务、立场方向、政治信仰、政治能力和纪律规矩等五个方面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当作一个重要任务常抓不懈,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

猜你喜欢
方向党员干部政治
党员干部新书架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2021年组稿方向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