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2021-12-27 00:41廖敏伶
领导科学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经验启示民族地区实践探索

廖敏伶

摘要: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党中央以高标准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以期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各地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以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为指引,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成功做法,主要表现为:党建引领做强特色产业促增收;党建引领绘就生态宜居新农村;党建引领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党建引领推进治理有效促稳定;组织振兴激活红色引擎谋发展。文章通过梳理上述实践,归纳出以下几点启示:坚持党建引领核心作用和少数民族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坚持党建引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坚持党建引领民族文化赋能和先进文化铸魂的融合发展;坚持党建引领防止返贫为乡村振兴筑牢防线。

关键词:民族地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践探索;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D4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12-0081-05

基金项目: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研究”(21BDJ039)。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和完善黨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1]民族地区在地理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程度和地域风俗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承担任务更为繁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1],这对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民族地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凝聚各方力量,才能适应民族地区条件特殊的现实状况,增强引领乡村振兴的能力。

一、民族地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明确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奋斗的“任务书”。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具体路线,进行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

1.党建引领做强特色产业促增收

民族地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而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党建引领。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形丰富、风光旖旎,各类中药材、特色畜禽和高原杂粮品质较好、品类珍稀,加之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产品,使得民族地区农村产业发展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近年来,一些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把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带动了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是发展特色农牧业,做大做强产业链。党组织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一方面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牧民联合起来,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经营和签订订单等方式结成利益联合体,围绕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项目;另一方面,在各类合作社和产业协会中建立党组织,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相结合,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二是依托文旅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党组织领办旅游合作社,挖掘民族地区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淳厚浓郁的民族风情,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体验项目。此外,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具有民族特色的农特产品,扩大销售半径,带动少数民族农民增收。

2.党建引领绘就生态宜居新农村

民族地区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既要为祖国守好生态安全屏障,又要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北等一些民族地区,森林、草原、高山、大川等生态系统分布密集,是资源富集区,更是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自然灾害易发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基础不牢固,是民族地区共有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要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2]。在实践中,许多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一是党建引领生态环境保护。将植树造林、爱绿植绿等主题与党日活动和具体工作相结合,提高党员干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二是党建引领生态环境治理。以党员干部为主体,成立环境整治小组,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定期巡查和整改落实。党组织牵头抓落实,通过发放倡议书、签订三包责任制等方式做好宣传工作。三是党建引领发展生态特色产业。一方面,依托良好生态资源打造生态景点景区;另一方面,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产品增产提质,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3.党建引领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

民族地区党建引领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少数民族村落有着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沉淀着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追求和历史传承。村落建筑和人居环境则是“无形”文化的“有形”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3]。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创新形式,推出多种多样的“铸魂”工程。一是党建引领文化唱戏,从民族底蕴中汲取力量。以“修旧如旧”等方式修缮、保护民族村寨,注重文化遗产的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广场、特色文化展览馆、文化围墙等,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亮点。组织“民族一家亲”等主题活动,既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也展现了民族风情和风貌。二是党建引领感恩教育,促进团结凝聚人心。发动党员干部开展宣讲活动,以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生动教材,不断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算清、讲清、说清”党和政府对公共投入和家庭享受的惠民政策及补贴资金“两笔账”的方式,做到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享受补贴群众了解到位,受益群众满意度提升,激发少数民族群众爱党的热情。三是党建引领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倡导新风。党员带头做政策宣讲员和践行者,“包户划段”做好引领示范。党员引领、发动群众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鼓励少数民族倡导新风、破除陋习。

4.党建引领推进治理有效促稳定

民族地区党建引领治理有效,是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基石。为促进民族团结,各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和民族事务治理。一是党建构筑基层治理网络、引领群众同频共振。建立健全“村党支部+党员+村民”的治理网络,实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与乡村治理的无缝对接,有效防范暴力恐怖、分裂破坏等事件的发生。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宗教团体负责人开展联席会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二是党建引领筑牢和谐底线。部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了一支以党员干部、村民骨干和少数民族先进个人为主体的调解队伍,以宗族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遵从先“情”、后“理”、再“法”的规则,让法律成为化解矛盾的最后一道防线。针对法律意识淡漠的情况,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还成立了法规教育室,定期组织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普法教育。

