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学业预警工作的探索与实践①
——以广州理工学院为例

2021-12-28 12:04陈英征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学业

陈英征

(广州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当前,随着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高校打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开始推行学分制改革,学生在课程修读和学习进程安排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无法适应这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学业问题。如何及时有效地实施学业预警,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预防和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成为高校亟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一、学分制下构建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一)构建学业预警机制是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的客观要求

2017年2月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即教育部令第41号),强调高校必须依法治校,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2018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新时代高教40条),明确指出高校要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取消“清考”行为,严把毕业出口关。作为办学主体,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发现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下滑趋势或学习行为出现偏差的时候,及时给予警示,尽力把可能出现的危机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构建学业预警机制是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必要举措

学分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具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但也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自我管控能力。对于学习缺乏自觉性的学生而言,容易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成绩下滑等学业问题。因此,通过学业预警制度可以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学习问题的学生进行动态监控,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和帮扶措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弹性”和学校学业督促的“刚性”有机结合,从而更加扎实稳妥地推进学分制改革。

(三)构建学业预警机制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

创建和谐校园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确保校园稳定有序的必然要求。构建学业预警机制,有利于高校进一步凝聚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力量,通过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缓解和减少因学业问题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形成相互理解、互帮互助的育人环境,为创建和谐健康校园、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学分制下大学生学业预警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自2016年正式实施学分制改革以来,笔者所在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生本教育”理念,积极构建与学分制改革相适应的学业预警管理制度,在初步探索中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

(一)分类分级进行预警

学业预警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每学期学习生活情况的统计,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学习问题,或完成学业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提醒,并采取相应的预防、补救和帮扶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提高学业预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预警分为四个类别,即:考勤预警、成绩预警、违纪预警和学习困难预警,每一个类别又分为一般预警和重点预警两个等级。

我校《学籍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学生补考后不及格必修课程学分累计达到10学分及以上者,予以书面警示;第二十八条规定,学生补考后不及格必修课程学分累计达到30学分及以上者,予以降级处理;第二十九条规定,学生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给予退学处理:一是学生补考后不及格必修课程学分累计达到45学分及以上者,二是超过学校注册时间2周未注册而又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者,三是未请假且连续2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者,四是一学期内旷课累计达50学时者。根据上述规定,我校在修订《学业预警管理办法》时,把即将达到上述条件的学生作为重点预警的对象,其他进入预警名单的学生作为一般预警对象。在实施具体帮扶措施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改进状况和干预的实际效果动态调整预警级别,及时鼓励他们增强学习信心,协助他们做好学业规划。

(二)加强学习过程管理

每学期期初补考工作结束后,教务处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学业修读情况进行审核与统计,结合预警的标准与等级划分,确定达到预警条件的学生名单,并在规定工作日内把预警学生名单通报给学生所在学院。学生所在学院收到预警名单后,立即安排班导师和辅导员与被预警学生进行警示谈话,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与帮扶。学期过程中,班导师和辅导员经常性深入所带班级的宿舍和课堂一线,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和思想动态,并主动听取任课教师对被预警学生学业进展情况的反馈。期末考来临之前,班导师和辅导员召开考试动员会,督促被预警学生认真做好复习备考工作,诚信参加考试,争取顺利通过考试。

(三)明确预警责任分工

大学生学业预警工作具有全面性和互动性的特点,需要学校各部门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切实推动学业预警工作,我校建立起了校内学业预警工作的组织架构,明确了学业预警工作由教务处、学生处和二级学院共同完成。其中教务处负责制定学业预警的制度文件,组织、督导学业预警工作的开展与运行;学生处负责检查、考核二级学院学业预警工作的落实情况;二级学院负责本学院学业预警的实施工作,统筹协调班导师、辅导员、任课教师、家长乃至部分优秀党员干部的力量,对被预警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和帮扶。

(四)构建学业预警平台

为进一步提升学业预警的时效性,学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技术,构建学业预警平台,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增加了“学业预警查询”功能模块。一方面,学生一经登录教务管理系统,自身出勤情况、选课成绩、已修学分、未修学分等与学业预警相关的信息,就会自动告知并醒目提示,既保密又有实际性的警示效果;另一方面,院校领导、班导师、辅导员、教务员等,也可以随时查询、了解学生的具体信息,通过对学生考勤数据、作业数据和成绩数据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摸清学生的学习态度,找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层次,使得帮扶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学业预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三、学分制下构建大学生学业预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学业预警的制度规范

俗语说“不立规矩,无以成方圆”。校规校纪是教育管理学生的重要手段,它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造健康的学习生活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推行学分制改革过程中,高校应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学业预警的等级类别、工作时间、工作流程、配套措施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为预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制度保障。高校可采取主题班会、专业教育、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学业预警制度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学业的重视程度,进而端正学习态度。同时,高校还应建立预警制度反馈机制,虚心听取师生的合理建议,及时发现制度建设的漏洞,定期修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与配合

高效能的学业预警,必然有健全的工作体系,明确的层级管理职责。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发挥了各自的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一直存在着比较突出的“两张皮”现象,既影响了资源的整合,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业预警机制的功能,就必须加强两大系统之间的协同与合作。高校应建立教务部门和学工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对预警工作的管理办法及存在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明确彼此的具体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帮扶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多部门联动的功效。

(三)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业预警机制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取决于被预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如何提高预警工作流程中各参与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显得更加重要。学业预警工作者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为生服务”的意识,在学业预警机制中实施柔性管理;在与被预警学生沟通时,要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采取正面教育、鼓励为主的方法,避免其产生消极抵触甚至自暴自弃的情绪,引导他们重拾学习信心,逐渐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成长;要采取措施为被预警学生营造和谐温馨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氛围,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从而提高转化率。

(四)开展持续长效的帮扶活动

大学生学业预警工作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任务。为巩固预警的转化效果,高校应该不断完善“学校—家庭—学生”三方联动信息沟通机制,并依据预警后学生学业完成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制定一套翔实可行的帮学计划和措施。对仍处于学业警示状态的学生,要经常性地进行跟踪督查,组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和方法指导,引导他们早日完成学业;对那些已经解除学业警示的学生,要进行动态跟踪管理,提醒他们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扎实学好每门功课,防止再次出现学业警示情况。

(五)做好预警工作的基础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学业预警平台的功能,做好信息提取和筛选、大数据分析和解读等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在学业预警中的作用。应努力建设一支责任心强、具备相关预警管理知识的工作队伍,提高预警工作的执行力,从根本上扭转“徒有预警之名,却无预警之实”的局面。每年应划拨一定的学业预警专项经费,用于购买相关的设施设备、组织人员进修培训、开展评优评先等。

四、结语

在当前高校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大背景下,学业预警作为辅助教学管理的一种措施,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政策和形势的变化,学业预警机制也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如何有效推广实施这一机制,使其为各大高校和广大学生服务,还需要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及专家学者们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学业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谈学业不良学生的教育策略
基于数据挖掘的学业预警模型构建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学分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