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雨课堂互动系统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1-12-28 17:48孙广俊李鸿晶
高教学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雨课堂微信教学改革

孙广俊 李鸿晶

摘  要:“互联网+黑板+移动终端”是我国高校教学信息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首先,从授课形式、课堂管理、成绩统计、沟通途径和大班化教学等方面分析了课程教学的现状。其次,针对传统授课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雨课堂智慧型、数据驱动型优势,构建了基于雨课堂互动系统的课前-课上-课后全过程课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以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课程为例,说明了雨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对雨课堂教学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根据匿名调查结果和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对雨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与实践表明,雨课堂智慧教学提高了课堂管理的效率,提供了精准教学的支持,实现了教学全程的覆盖,拓宽了师生互动的途径。90%以上的学生赞同雨课堂授课模式,认为雨课堂的引入使得教学过程更有趣、更有吸引力。进行雨课堂教学改革后,课程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化;雨课堂;微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5-0124-05

Abstrac: "Internet+blackboard+mobile terminal"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First of all,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urse teaching i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form, classroom management, achievement statistics, communication ways and large-class teaching. Secondly,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advantages of intelligent and data-driven in "rain classroom", the whole process course teaching model of pre-class-in-class-after-class based on "rain classroom" interaction system is constructed. On this basis, taking the course of Principles of Seismic Design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 as an example, the application of "rain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in practice is illustrated. Finally, the advantages of "rain classroom" teaching are analyzed, and the effect of "rain classroom" teaching 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nonymous survey and the achievement of course objectives. Research and practice show that the intelligent teaching byusing"rain classroom"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provides the support of accurate teaching, realizes the coverage of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and broadens the way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More than 90% of the students agree with the "rain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and think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rain classroom"makes the teaching process more interesting and attractive. After the "rain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the achievement of each teaching goal of the course has been improved in varying degrees.

Keywords: informationization; rain classroom; WeChat; teaching reform

一、課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不易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

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授课形式以“传递-接受”为主要特征,偏重于单向传授知识,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这种较为单一化的形式造成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参与学习的热情不高。

(二)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难以保证课堂管理的开展

为了保证上课的出勤率,教师需要通过课堂点名等方式进行课堂管理,传统的点名方式不仅占用了一定的课堂时间,而且效果也不尽理想,如学生代替点名、点完名后早退、点名前后以各种借口匆匆赶到教室蒙混过关等。课堂时间是宝贵的,尤其对于大班化授课而言,开展课堂管理占用了大量时间。

(三)原始的成绩统计方法不便获取目标达成的数据

达成情况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内容之一[1],為了获取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需要根据每一项课程目标对所有学生的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等平时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完全采用原始的人工统计方法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容易产生错漏。

(四)常规的沟通监督途径无法掌握课下学习的情况

基于高校教师“有课来,没课走”的现状,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对学生的监督主要局限于课堂、课间和考试前专门的答疑环节,即使课后有交流,也仅限于少数学生。班级群也仅限于发送通知、上传学习资料等,不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无法有效掌握每一个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具体情况。

(五)大班化的人数劣势很难实现全体学生的参与

大班化教学学生人数多,一个教学班少则有三四十人,多则有六七十人。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沉默不语、不叫不理,学生学习动机弱、参与度低、被关注的份额少、主体作用难以发挥。教师身处这种环境中,也无法实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二、雨课堂系统与信息化教学

(一)信息化技术赋予了雨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交流沟通、协同工作、获取信息、开展决策的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雨课堂将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前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为所有教学过程提供智能化和数据化的信息支持,极大地增加了教学互动、丰富了教学过程。

与传统的“互联网+网络课程+平台网络”教学相比,雨课堂通过实时的信息推送和互动,不仅拉近了师生和教学内容的距离,而且能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和实时评价[2-3]。与其他教学互动系统相比[4-5],雨课堂采用了基于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的教学模式,学校不需要投入购买、安装任何新的硬件设备,师生只需要利用自己的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教学活动。与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慕课)等“互联网+网络视频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相比,雨课堂通过自由组合不同的教学资源,将PPT、MOOC、手机微信融为一体,赋予了教学更大的灵活性。

