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研究

2021-12-26 23:24微,
理论建设 2021年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专业课育人

张 微, 吴 婷

(宝鸡文理学院a.计算机学院;b.音乐学院,陕西 宝鸡721013)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党的十九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围绕新时代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和规划,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2]。那么如何理解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科学内涵,新时代高校为什么要实施“三全育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将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落到实处,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一、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涵义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即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主体和空间三个维度,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全程育人”是要求学校教育教学要遵循教书育人、学生成长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实现育人无时不有。“全方位育人”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学生的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注重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实现育人无处不在,努力培养出具有政治素质、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以及适应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全员育人”则是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育人者,紧密围绕“立德树人”主旋律,营造正能量,其课上课下、言行举止都要履行育人之责,产生育人之效,实现育人无不尽责。“全员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过程中必备的主体要素,发挥着关键作用。“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过程中必备的时间和空间要素,是适应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发展和学生成长新特点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三全育人”的实质是育人,重点是全面,关键是把育人的各项措施责任落到实处,并且产生实效。“三全育人”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是适应新时代要求,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实践育人活动。

二、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

当今时代既是一个知识更新加速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还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新信息应接不暇,新诱惑无处不在,大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通道和载体也越来越丰富。这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讲,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获得书本上、课堂上不能获得的知识信息,促进自己的发展,但也存在许多挑战,各种信息真伪难辨,各种价值观念眼花缭乱,各种有害信息充斥在学生周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校不能对学生及时进行引导、教育、帮助,学生极有可能迷失人生方向,误入歧途。

(二)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进入大学接受教育成长成才,既需要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党总支)发挥政治组织作用,指引方向和前进目标,也需要思政课发挥主渠道作用,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要当好指导者与引路人。既需要让学生通过专业课学习增长知识,学习本领,使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发挥主体作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引领的统一;也需要管理人员科学管理和服务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在学生感受到学校严格要求的同时,也体会到管理和服务人员的温馨关爱,充分发挥制度、环境、管理和服务的育人作用,使管理服务育人工作取得创造性进展。

(三)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本质要求

大学的本质是求真育人。求真就是研究学术,追求真理;育人就是培育人才,培养学生获得真才实学[3]。就大学开设的课程而言,包括思政课、专业课、人文素质通识课,其中思政课程是立德树人的铸魂课程,是其他课程的导向标和灵魂,专业课、人文素质通识课同样承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任务。各个课程在德育课程的总目标下,共同承担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如果只是思政课教师整天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其他课程仅仅讲授知识,不关心学生的所思所想,不关注学生成长进步,甚至说一些不合时宜和政策要求的话,就有可能因为专业课教师的一些话、一个举动让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的本质要求。

三、高校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不到位

当前,在认识上,一些专业课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学校党委领导、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与班主任的事情,认为自己把专业课上好,让学生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了。一些服务人员认为自己把岗位上分内的事情做好了,就算尽心了。他们没有认识到新时代全员、全程、全方位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重要性。

(二)落实上不到位

各高校虽然都按照上级要求,制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和措施,但在落实上往往被动应付,上面布置什么任务,就搞什么活动,没有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开展工作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现象,难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落实。

(三)环节上不协调

有些学校的组织宣传、教务及学生管理各个部门,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协同性不够,各干各事,思政课与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配合不足,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之间未能实现融会贯通,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陷入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管理部门孤军奋战的困境。

(四)技术上不熟练,态度上不热情

一些专业课教师虽然想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技能,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方法开展工作。一些管理人员,对学生前去办理相关事情,咨询相关问题不热情、不耐烦、不专业,一些服务人员对学生服务不及时、不到位、不尽心,间接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所有这些问题,说到底是高校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脱节,没有形成各方相互配合、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影响了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的预期效果。

四、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思路与对策

(一)更新理念是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向导。实现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形成新的理念是前提。面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面对信息时代的特点,面对当今时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必须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到做好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系到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切实实现教育教学和教书育人从“教”向“育”观念的转变,需要从思政课单门行动向多课程联动转变,从依靠学校党委、党务工作者、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做学生思政工作,向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各个部门、教职工协同行动转变,这样才能构建教育管理服务协同育人新模式。思政课教师要当好学生引领者、指导者,通识课教师要让学生树信念、强素质,专业课教师要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形成“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所有课程、教师都要承担思想政治工作。所有管理服务人员,都要发挥教育者的角色和作用,立足自己岗位,做好管理工作,优化服务环境,真诚关爱学生。各方力量要行动起来,努力做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实现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

