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中文化差异对不同语言运用的影响

2021-12-28 13:28李沅泽
林区教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西方人跨文化交流

李沅泽

(吉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长春 130103)

一、文化及跨文化交流的定义

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曾在《要领与定义评述》中指出,时至今日,人们对文化给出的定义已不下300余种[1]。文化含义广泛,绝不局限于单一的定义。因此文化也成为专家学者们争相研究的热门话题。霍夫斯泰特曾给文化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文化就是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 ”。由此可见,文化属于团体性概念而不是个体特征。也就是说,文化是生活在相同历史背景下的人们所具有的一系列共有特征,与社会经验、风俗习惯、受教育程度相关。所以生活在不同国家或地域的人们就一定会出现文化方面的差异,他们的经历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思维方式也就不同。如中国俗语所说的“十里一风俗”就是这个概念。尽管学者们对于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但文化具有差异性和共性这一论点得到了绝大多数专家学者的支持。据此也可得出跨文化交流的概念,即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相互之间对信息正确完整地理解并传递的过程,涉及人们的交流习惯、社会心理、价值观等方面。

二、文化差异对语言运用的影响

文化差异指因生活地理环境不同导致人们产生的特有的风俗文化[2]。即使在同一国家,当群体、区域不同时其文化差异也各不相同。文化差异涉及面较广,如宗教信仰、风土人情、思维模式及语言运用等。以构词法为例:在造词过程中各种语言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如Amazon(亚马逊河)在构词之初,人们将文化内涵蕴藏于其中。该词原意为“没有乳房”,其中“a=without(没有)”,“mazon=breast(乳房)”。据说,在塞西亚(Scythia)地区居住着一个被叫做Amazon的部落,该部落由高大剽悍、作战勇猛的女战士组成。为了不妨碍拉弓射箭,她们甚至将自己的右乳割去。该部落名Amazon后来就被引申为“割乳以便射箭的女战士”之意[3]。16世纪,西班牙探险家弗朗西斯科·德·奥雷利亚纳(Francisco de Orellana)在南美洲的一条大河河畔与当地一土著部落交战。在交战过程中,朗西斯科·德·奥雷利亚纳发现该部落的女战士英勇异常,与传说中的亚马逊部落人非常相似,遂根据希腊神话,将该河命名为Amazon(亚马逊河)。由此可见,语言中隐含着文化。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外族人只需通过其语言特点就足以了解该民族的价值观、是非观等文化本质。所以语言、文化与交流三者是相互依存且密不可分的。文化造就语言,语言是交流的媒介,交流又是文化传播的具体表现。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若要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就要注意不同语言的运用[4]。之所以现实生活中不乏失败的跨文化交流存在,是因为大部分人认为只要掌握了别国语言就可以与该国人正常交流,根本无需关注文化差异。实际上忽略文化差异才是误解的源头。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语言的运用会受到语境、地点、历史背景等因素的限制,若要做到信息的准确传达就必须考虑文化差异。

三、语言的运用与跨文化交流的关系

交流意味着信息的相互传递。传递信息的媒介就是语言,人们通过语言来传递想要对方理解的信息。作为文化交流重要载体的语言是保证跨文化交流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语言的运用是决定跨文化交流成败与否的关键。人们以语言的运用情况为基础进行跨文化交流,以达到使信息更容易被接收方理解的目的。换言之,语言运用是跨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受文化差异影响的同时也反作用于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点对语言运用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为文化和语言都是经过历史漫长的淬炼和选择而逐渐形成的,当然它们也随着民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以中英两种语言为例: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式文化偏含蓄、重谦恭,因此汉语有模糊、委婉等特点;而受自由主义的影响,降低了思维的局限性,导致西方文化具有开放、直爽等特性,相对汉语来讲,其语言也更加豪迈不羁、开门见山。由此可见,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思维方式不同,也间接地影响了他们对语言的运用。

四、案例分析

1.习俗

语言的运用受说话人所处的文化背景影响,所以即便同样的语言传递给生长于不同文化习俗下的人,其信息也是千差万别的。即“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同样的语言在不同语境下表达的涵义是不同的。”[5]如汉语中说“龙凤呈祥”代表着吉祥与尊贵,但在西方则不同。由于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在该文化中龙代表着邪恶,如“a dragon woman”指泼妇。又如“XXX像狗一样”“狗东西”“狼心狗肺”,汉语中这样的句子是带有极大侮辱性的,只有形容人品质低劣、道德败坏或生活凄惨时才会使用,但类似的句子在西方则代表着被描述人像狗一样忠诚、机警、敏锐。因为在西方,人们喜欢狗且对狗疼爱有加,所以除小部分舶来语中“狗”有贬义外,通常在西方文化中有关狗的词汇都趋近于褒义,如“work like a dog”努力工作、“a lucky dog” 幸运的人及“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在美国,即便是总统入主白宫也要养一条狗,如若不然则会被认为没有爱心,从而对其支持率造成影响。在英国,遛狗更是显示人们绅士风度的标志。这种思维差异导致语言运用的不同是文化形成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差异所引发的,具有不可逆性。