(二)雨课堂系统开启了信息化教学的新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75万名师生使用雨课堂开展教学活动,注册班级超过6万个,涉及的教学机构和相关单位超过5000个。其中,有超过83%的机构为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近20所国内高校全面开展了雨课堂桌面软件的预装工作,由此进入了智慧化、数据化教学时代。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评价雨课堂让手机从“低头的工具”变成了“抬头的利器”,“以95后大学生的话语方式和时尚现代的呈现手段,把线上线下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让我听后深受感染、深受启发”。夏鲁惠[6]在《教学信息化必须面向教改实际》一文指出,雨课堂预示着我国高校教学信息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就是“互联网+黑板+移动终端”。

三、基于雨课堂互动系统的课程教学构建

(一)课前:教师线下设计教学,学生线上预习课程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是否适宜翻转教学重构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充分规划所需讲授的知识点,融合蕴含的思政元素,关联涉及的学科前沿。利用雨课堂互动系统有策略地设计课堂限时测试和课堂讨论环节,包括测试的数量、题型、发送节点及讨论的主题等,使课堂互动能贯穿于授课过程,起到对授课内容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并能反馈学生对课程目标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图片、动画、视频、工程案例等多媒体课程资源,制作授课课件和预习课件,对于适宜翻转教学的课程内容,预习课件配合微课、慕课和检测预习效果的小测试。学生根据推送至手机端的预习要求和预习课件完成课前预习和测试,教师在手机端查看学生的预习反馈。

(二)课上:教师、学生线上线下互动教学、实时反馈

教师打开授课课件,微信扫码登录,开启雨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微信扫码签到,进入课堂,教师将二维码暗号写在黑板上,方便迟到的学生加入,教师根据系统实时统计结果掌握学生出勤情况。教师开始授课,学生手机端同步接收到课件。授课过程中,学生随时点击PPT下方的“不懂”进行匿名反馈。教师发送限时测试帮助学生加深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并向作答又快又好的学生发送红包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随时查看“不懂”反馈和限时测试作答情况,并及时了解全体学生对课程目标的掌握情况,动态调整授课进度和内容。教师利用弹幕互动、随机点名等功能组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

(三)课后:教师线下评估改进,学生线上复习提升

教师每次授课结束后接收雨课堂课程报告,通过查看课堂人数、学生数据、习题数据、课件数据等获取课堂出勤率、学生排名情况、课堂限时测试作答情况和正确率、学生对课件内容的“不懂”反馈等,多维度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目标的掌握情况,以便下次授课时加以解释和补充,提高教学效果。对本次授课中发布的主观题进行评分和点评,发送阶段性测试题目供学生课后复习提升。全部课程内容结束后,批量导出数据,通过查看习题总得分、到课率、课件查看率、互动总次数等汇总数据,为多元化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提供参考。

基于雨课堂系统的课程教学构建如图1所示。

四、雨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是一门理论难度较大,学时较少,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且授课学期学生以求职或考研为主,学习积极性不高[7]。针对这一问题,教学团队进行了教学改革。下面,以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课程中的一讲为例,简要说明雨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建雨课堂授课环境

在雨课堂手机端中创建课程和班级,向学生发送二维码,学生扫码进入课堂,如图2所示。

(二)授课并同步推送课件

开启雨课堂授课,系统将讲授的幻灯片逐页发送到学生手机端,使全班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即时查看课件而不再忙于抄写和拍照,使手机成为学习工具,如图3所示。

(三)重要知识点问答互动

针对“地震灾害属性”这一重要知识点,开展随堂限时测验、课堂讨论、随机点名问答,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帮助教师实时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融入“工程伦理教育”这一思政元素,如图4所示。