(二)课程联动是方向

要把“三全育人”落到实处,单靠一门课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建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主渠道,思政课、专业课和通识课三位一体、课程联动、同向发力的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用好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教师要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者、指导者,突出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重引领、触灵魂。通识课核心是树信念、强素质,因此要着眼于开启学生心灵,探寻人生价值,完善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潜力,使学生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专业课教师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要有情怀、有信仰、有担当,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形成“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所有课程、所有教师都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有课程教学都要带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气息,突出思政教育功能,力争讲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味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

(三)教师作用是关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能否落到实处,教师是关键。高校的思政课是党的大政方针在高校传播与贯彻的重要方式,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主渠道,对于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覆盖所有专业、面向所有学生。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方面处在独特地位,因而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从目前高校教学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近年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和教师方面出现许多新起色、新气象、新做法,但相比较而言,专业课教学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观念跟不上形势、教师不够重视、“教书”与“育人”脱节等突出问题。为此必须充分认识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转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观念,并提升做好“课程思政”的能力,进而改变“教书”与“育人”脱节的突出问题,促进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回归。①专业教师要加强新时代新思想的学习,切实增强理论自信,转变育人观念。“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只有自己掌握了新思想,并坚持自己的信仰,才能有底气在课堂上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②要增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领。利用专业课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责任,同时更需要教师具有做好工作的本领。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要求,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手段,同时把握学生的新变化、新需求,与时俱进,有的放矢。③要探索和总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是做人的思想转变,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工作,因此,教师要关注人、关爱人、研究人,采取正确的途径、步骤、手段及方法是工作成功的明灯和路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时、因事、因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并且及时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各门课程是载体

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教学,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是推进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和“主战场”,必须深入梳理和准确把握专业课、通识课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其中的课程思政的元素和资源,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课程目标设计、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的各方面,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的各个环节。要不断探索和拓展课程思政的方法和途径,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树人育人效果。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课程思政”不是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因而绝不能把各门专业课程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讲,也不能简单地讲完专业课程理论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从课程实际出发,坚持课程知识理论的科学性,同时挖掘课程中的学理、价值、伦理等有益的思政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既学到专业理论知识,又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实现育人目标。

(五)建章立制是根本

要真正做好“三全育人”,必须建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和服务育人等各方面,实现全程、全员和全方位育人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实施办法,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立足岗位育人的要求、职责、措施,教职员工“三全育人”及其奖惩办法等,努力形成“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①在教育主体上从单个教师的行动转向全体教职工行动。育人工作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天职和本分,充分挖掘教职工各自岗位的育人要素,必须将育人职能贯穿其工作始终,努力实现教与育、管与育、服与育的融合贯通。②在育人过程上从条块分割转向协同配合。育人工作具有全局性、系统性、整体性,这就要求从各单位各部门各管一段、条块分割转向相互衔接、协同配合,从单个部门行动向多个部门联动转变。课程上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专业课、通识课等多课程融合渗透;管理上由党委领导,学工部门为主,各部门协同;教育上以班主任为主,各位教师相互配合;在实践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新理念,统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增强系统性、精准化和适切性,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升级版,建设整体育人的新格局。推进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协同联动,挖掘育人元素,建立责任清单,强化工作举措,唱好育人合奏。③在育人空间上从点向面上转变,构建全方位、多向度的立体育人格局。实现“三全育人”工作不能只是一个教师职工、一门课程、一个部门的行动,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由单个点到整个学生工作战线面上再到学校各部门整体进行的转变,要聚面成体、多体联动,构建全方位、多向度的立体育人格局。在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将专业知识教育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向各门课程、各项工作有机渗透;将育人工作贯穿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各阶段,覆盖到全校各院系、年级、班级、宿舍,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各个方面。建立网上网下多维正向互动的学生思政工作格局,促进网上与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配合,达到合力育人的良好效果。

(六)优化环境是保证

教育环境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这是培养时代新人、造就社会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之一。首先,要美化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优美校园生态,既是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也是实现高校环境育人的内在要求。要美化、净化、绿化校园,不断改善校园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打造生态校园,增强学生自豪感、归属感及爱校意识,努力提升学校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其次,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对师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形成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在突出政治和价值引领、体现师生共同价值追求的同时,强化学校办学特色和价值导向,做好顶层设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再次,要重视校园精神环境。精神环境实际上就是学校秉持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被师生认同的文化价值和生活观念,是学校的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作为“学校精神”,校园精神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的核心,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成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必须努力构建追求理想、创造进取、人文关怀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形成和谐融洽、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总之,“三全育人”既是适应新时代发展和要求的一种新的育人理念,也是一种新的育人方式,同时又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实践活动。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不负时代重托,实现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专业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