5.组织振兴激活红色引擎谋发展

抓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抓好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受经济、社会、宗教和文化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村两委活力不足,缺少议事场所,“说话无人听、办事无人理”等难题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4]各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培养一支思想政治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选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既要对党忠诚,又要懂民族政策。注重少数民族党员干部队伍的选拔与培养,用好远程教育终端、多媒体平台等方式进行学习。少数民族党员干部要学会使用汉语,汉族党员干部也要努力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二是加强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撑,筑牢民族团结的坚强堡垒。多方统筹资金,建设高标准活动场所。严格落实经费管理,保障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二、民族地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经验启示

在实践探索中,各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扎实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统筹推进新时代乡村全面振興发展。通过对各民族地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典型做法进行归纳总结,从中可得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启示。

1.坚持党建引领核心作用和少数民族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既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坚持领导核心地位,又要激发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政治建设方面,坚持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村党组织书记要创新思路,开辟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少数民族党员干部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民族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动力源于广大的少数民族群众。要坚持民族地区推动乡村振兴依靠少数民族群众,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激发少数民族群众的发展意愿,引导和帮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克服“等靠要”错误思想,打造村社、企业与农民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成果由少数民族群众共享。

2.坚持党建引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民族地区依靠着优越的自然资源,走出了一条以牺牲自然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路子,这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230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是指引民族地区党建引领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融合发展的基本遵循。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为引领,实现民族地区党建引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合理规划发展格局、谋划发展思路,引导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组织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环境整治,促进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良性循环。既要找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可行路径,实现从“卖资源”到“卖风景”的转变,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也要找到“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的举措方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共进。

3.坚持党建引领民族文化赋能和先进文化铸魂的融合发展

民族地区党建引领文化振兴,要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导下,包容和激发各民族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聚智凝力。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有着丰富且独特的民族文化,包括以美食文化为代表的民俗习惯,以服饰文化为代表的传统工艺,以歌舞为代表的表演艺术以及各类传统节日。民族文化融入乡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之中,“润物细无声”地对乡村和谐稳定与振兴崛起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黏合剂”作用,带领少数民族群众、地方企业和各类组织群策群力,升级文化产业、改造文化环境,让少数民族文化活起来,焕发时代风采。加强少数民族群众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培育和践行,将其内化为自觉遵守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引领下,努力形成爱国爱党、勤劳致富、团结互助、包容进取的文化氛围,使得少数民族群众超越民族、信仰、语言、地域和风俗的限制,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从而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4.坚持党建引领防止返贫为乡村振兴筑牢防线

民族地区乡村底子薄、发展欠账大,需要防止返贫致贫,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2020年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但由于发展基础不牢固、造血功能不强,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民族地区群众致贫、返贫风险依然存在。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身处乡村振兴“第一线”,应当筑牢防返贫组织堤坝,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首先,要建立健全脱贫预警机制,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组织关怀,关注他们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跟踪回访、加强动态监测,消除贫困隐患。着重关注排查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等重点对象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因地制宜、因人施策,解决脱贫致富的后顾之忧。其次,要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本村产业发展情况和少数民族群众个人发展意愿,灵活组织他们参与本村产业工作,共同分享乡村产业振兴带来的收益。最后,要加强就业引导机制。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激发少数民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内在动力。通过与用工单位党支部联动,将有外出务工意向却没有务工途径或者缺乏专业技能的少数民族群众介绍到用工单位,边干边学,提高他们的非农收入。

参考文献:

[1]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

[2]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N].人民日报,2019-03-06.

[3]习近平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5-19.

[4]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罗钰涵

猜你喜欢
经验启示民族地区实践探索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启示
税务代理制度的美日经验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