(四)查看并分析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结束后,根据“课堂报告”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如在下一讲中对正确率不高的习题所对应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帮助教师精准教学,如图5所示。

(五)推送课后作业

向学生推送课后作业,学生完成后再发送至雨课堂平台,供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运用能力,如图6所示。

(六)推送下一讲预习材料

将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预习课件配合科学动画、新聞等拓展视频,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预习课程内容,并了解课程内容在现实中的作用,如图7所示。

五、雨课堂教学优势与效果分析

(一)以简单易学的操作方式赋予了智慧教学的体验

雨课堂是一款智慧教学工具,教师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部手机,安装一个雨课堂的PPT插件就可以开展雨课堂教学,学生仅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学习。通过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了全新的体验,快捷地实现了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学。

(二)以时尚高效的技术手段提高了课堂管理的效率

所有学生扫码签到的整个过程仅需要1~2分钟,相比于传统点名耗时7~10分钟,节约了时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随机点名和查看随堂测试名单的方式检验扫码签到的真实性。课后,教师可以获得进入课堂人数、签到学生名单时间、未签到学生名单等详细数据。以本人教授的两个教学班为例,采用扫码签到后,平均有效出勤率分别达到98%和96.3%,方差分别为0.020和0.018,相比于以往高年级课程70%~80%的出勤率有了显著提高。

(三)以全面立体的数据分析提供了精准教学的支持

雨课堂会对教学数据进行全周期采集和分析,包括投稿次数、弹幕次数、“不懂”反馈等课堂互动信息,学生课堂答题正确率和得分统计,课后完成作业情况和得分统计,课前预习内容、持续时间和完成时间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量化学习情况,评价平时成绩,反思和总结教学过程,帮助教师精准教学。

(四)以课堂内外的融合模式实现了教学全程的覆盖

课堂教学结束后,雨课堂可以向学生推送课后作业和预习材料。作业形式既可以是试题分析,也可以是实践(或实验)活动。学生可以制作视频或PPT发送回雨课堂平台。雨课堂还内置了免费名校慕课视频,教师可以将带有慕课视频、图片、语音、习题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轻松翻转课堂。

(五)以新颖实用的功能设计拓宽了师生互动的途径

学生可以将上课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标记,反馈给教师。开展互动讨论时,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呈现在屏幕上。开展随堂限时测验可以帮助教师实时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情况,将大班化教学中的人数劣势转为优势。

课程结束后,首先对106名接受雨课堂教学的学生进行了匿名调查,统计结果如图8所示。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90.48%的学生赞同雨课堂授课模式;97.14%的学生认为雨课堂的教学使得教学更有趣、更有吸引力。

此外,以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课程为例,对利用雨课堂开展教学后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并与传统授课模式下的情况[1]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进行雨课堂教学改革后,课程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如图9所示。

六、结束语

本文在对传统授课模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雨课堂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构建了课前-课上-课后全过程雨课堂教学模式,并以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课程为例,开展了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对雨课堂教学的优势和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

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雨课堂系统是一种简单易学、时尚高效的教学技术手段,赋予了教学过程智慧化的体验,提高了课堂管理效率,通过数据驱动为精准教学提供了支持,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过程的全覆盖化,拓宽了师生互动途径,从而使得教学更有趣、更有吸引力,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进行雨课堂教学改革后,课程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广俊,李鸿晶.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达成情况评价研究与实践——以“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为例[J].中国建设教育,2019(6):4.

[2]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26-32.

[3]Sakai. The Sakai Project[EB/OL].http://www.sakaiproject.Org.

[4]李盛丰,崔鸿,陈丽莎.Clicker在交互式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0):19-20.

[5]汪丽,潘建斌,冯虎元.基于BYOD的高校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1):39-45.

[6]夏鲁惠.教学信息化必须面向教改实际[N].光明日报,2016-7-26(13).

[7]孙广俊,李鸿晶.“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模式结构抗震原理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6):74-78.

猜你喜欢
雨课堂微信教学改革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微信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微信