2.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语言,具体表现为以无声的方式传递说话人的意见。东方文化讲究“沉默是金”“三缄其口”。中国人认为懂得适时地沉默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个人有头脑、有内涵且精于分析的外在体现。若沟通过程当中某人发言过于频繁就会被看作是轻浮、头脑简单的表现。对于这一点,西方人的看法却是截然相反的。虽然通常情况下当西方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达成一致时,他们就会保持沉默。但实际上在西方人看来,沉默是一种对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可奈何。所以,在西方,沉默的深层含义实际上代表着不礼貌。在跨文化交流过程当中,沉默层面的文化差异对沟通双方运用这种无声语言的时间与情景进行了限定,若运用不当则会造成跨文化交流的失败。

3.称谓语

各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称谓语系统,其差异同样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西方国家对长辈直呼其名,对于西方人来讲这是自由平等的象征[5]。但在东方人看来,这却是一种伦常乖舛、缺乏教养的表现。这种明显的语言差异在跨文化交流过程当中极易造成误解、甚至冲突,其起因仍是文化的差异。东方文化重伦常、讲辈分。 对于长者会尊称其为“老”。如王老、老爷等。因为在东方文化中“老”代表着见闻广泛、学识渊博,但西方文化中对于“老”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在西方,除正式场合会有特定的称谓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外,其余的沟通过程中无论何种关系均直呼其名。西方人认为这是关系融洽的体现。若在跨文化交流过程当中,来自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人称西方长者为“Old XX”,那么极易造成文化误解,西方人会认为自己受到了嘲讽,因为在他们的文化中“老”意味着虚弱和无能。此外,中式文化中不分性别都可以称他人为同志、师傅,而西方文化中通常用“Mr”“Mrs”“Sir”等词表示尊称。随着社会的发展、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多,“先生”“女士”“小姐”这样的通用型称谓语在中国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这也侧面反映了跨文化交流对于语言运用的影响。

4.告辞用语

文化差异导致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对于告辞用语的运用也发生了改变,为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需作出相应调整。以东方人在西方请求帮助为例,如请求他人帮忙为自己解决问题后,受中式思维影响,一般情况下东方人会说:“不好意思,这事耽误了您这么长时间。”或“不好意思,浪费您时间了。”在中国、日本这样的国家这是很常见的,但是这种语言一旦运用于跨文化交流中,由于文化的差异所传达的信息就是截然相反的。同样的语境下西方人会十分不解,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被对方所欣赏。他们会疑惑:为什么对方将自己提供的帮助看作是无用的、浪费时间的事?是否是因为自己提供的帮助没有使对方满意所以才被说成是浪费时间?实际上,西方人在告辞时习惯上会先表达感激,如“感谢您的帮助 ”“谢谢您的款待”然后才道别[6],通常情况下还要找个借口以示自己不得不离开。在类似的中西方跨文化交流过程当中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如,“Thanks for occupying you so much precious time. I’m afraid I must go now or I will miss the bus.”如此一来就在两种语言习惯间找到了平衡点,使跨文化交流的双方在语言使用方面跨越了文化差异的障碍从而使沟通顺利进行。

5.礼貌用语

实际上“谢谢”一词属于世界通用的表达感激的语言,但东方人仅在表达感激时运用该语言。实际上,在西方该语言除表达感激外,其他场合同样适用,这就是文化差异导致语言的运用出现了不同从而影响了跨文化交流。如受到他人赞赏时,在中国由于人们受儒家的“谦恭”思想所影响,通常情况下会第一时间反驳以示谦卑,否则便会被认为是骄傲自大的表现。如A:“你乒乓球打得真好!” B:“不行不行,打得一般,距离你还差得远。” A:“你每天都练球。真努力!”B:“没有没有,都不怎么玩。”而这种回答方式倘若被用在西方国家,那就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一方面西方人认为这样的回复带有欺骗性且十分虚伪,另一方面说话人会认为回话人毫无自信可言且质疑自己的欣赏水平,从而中断交流。

五、结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根本。语言反映了其使用者的文化归属并揭示了其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流过程当中,语言运用出现的改变是由文化差异导致的。通过文中几方面例证表明,若要避免这种文化冲突给跨文化交流带来的影响,就需要在目标语中考虑文化的差异从而正确地运用语言以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西方人跨文化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亭台楼阁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